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以纪念周恩来为契机,人民发出郁积已久的呐喊"四人帮"在"文革"中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后,悼念的花圈在天安门一直不断。从3月19日起,花圈渐渐多起来。"四人帮"知道4月4日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到天安门广场纪念周恩来的人必然会更多。他们抢先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南京大字报问题的电话通知》(此前,南京群众上街游行,缅怀周恩来,反对"四人帮")。通知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霞飞 《党史博览》2005,(12):51-54
1976年,姚文元收到了两封奇怪的信,既不交给华国锋,也不交给江青、张春桥、王洪文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4月,在天安门广场上爆发了以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为主流的“四五”运动。4月1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封的下面写着:“《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3.
1976年是我们党和国家最困难的一年。1月8日,全国人民敬爱的周总理去世了。在“四人帮”的策划下,发生了残酷镇压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的“四五”天安门事件,邓小平又再次被打倒了。7月7日,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朱德元帅也因病逝世。9月9日,我党的伟大领袖毛洋东主席逝世。“四人帮”认为时机到了,因此更加变木加厉地进行篡党夺权活动,党和国家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4.
43.天安门事件-- “四人帮”倒行逆施 亿万人民勇抗争 1976年 1月 8日,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周恩来逝世。周恩来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虽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但仍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尽量减少动乱所造成的损失,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的逝世引起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   然而,在为周恩来治丧期间,“四人帮”却发出种种禁令,竭力阻挠和诬蔑群众性的悼念活动,激起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愤怒。自 3月下旬起,南京、杭州、郑州、西…  相似文献   

5.
悼念周恩来     
林木 《党史博览》2006,(4):28-29
1976年3月5日,“四人帮”控制的上海《文汇报》在刊登新华社一篇关于纪念和学习雷锋的新闻稿时,将周恩来为雷锋的题词删掉;3月25日,《文汇报》发表了《走资派还在走,我们就要同他斗》的文章,影射攻击周恩来。这两个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的浪  相似文献   

6.
1976年春天,以北京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的大规模群众运动,使“四人帮”惊恐万状,胆颤心惊。自“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十年间,总是他们在那里盗用“群众运动”的名义“运动”别人。如今觉醒了的人民群众用“群众运动”的方式起来反对他们了,这怎能不令他们惊慌失措呢? “四人帮”密谋策划,王洪文窜到天安门广场,布置镇压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活动 从1976年3月30日至4月26日,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先后给当时的《人民日报》总编辑鲁瑛打了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6年,给中国人民留下太多的悲欢和太深的感慨。1月8日,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逝世,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空前悲伤的景象。4月5日,天安门广场爆发悼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当时被诬为“天安门反革命事件”。7月6日,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朱德逝世。9月9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领导者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举国上下一片悲痛。毛泽东逝世后,江青集团加紧进行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6日…  相似文献   

8.
黑茶山项,延河岸边,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周恩来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忠诚战士,因飞机失事壮烈牺牲,延安和全国各地陷入极大的悲恸之中。4月11日至30日,中华大地掀起一场隆重悼念“四八”烈士的群众活动,其规模之大为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所仅有。  相似文献   

9.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深重的哀痛中。当我想到周总理是逝世在“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这样一种政治气候中,他临终不能不带着难言的抱憾时,我的哀痛更加无法排遣。作为党的一个高级干部,我深知在“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中国有一个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能够忘我地辅助毛主席工作,能够坚持原则而又忍辱负重地和“四人帮”进行周旋和斗争,使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7,(9):29-30
1976年1月8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北京逝世。周恩来的逝世使亿万中国人万分悲痛,也在国际上带来极大的震动。总部在纽约的联合国为了表示对周恩来的悼念,破天荒地决定为周恩来的去世下半旗一周。对这样史无前例的举动,有的成员国代表以“此事没有先例”为由表示反对。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1977年初,在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人们以各种方式悼念周恩来总理,各类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诗篇见诸于报端。1月7日,《北京日报》首发作家、诗人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1月8日,《人民日报》又全文发表此诗,在全国读者中引起了共鸣。柯岩是一位风格显著、成就突出的儿童剧作家和诗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到错误批判而被关进"牛棚",创作被迫中断。  相似文献   

12.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后,中央一号文件任命华国锋为代总理。2月25日,中央召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负责人会议,传达毛泽东关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多次讲话,要求大家“转弯子”。3月3日,中央发出《关于学习〈毛主席重要指示〉的通知》,标志着运动升级至党内公开“批邓”阶段。“四人帮”为了反邓,在很  相似文献   

13.
编者心声     
今年1月8日和3月5日分别是周恩来逝世12周年和诞辰90周年纪念日,为此,本期特载了几篇回忆、怀念周恩来同志的文章。《人民总理一代风范》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从几个侧面再现了周恩来作为人民公仆的一代国家总理的崇高形像;《家父与周公的交往》则详尽地叙述了著名社会活动家高崇民与周恩来在“西安事变”后至全国解放前夕的十多年亲密交往中所建立起来的革命情  相似文献   

14.
生命最后时刻的光华──重病中的周恩来与“四人帮”斗争记略铁骥编者按:今年1月8日是周恩来逝世20周年纪念日,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98周年纪念日。本刊特发表《生命最后时刻的光华》、《周恩来与中国民航专机首次国际远航》、周恩来1946年国共谈判期间的两篇...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党中央相继发出一系列文件或批示,认真地纠正了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主要是: 1978年11月14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批准,中共北京市委宣布:1976年清明节,广大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悼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完全是革命行动。对于因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而受到迫害的同志,一律平反,恢复名誉。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撤销中央发出的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和“天安门事件”的错误文  相似文献   

16.
30年前,在“文化大革命”这场悲剧性的历史灾难中苦苦鏖战了10年之久的周恩来总理,在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后与世长辞了。在悼念周总理的非常时期,人民心底积蓄已久的爱与憎像火一样喷发出来。在全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的反对“四人帮”、拥护邓小平的“四五”  相似文献   

17.
林莉 《世纪风采》2013,(5):9-13
1961年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关于各地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消息,而让全国人民感到有点惊讶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很少见地没有聚集在一起度过,而是分散在各地和当地的群众一起。毛泽东在上海,周恩来在邯郸,朱德在成都。刘少奇在长沙,这是他阔别故乡40年之后,第一次回老家,也是最后一次回到老家。  相似文献   

18.
正"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春日偶成》,周恩来)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病逝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〇五医院,享年78岁。"十里长街送总理",正是人民群众对这位共和国总理沉痛地悼念和深切地缅怀。周恩来作为卓越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也是一位有情怀的"诗人"。周恩来为刘志丹陵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  相似文献   

19.
<正>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近40年了。在周总理晚年,我有幸见过他老人家几次,他循循善诱地对我们演讲,还指挥我们唱歌。他的言谈话语、音容笑貌,至今仍深深铭刻在我的脑海中。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四人帮"还在台上,他们一天发出几个电报,不许设灵堂,不许佩黑纱,不许戴白花,竭力压低悼念周总理的规格。在这样高压的形势下,来自北京和外地的上百万人民群众,还是冒着凛冽的寒风,站在长安街两侧,为周总理的灵车送行,灵车经过哪里,哪里就一片哭声。  相似文献   

20.
1977年1月7日,《北京日报》首家刊发了著名女作家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当时正值周恩来逝世一周年,全国人民正沉浸在对周恩来如潮般的思念之中,该诗一经发表立刻引起轰动.1月8日,《人民日报》又全文发表了这首诗,诗作以其深情饱满的诗句、催人泪下的情感、荡气回肠的韵律,在全国的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那么,这首诗当时是怎样创作的呢?其作者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