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10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一规定明确指出了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也表明了犯罪的阶级属性。根据这  相似文献   

2.
就重庆市而言,当前经济合同诈骗案件增多主要有以下原因:打击处理偏低一方面,现行法律对诈骗罪的处刑偏低,姑息了犯罪分子刑法把侵犯公私财产而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同一类犯罪中的盗窃、诈骗、抢夺同时规定在第151条、第152条中。从实践中看,一般来说,经济合同诈骗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远比盗窃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大。按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挤的罪犯的决定》规定"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在三万  相似文献   

3.
<正> 经济犯罪作为一类罪的概称,指的是违反各种经济法规,破坏国家经济管理秩序,侵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危害国民经济发展的行为。经济犯罪并非仅指刑法分则第三章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犯罪和第五章规定的侵犯财产的犯罪,而且还包括第二章和第六章规定的重大责任事故罪,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及第八章规定的贿赂罪等六种犯罪。上述各种经济犯罪虽然各自有着自己质的规定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章规定了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权益所承担的赔偿责任。其中第67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造成损害的,有权请求赔偿。”第68条规定:“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  相似文献   

5.
采取刑讯逼供等方式取得的证据,明显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采取窃听、秘密录像、坐探、跟踪等秘密手段取得的证据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对非法证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违法证据的取舍,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法》第18条对公检法三机关的案件管辖分别做了规定,其中第一款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款规定:“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相似文献   

7.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是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假冒军人名义,进行炫耀,实施欺骗活动的犯罪。本罪规定于我国刑法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之中,客观上侵犯的是军队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同时会影响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社会危害较大。本文通过对相关案件的深入分析,阐述个案所表现的特征、暴露出的问题,从而对办理同类案件,预防此类犯罪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锦川 《知识产权》1995,5(3):36-37
民事诉讼法第29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侵犯软件著作权提起的诉讼,属于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当然也应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因此,凡实施了侵犯软件著作权的行为的,具体来说就是实施了软件保护条例第30条规定的侵权行为的,该行为地的法院对该诉讼有管辖权。比如,未经软  相似文献   

9.
新刑法关于知识产权犯罪立法的优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然 《知识产权》1998,(4):37-39,20
从1997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其中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的第七节,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作了专节规定。较全面、系统地列举了知识产权四大领域里的犯罪,即侵犯商标权的犯罪;侵犯专利权的犯罪;商业秘密的犯罪;侵犯著作权的犯罪。这无疑是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方面的巨大进步。但同时我们看到,新刑法的规定并非尽如人意,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立法工作中解决,使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是一种民事权利,侵害著作权的侵权行为首先由民事法律来进行调整。但是,当侵犯著作权达到一定社会危害程度,则构成犯罪,进入刑法的视野。1根据我国《刑法》第217条规定,  相似文献   

11.
陆锦华 《知识产权》2002,12(6):19-23
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专利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 按照专利法的上述规定,构成侵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必须满足5项条件: 1.在专利权被授予以后; 2.未经专利权人许可; 3.为了生产经营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刑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也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而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9月26日依据《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三条规定,下发了《关于授权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明确地将刑法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毒品犯罪的除外)、第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第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判处死列的案件,除了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涉外的…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7月5日通过了《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犯罪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五条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罪,既以营利为目的,侵犯著作权,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或者并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审判实践中,如何正确适用这一罪名,有效地打击侵犯著作权犯罪,有必要在理论上加以探讨。一、侵犯著作权罪法律特征根据(决定)第1条规定,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侵犯著作权,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  相似文献   

14.
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在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五条和五十六条中规定的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制度,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简称《若干规定》)第八条中规定:提起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诉讼的原告,应当在起诉时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检索报告。从《若干规定》实施至今,已经两年半的时间,下面就该条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做一简单介绍。一、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制度的宗旨 我国现行《专利法》第四十条规定: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决定,发给相应的专利证书,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根据该条规定,我国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审  相似文献   

15.
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据此,单位集体实施的某一危害社会的行为,符合刑法明文规定为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的,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但  相似文献   

16.
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既是刑法理论问题,也是司法实践问题。本文想侧重从刑法理论方面谈谈罪与非罪界限的问题。一、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我国刑法第十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者  相似文献   

17.
转化型抢劫罪在司法认定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凤梅  王沛 《中国律师》2006,(12):33-36
我国《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此条被认为是“转化型抢劫罪”的规定。“转化型抢劫罪”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只是抢劫罪的一种特殊构成形式。它的特殊性在于其不是直接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排除他人的反抗,尔后夺取其财物,而是先实施意欲获取财物的行为,被人发现后为抗拒抓捕等而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行为,即“先侵犯财产权利,后侵犯人身权利”。  相似文献   

18.
他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享有专利权的发明创造,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就构成专利侵权。专利权人有权诉请人民法院强制侵权人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怎样理解专利法第六十一条的含义,怎样具体适用专利法第六十一条,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中都存在不同认识。如何正确适用专利法第六十一条,以保护专利权人与非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所谓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是指因专利权被侵犯,请求人民法…  相似文献   

19.
赵煜 《中国监察》2014,(9):50-51
正兜底条款,是指《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下称《条例》)规定的某类违纪行为中,除明确列出的条款外,对以其他方式、方法和手段实施的同种性质的违纪行为作出应予党纪处理的概括性规定。《条例》中的兜底条款,主要有第82条其他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第112条其他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第126条规定的财经方面其他违纪违法行为,第148条其他侵犯  相似文献   

20.
韩光 《行政法制》2004,(3):35-37
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这里使用的概念是“合法权益”,但是11条又规定“认为侵犯其他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事实上第11条是对第2条作了限制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