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小仿 《法制与社会》2011,(20):272-273
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犯罪的根源在社会,任何社会都不会杜绝犯罪现象的发生,预防和控制犯罪是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想达到预防与控制犯罪的目的,仅仅立足于惩罚与打击,单靠制定科学的刑事法律规范来惩罚罪犯以发挥其一般和特殊预防功能是不够的。本文试图把意大利犯罪社会学派所侧重的刑罚个别预防之功利性价值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所应采取的一些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农民工是城市中的特殊群体。一直以来,由于受制度歧视,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的影响,加之自身素质低下,造成了城市农民工的犯罪活动频繁发生,危害了安定的社会秩序,侵害了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益,激化了社会矛盾,增添了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着笔,重点分析了当前农民工犯罪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并就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解决农民工犯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3.
冯卫国 《法律科学》2007,25(2):102-108
和谐社会是稳定而有活力的社会,是国家与社会动态平衡的二元结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犯罪控制模式应当由传统的"国家本位模式",向"国家·社会"双本位模式转化,应积极推进犯罪控制中的社会力量参与,以适应社会转型时期,公众对犯罪预防和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价值追求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应当鼓励和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追求,才能既达到全社会充满活力,又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道德价值与功利价值的和谐互补、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合理兼顾、一元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取向的辩证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价值视阈,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努力追求.  相似文献   

5.
犯罪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但从另个角度看,犯罪在危害社会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刑法把有限的资源过量投入,反而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本文指出正确认识犯罪的价值有助于刑事立法的谦抑性价值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刑事法律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离不开对犯罪形势的科学分析。针对传统犯罪统计方式的不足,世界各国纷纷进行被害人调查工作。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开展犯罪被害人调查,全面了解当前的犯罪状况,对于我们的刑事理论研究、刑事司法实践和制定刑事政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小锋 《政法学刊》2008,25(5):22-26
目前,许多学者和司法人员都质疑犯罪客体的地位与作用,认为犯罪客体不过是一个巨大而空洞的价值符号。事实上,并非如此,犯罪客体不仅具有重要的立法价值.而且更具有重要的司法价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形态、一罪与数罪、刑事和解以及量刑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法律价值冲突曾经对我国的和谐发展产生过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公平”、“效率”间的价值冲突有关,地区发展不平衡与“自由”、“平等”间的价值冲突有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与“人权”、“秩序”间的价值冲突有关。妥善协调法律价值冲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步。法律价值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由法律的本质特征决定的,又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建设法治的历史环境以及制度选择密切相关。妥善协调法律价值冲突,应遵循以人为本、相对位阶、化解冲突和多元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的宪政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国华 《法学论坛》2005,20(4):91-94
和谐社会乃宪政国家之基础。所谓和谐社会的宪政价值,即指和谐社会的建构对于宪政国家建设的助动性和积极性。这种助动性和积极性集中体现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有助于宪政国家所必需的社会基础和社会环境的形成。因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促使社会各阶层的融合与团结,就是要推动社会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合作,就是要塑造公平与正义的公民文化,就是要构建规范、民主与法治的社会机制。而所有这些,都是宪政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生态犯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新出现的犯罪类型。其与传统的环境犯罪有诸多的不同,最主要的就是两者的价值理念不同。理论界普遍认为"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价值观是生态犯罪的基础。本文对这个观点持保留态度,并对这一问题作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食品犯罪被害人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相对于社会和媒体更关注案件的犯罪人得到了怎样的处罚,被害人的权益保障往往被忽视了,救济渠道也比较单一,诉讼机制也不畅通。和谐社会背景下应重视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食品安全犯罪被害人的保护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有利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因此,要加强食品安全犯罪的被害预防和被害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语境下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未成年人犯罪是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的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当前,规划和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各项工作新的重要主题的情况下,刑事政策应以和谐理念为终极价值,应从国家本位向国家与社会本位转变,更注重人文关怀。如何从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政策入手,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论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人以为本的社会系统中,刑法作为社会的调控手段,其政策定位必须与社会政策保持应有的良好的衔接;刑法的触角不宜伸得太长,其出入罪机制及其向度必须以和谐社会的建构为基本标志、判断标准和生存规则。虽然和谐社会的建构最终需要从源头上协调各种冲突,刑法调控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是,深入研究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问题,对于有效协调刑法与社会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的价值趋向是公平、正义、人权。司法公正是法治题中的应有之意。司法公正能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能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能促进公民理解法律规则,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王利荣 《现代法学》2004,26(2):73-77
再现犯罪、揭示罪因 ,有益于把决策者和公众拉回现实 ,检讨其对犯罪的反应程度和方式 ;有益于向普通人提供深度关照自己的视角 ;有益于揭示个人、社会和国家极易被害的具体细节 ,使其整体对策选择更具理性  相似文献   

17.
最近,江苏司法界对一桩“强奸嫌犯无罪释放”的终审判决给予了极大关注。犯罪嫌疑人因证据不足被宣告无罪。法院对此案的审判,体现出目前中国司法实践中对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两种价值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入世后我国环境犯罪的进一步恶化,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对环境犯罪客体进行绿色变革:刑法应以专章设立环境犯罪,脱离原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体系;应当扩大环境犯罪的保护范围;应当强化生态价值在环境犯罪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史戈 《法制与社会》2012,(26):89-90
经济法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法学学科体系的变革,而且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经济法能站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通过协调平衡各种经济关系,以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本文探讨了经济法之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价值,对如何完善经济法的建设提出了若干路径选择,以期对和谐社会构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理地界定犯罪圈和合理配置刑罚量的问题,是和谐社会刑事法治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立法者的选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公众的认同等因素,都影响着犯罪圈的界定。以无被害人犯罪的入罪出罪为例,在和谐社会的语境中,应从刑法的谦抑性出发进行研究,遵循宽严相济、疏密得当、轻重结合的尺度和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