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覃嘉霞 《法制与社会》2014,(15):176+195
消费者协会应改名为消费者委员会,它是个官办的消费者组织,与民间的组织有区别,消费者协会的身份性质、经费来源等方面注定了它不能回归民间性,协会的名称只让它名不符实,让消费者对它产生模棱两可的印象,消费者协会改名,既顺应了社会实践的需要,同时也符合消费者组织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消费者协会自产生以来,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消费者协会的性质,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是社会团体,但实践中却存在着偏差,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地方将消费者协会改名为消费者委员会,更容易引起人们的误会。本文通过对我国消费者协会目前法律性质的分析,提出了变革的几点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江中帆 《法庭内外》2007,(10):44-45
消费者协会将该协会为消费者成功维权的一则案例列为“全市十大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在媒体上予以公示,却被商家告上了法庭。消费者协会怎么也不能接受的是本以为胜券在握的官司,经过4年的艰难诉讼后,却输了官司。那么,消费者协会的维权行动,咋就侵权了呢?  相似文献   

4.
完善消费者协会职能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仁 《法制与社会》2010,(27):197-198
2010年4月21日,武汉市消费者协会赫然出现在《武汉市餐饮行业经营规范》的制定者名单中,这不禁使人质疑消费者协会的立场和公正性。消费者协会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何种地位,该如何进行角色定位?本文拟就消费者协会的性质以及消费者协会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其职能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不论在立法还是司法实践中,消费者协会的民事诉讼主体地位都被否定和限制,造成了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困难。本文认为,基于现实,应当认可消费者协会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文中着重对此观点进行了现实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早日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解决消费者协会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消费者的地位不断恶化,于是纷纷结合起来形成消费者组织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本文追溯了消费者协会的发展和产生;介绍了我国消费者协会的概况;分析了其法律属性,即应然层面上的"社会团体"和实然层面上的"准行政性";最后重点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我国消费者协会的独立性问题,并参考国外实践,从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和经费来源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制度为消费纠纷所提供的多元化解决机制中,实证调查表明消费者协会的调解发挥着解纷的重要作用并在消费者的解纷选择中具有优位性。基于消费者对消费者协会调解的需求、使用,以及满意度的经验性评估,为了提升消费者协会的解纷效能,应当建立强调程序合作的程序强制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8.
黄忠顺 《中国法学》2020,(1):260-282
通过个别诉讼行使惩罚性赔偿请求权,难以对经营者形成足够的威慑力,消费者协会、检察机关提起惩罚性赔偿消费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客观存在。即使将消费者协会提起公益诉讼的"公益性职责"与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职权"勉强解释为立法者赋予消费者协会、检察机关以形式性惩罚性赔偿请求权,以该请求权为基础的惩罚性赔偿消费公益诉讼也只是受害消费者享有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集中行使方式。除非立法机关为消费者协会、检察机关另行创设实质性惩罚性赔偿请求权,惩罚性赔偿消费公益诉讼注定与特定受害消费者存在密切联系,无法从根本上破解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及其发放难题。因而,惩罚性赔偿消费公益诉讼对行政处罚与刑事罚金仅构成补充,在完善惩罚性赔偿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的同时,应当强化惩罚性赔偿消费公益诉讼与其他消费者权益保护手段之间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法庭内外》2007,(11):55-55
为更快、更有效地解决消费纠纷,化解消费者与经营者间的矛盾,日前,北京市西城区法院与区消费者协会共同推出了快速处理“消费者争议调处”的快速通道。  相似文献   

10.
从今年3月1日起,上海消费者协会“变脸”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其独立性、公信力将进一步加强,消费者权益将得到更有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权利的人权属性和教育权的人权属性使得消费者教育权成为一项人权。消费者教育权的直接义务主体包括消费者协会和国家,不包括经营者。国家在人权方面的各项义务对于消费者教育权同样适应,加强消费者教育权的保障主要依赖于国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据上海市消费者协会透露,2002年第二季度消费者关于网上购物的投诉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800%。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电子商务法,对网络服务商也缺乏较为规范的法律约定,网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至今得不到有力保护。  相似文献   

13.
褚春红  刘静 《人民调解》2011,(12):14-15
山东省济宁市抓住加强行业调委会建设的有利时机,不断创新调解工作机制,着力开展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自2008年在全市成立消费者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以来,共接受消费者来询来访15475人次,受理消费者投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化,消费者群体性纠纷日益突显,尤其是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更将消费者群体性纠纷推向至高点。本文旨在结合我国消费者群体性纠纷的特点,提出团体诉讼作为完善我国消费者群体性纠纷的方法以及赋予消费者协会诉讼主体资格的立法建议,以期更有效地解决我国群体性纠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至今施行已接近14年,其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其不足。本文从立法与现实的冲突:消费者概念的模糊;期盼与实际的脱节:消费者协会功能的缺位;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博弈:惩罚性条款的完善三个方面分析此法的缺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希望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逐步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诚信体系 黄漪清委员说:把消费者的安全权写在消费者权利的第一项,对应的将经营者义务的第四项即第十九条放在第一项.关于消费者协会的职能建议增加参加有关消费者权益听证会的职能等.该条例比较成熟,为《消法》实施打下了基础,也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法制为民,保护消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84年1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告成立。从此,各地的消费者组织迅速发展起来。到1988年底,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个计划单列市,以及1000多个地、市、县成立了消费者协会或消费者委员会。我国保护消费者立法概况消费者活动的兴起,迫切需要法律的调整。在我国,党和国家对保护消费者利益是比较重视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颁布了许多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或与保护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  相似文献   

18.
刘璐 《法学》2013,(7):123-128
一、问题的提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该草案于2013年4月28日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同时公布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指出,为了发挥消费者协会的作用,该草案增  相似文献   

19.
范晓亮 《法学》2022,(12):108-122
基于消费争议的单位数额小、总体数额大、人数不确定和扩散性等特点,消费者的个体损害赔偿与整体权益保护往往难以截然分开,损害赔偿争议不易通过单独诉讼解决,代表人诉讼成为主要方式。但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普通代表人诉讼的实际效果有限,而《证券法》规定的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的有效经验值得推广,美国法上的集团诉讼和欧盟法上的代表人诉讼也可资借鉴。我国相关立法为省级以上消费者协会代表消费者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留下了空间。消费者协会具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定职权,在得到符合法定人数消费者的授权后,应被视为满足了代表人与实体法律关系的适当限度联系,因而可基于代理型任意诉讼担当理论提起损害赔偿特别代表人诉讼。在此基础上,通过默示加入制凝聚诉讼请求,有利于实现特别代表人诉讼的损害赔偿目标和诉讼效率,并可产生显著的外部性以保护消费者整体权益,实现公益效果,但作为程序正当性依据的诉权保障须予明确。  相似文献   

20.
公用产品定价中形成了价格节节攀升的常态。完善《价格法》等相关法律,强化公用企业信息披露义务与成本举证义务,打破公用产品价格形成中信息与权力的不对称,控制行业垄断,打造强有力的消费者协会是合理配置资源,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