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重大的突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新的重大突破,为我国深化改革提供了新的坚实理论基础。这一重大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属于基本制度范畴,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的确,这个传统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人们在社会主义经济能不能使用市场经济这一概念问题上的分歧,根源也在于此。党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继续搞好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落实全会精神,必须正确发挥各级政府在这方面的作用。一般来说,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政府配置,二是市场配置。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是这样一种现实:即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政府配置资源的方式还没有被彻底废弃,而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配置资源方式还没有最终确立。这种体制环境也就决定了对我国的国有企业进行重组要比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所进行的资源配置都更加复…  相似文献   

3.
早在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就确立了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的基本路线;1992年,党的十四大又郑重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成定局,中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即将与国际全面接轨。在这种背景下,千方百计办好我们的经济类报纸,以便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是题中应有之义。什么是经济类报纸?国内外似乎对此并没有严格的界定。广义上说,凡属重点涉及财经、金融、市场、工商等经济领域新闻报道与分析的报纸,均可算作经济类报纸。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其中干部工作机制的调整是一个关键。干部工作如何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分析一下两种经济体制的特点及两种经济体制下对干部评判标准的区别。一、从干部工作角度审视两种经济体制的特点我国原来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表现出愈来愈不能适应。原来所认为的那些优势有些现在已逐步成为弊端。从与干部工作相关的角度审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比主要存在着这样一些明显的差异:从资源配置机制来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借助计划机制的力量把各种资源的配置置于一个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必然引起政府行为的变更与调整,因此,如何认识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地位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一切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和开拓,所以对待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存在不同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市场既然能充分促进资源最佳配置,具有自  相似文献   

6.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长期以来,粮食企业在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桎梏下,对市场经济不敢探寻,仿佛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讲得非常明确,非常透彻,他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他的这些精辟论述,进一步突破了把计划和市场当作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基础的一次历史性重大变革.这一重大变革,要求地县党委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套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用全新的机制来领导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8.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的核心问题。自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制度建立以来,我们党对这个问题一直在进行艰辛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相继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改革方案,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观念,并最终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论断,在党的十四大上作出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决策。这是我们党在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的突破性进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市场经济就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政府干预和计划指导,而且必须借助和依靠它们来弥补市场自身的缺陷,尤其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调控和国家计划更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所必需的条件。这是我们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须臾不能忘记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们正在按照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公司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的同志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管干部的原则在企业里还能行得通吗?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之一,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一种经济模式。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领导是必须坚持的。从总体上讲,党管干部的原则是不能动摇的。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此,必须根据新的情况采取灵活变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计划经济体制曾经在我国通行了几十年,发挥过无可取代的历史作用。但是,我们长期把计划经济当成与社会基本制度相关的事物,认为它是公有制经济的唯一运行方式,而对于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属性视而不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建...  相似文献   

12.
市场取向与卫生事业改革陈兆轩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模式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也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们要主动适应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来的,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论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已经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并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重大理论突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改革开放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但是,改革的基本走向和目标是什么,必须确定下来。当时讨论的计划与市场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涉及到两者之间一些本质层面的深度,如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式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是否应当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是否分别…  相似文献   

14.
<正>一、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层动力第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推动着我国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此后市场规律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冲击着原有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文化管理调控能力和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成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必然方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党的建设是在社会——政党——国家的政治架构中展开的,必然受到社会、国家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们的国家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建设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如何尽快适应市场取向改革的挑战。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的新的资源配置和经济运作方式,它以自由贸易、公平竞争为条件,其内在规定性必然要求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领导观  相似文献   

16.
一、如何使社会主义国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很困难的问题。十四届三中全会从理论上方针政策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近出版的一本书,叫《社会主义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书中认为苏联失败的首要原因是经济没有搞上去。苏联经济为什么没有搞上去?是不是社会主义没有优越性?我认为,从理论上说,从基本制度来说,社会主义是有优越性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没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而且一段时期内排斥市场经济,搞传统计划经济。 我国曾经有过社会主义能不能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争论,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尤其是国有制能不能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有的同志认为不能结合。党的  相似文献   

17.
秋石 《求是》2003,(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这一科学论断,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形成,是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的智慧结晶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计划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宏观调控机制为中央一级调控、中省两级负责的机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地县计划工作如何认识,如何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是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1、加强地县计划工作是我国改革进程的需要。十多年的改革证明,以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以市场经济体制取代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绝不意味着取消国家计划,而是要用以指导性和战略性为特征的计划逐步取代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国家的  相似文献   

19.
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它正确地解决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实践所作出的正确选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 (一)要搞活市场的主体一企业。市场的主体是企业。没有企业也就没有市场,企业不活就导致市场不活。所以,企业不能独立经营,不能搞活,市场也就难以正常运行。我们现在强调要把企业推向市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为市场塑造其行为主体,这个行为主体必须具备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一、充分认识信用的重要性从世界各国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信用在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把信用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或称为契约经济。有信用才有发展,有信用才有市场。反之,破坏了信用关系,就会动摇市场经济的基础,就会给市场经济秩序带来混乱。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是脱胎于计划经济的产物,在转型的过程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东西已被打破,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没有跟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