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累也心甘     
那天晚上,我疲惫不堪地坐在饭桌旁,面对热腾腾的饭菜毫无胃口。妻子一见就明白了,说一句:“搞政工的怎么还这么累?” 让我怎么回答呢?十年来,和我一道走上政工岗位的同志几乎改行改完了,每走一个我“累”一回。“累”过之后又觉得也许人家更适合于行政或者别的工作;而政工这一行也需要有人干,这是我的岗位,我不能走。 怎么能不累呢?每当分配奖金、评比先进时,“见困难要上、见荣誉要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之类平时教育别人的道理总在脑海中翻腾;自己生活中遇到困难、工作上遇到压力时,多少次已经动身去找上级领导,都在途中退了回来“你平时是怎样教育人家顾全大局、克服困难的?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好,你的道理又有什么说服力?”十多年来,我没有休过一次完整假期,没有在家渡过  相似文献   

2.
谷顺 《行政论坛》2000,(2):16-18
西方管理界有三句格言: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 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从这三句格 言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管理对人的重视,而从“觉悟”一词,更看出管理中人的因素的着重点又落在对人员的激励上。因为觉悟从何而来呢?还不是我们在人事管理中对人的有效激励。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情况,同样一个人,有时工作积极肯于,干劲冲天;有时心灰意懒,甚至消极怠工。并且在不同的组织也有不同的工作表现。参加’99全球“财富”论坛的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就讲到了对人的激励在企业中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3.
艺术形式里的程式,和交际活动中的语言形式一样,它们的形成和应用,即出场的场合有多样性。30年代初到上海,上海人问我:“饭阿曾吃过?”我在四川习惯地听见的这种应酬话不同,是“吃了饭没有?”所以觉得上海那样的句式很生疏也很奇特。不论这种应酬话因地域不同所形成的差别多么不同,它们的一般性是虽表示对于对方生活的关心,却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如果对方回答:“饭还没有吃过”,问话者未必会说“到阿拉屋里厢吃去”的。  相似文献   

4.
“激励”一词,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将“激励”这个概念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调动积极性。与泰罗齐名的人物亨利·法约尔认为激励是管理工作的核心。他认为,“激励”指的是一个人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也包括确定诱发愿意程度的力量所在和程度。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公式:绩效=f(能力×激励)这也许是说明激励重要性最简明的公式了。这个公式说明,一些能力相仿的人,他们的工作绩效由激励程度决定。激励理论非常丰富。有激励内容理论、激励过  相似文献   

5.
20年前,著名作家王蒙写过一篇《诬告有益论》,言称“诬告无罪,诬告无害,诬告有理,诬告有益”。自从读到这篇文章之后,我就想就某些社会现象仿作一篇小品文。但十几年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题材。直到有一天,在饭店就餐时,看到邻座几个干部模样的人酒足饭饱之后,正在高谈阔论,且谈论的主题是公款吃喝的“作用”和“意义”。于是我茅塞顿开,赶紧掏出纸笔,伏在一边,详细记录。回家整理,发现几位发言的主题,正是“吃喝无罪,吃喝无害,吃喝有理,吃喝有益”。甲:公款吃喝有利于对外开放。家里来个客人,还得管顿饭呢,外商来了,能不招待?我们那儿有个…  相似文献   

6.
怎样学雷锋?     
雷锋,感召、激励了共和国几代人的名字! 30年来,在我们共和国的土地上,涌现了多少雷锋式的人物!有哪一种倡导能象“雷锋精神”一样,同几亿人、十几亿人平凡的工作、日常的生活联系得这么紧密? 据一个时期的专门统计:有关学习、宣传雷锋的新闻和文艺稿件以万篇计,各地出版的有关雷锋读物的发行量以亿册计,参观过雷锋事迹展览和观看过反映雷锋事迹的电影、话剧的均达数亿之众……然而,近些年来,雷锋精神又不时地引发一些人的困惑、迷惘,学雷锋活动一再受到“学雷锋,似演戏;三月来,四月去”的嘲讽、讥诮。谁又能否认,学雷锋活动中确实存在着“维妙维肖搞形式,热热闹闹走  相似文献   

7.
1991年9月,安徽,水灾区。一位当地的农村干部满腹狐疑地询问前往采访的记者:“近几年我们也种了不少树,可是为什么没有挡住暴雨的袭击呢?”遗憾的是,这位记者也说不清楚。实际上,人工林与天然林是两种不同的生态系统,却常常被人们使用“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这种统计概念混淆起来,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和工作中的失误。时至今日,我们应当在林学和生态学的指引之下走出这个误区了!  相似文献   

8.
一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刚刚走出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当人们停止内乱而把目光投向世界时,看到的是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中国经济发展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且还被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195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4.7%;到70年代末,下降到2.5%。1960年,中国的社会生产总值与日本大致相等;到70年代末,只及日本的1/4。是没有机遇吗?否!只是我们没有把握住。客观地说,我们也曾经有过一段“开  相似文献   

9.
邻居一位长者患有严重腰腿疼病好几年了,可近几个月来却象有神仙保佑似的好了!细一打听,原来是别人教他学会了一种“健身术”——跳老年迪斯科。从这种“健身术”,我又想到那气功、太极拳、剑舞、长跑、做操等等,这不都是“健身术”吗?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长寿之术。于是我想,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也很需要向我们的工作对象传授类似的“健身术”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原本就不仅仅是出了问题时解决问题,而是要帮助人们提高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不仅仅是给人吃“速效感冒片”,也要给人服“人参蜂王浆”。比如,对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了。我们应当抓紧做好研究和编写青年运动史的工作。这是一件重要的工作。早在一九四一年五月,毛泽东同志在他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就批评过那种“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极坏的作风”,提出了聚集人才,有组织地研究近百年中国史的意见。这里面,自然也包括青年运动史。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八年了。我们做得怎样呢?在延安时期,成立过一个青年运动史编辑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过:“生一点病,的确也是一种福气。”不过他开了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病要小,二是家里有余粮。病要小,无可争议;家有余粮,现在还不成问题。吃“大锅饭”的人,顶多扣点奖金而已,不至于饿饭。这是今比古好的地方。但是,今天似乎还要增加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没有闲话。比如你遵照医嘱在家养病,单位里却流布“泡病假”的舆论,这“福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工作难做,是这些年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具体说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单打一”,单调、零碎,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二是“刮阵风”,雨过地皮湿,风吹地皮干,忽冷忽热,时紧时松;三是“一头热”,进不了一线,到不了人头。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们从烟台钢厂建立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程序,设置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奖励基金,从而形成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的做法中受到启示,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升级达标”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曾对王任重说过:对于你们这些省委第一书记,我不担心你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干事,你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我所担心的是什么呢?你们忙忙碌碌,陷入事务主义、官僚主义,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没有时间读书学习想大问题,这样你们非犯错误不可,犯就犯大错误。毛主席的“担心”是很发人深省的。我们现在一些领导同志,年纪轻,有干劲,能吃苦,但是缺少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热情。挂在他们嘴边的理由是堂而皇之的:这成堆的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功夫坐下来读书?等等。毛泽东同志为一党一国之首,可称得上是最忙的人了,然而他嗜书成癖也是尽人皆知的,其…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告诉我们,期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是人的需要的高级层次;这种需要的满足,对提高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内部潜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老山前线将士在血与火的战场上,首先喊出“理解万岁”就是证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理解我们的工作对象呢?恩格斯说过:“就个人来说,他的  相似文献   

15.
我们厂是负责收集、处理广州地区的各种死畜和变质肉类的工厂。三年来,全厂共处理死猪一万九千五百多头、死牛二百五十多头、其他死动物及变质肉类四百六十七吨。由于我们的工作经常与死畜臭肉接触,于是社会上有些人认为干我们这一行“低人一等”。面对世俗的偏见和艰苦的工作条件,全厂五十一名职工没有一人“跳厂”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几年来我们坚持对职工进行了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16.
思想工作要“立”字当头。只有“立字”当头的思想工作,才真正谈得上是思想工作。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思想工作要着眼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样的思想工作是一文不值的,一点用处也没有。如果打击和压抑了人的积极性,那就不但无益,而且有害。我们现在正在搞四化,翻两番,实现中华民族新的腾飞,思想工作必须为此服务,把广大干部和群众“实现四化,振兴  相似文献   

17.
口号是一种好懂易记、鼓舞人心的宣传好形式。我国是一个“口号大国”。从陈胜、吴广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一直到现在“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口号,确实在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的作用。 但是,现在有的口号提得越来越离谱、不切实际了。特别是有的地方政府和行业提的口号,其荒唐程度不亚于“大跃进”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那样的口号。例如,有的地方政府提出“超常发展,提前实现小康”,有的行业提出“打破常规,赶超世界一流企业”等口号,就经不起推敲。试问:什么是“超常发展”、“打破常规”?它的内涵是什么?无人作出具体、准确的解释,但给基层带来的害处却很大,甚至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18.
<正>什么时代需要思想?变化的时代需要思想。什么样的人需要思想?希望过自由、平等、公正的生活的人需要思想。因为自由、平等、公正作为一种理念大概永远不可能完全达到。或者它总是在一个实现的进程中。人为什么需要并且产生思想为什么需要并产生思想,并且今天我们特别强调思想的重要性?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没有思考过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如果我们没有思考,那生  相似文献   

19.
“我记得,我们从来没有坐下来仔仔细细地沟通过,甚至没有一次谈话超过10分钟……您总说:工作忙!是的,这我承认。但我想说,您这只是一种托辞,一种骗术!您想想,您什么时候真正关心我和小弟的成长过?每当您看到我和小弟做事不符您心意或者做了什么错事时,您有几次真正心平气和给我们讲一下道理?没有,在我的记忆里,您只会发火!只会瞪眼!只会吼!……我很想知道,您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您的追求与抱负是什么?现在实现了吗?” 这是我女儿在1993年10月16日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农村社公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上,衡量我们的思想认识是否端正,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表现在怎样对待先富裕起来的那部分农民。中央领导同志在讲话中,对这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们是当前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的先行者,是跟随我们党深入进行农村经济改革的积极分子。可是,有些同志对党中央的富民政策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常常议论纷纷。其中有一种糊涂认识,就是:“共产党是靠穷人闹革命起家的,如果没有了穷人,我们党将依靠谁搞社会主义呢?”这种观点,早在三十年代初的苏联就出现过,并且受到斯大林的严肃批判。他在联共(布)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至于说没有穷人似乎就不能有布尔什维克的工作,就不能有社公主义,那是一种甚至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蠢话。当有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