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霉形体(MG、MS)是鸡慢性呼吸道病(CRD)及传染性滑液囊炎(MS)的病原菌。本病多发生在1~3个月龄鸡,主要侵害鸡呼吸系统及关节。病原体附着于表层细胞,由于毒素作用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常出现浆液性、粘液性鼻漏、窦炎、结膜炎、气管炎、肺炎和气囊炎及关节炎。临床症状常表现流鼻汁,眼睛肿,甩头,咳嗽,气管罗音,呼吸困难,食欲减少,体重减轻,跛行,瘫痪,产卵量下降,孵化率及成活率降低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很大的。特别是一些大鸡场,由于饲养理管不当,污染是严重的。据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鼻炎病(Infections coryya)是由鸡嗜血杆菌(简称HG)所引起的鸡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受害器官主要是鼻道和鼻窦。本病主要发生在中雏,开产鸡中有时也有发生,发病率较高,强毒株可引起高的死亡率,一般死亡率较低。潜伏期短,感染后1~3天即表现症状,鼻道和鼻窦有浆液性到粘液性的分泌物,睑部水肿,结膜炎,进而出现头部水肿,下呼吸道感染后可出现罗音。常伴有腹泻。发病后产卵率  相似文献   

3.
鸡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简称MS)病是由鸡滑液支原体所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传染病,受害器官主要是关节部位与腱鞘,亦称为传染性滑膜炎。本病死亡率不高,但由于可经过卵传播到下一代(垂直感染)及直接接触引起呼吸道感染(水平感染),而对鸡群健康影响很大,与鸡败血性支原体(MG)相似,鸡群一旦被污染不易清除。鸡群中有本病存在,易发生混合感染,使病情加剧,死亡率增高。本病国内报道罕见。现将广西省梧州市养鸡场鸡滑液支原体病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鸡霉形体病是由败血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笔者用卡那霉素治疗,收到满意效果。临床症状初期流浆性或粘液性鼻液,常甩鼻、打喷嚏;鼻液增多时病鸡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咳嗽和发出罗音;鸡冠、肉髯发紫;以后减食或不食。部分病鸡初期流泪,继而眼睑肿胀...  相似文献   

5.
鸡毒霉形体(MG)感染通常称为鸡慢性呼吸道病(CRD)。目前,CRD已成为威胁我国养禽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在集约化养鸡场,尽管MG不一定引起明显症状,但给养鸡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该病的主要症状为鼻漏,呼吸道出现罗音,咳嗽,且病程较长;主要病变是鼻道、副鼻道、气管、支气管及气囊发生卡他性炎症并有多量渗出液。本病多爆发流行于冬春季节,对肉仔鸡、雏鸡的危害较为严重;常和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并发感染,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鼻炎系由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llinarum)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流水样鼻涕,面部水肿和流泪为主要特征。本病现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给养鸡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我国虽未见有本病的详细报道,但资料表明,一些地区曾有类似于本病的鸡病发生。为建立SPF鸡群的检测方法,我们对人工感染本病鸡只进行了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鸡毒霉形体 (Mycoplasmagallisepticum ,MG )是鸡慢性呼吸道病 (Chronicrespiratorydisease ,CRD)的病原。随着养鸡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饲养方式的改变以及饲养密度的提高 ,在通风不良、空气中氨和灰尘增加或气温骤降等环境中极易诱发鸡慢性呼吸道病 ,甚至接种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后也都可能诱发本病。鸡感染MG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呼吸时发出罗音 ,严重时张口呼吸。MG分布于世界各国 ,可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式传播。因此 ,它在鸡群中可长期存在和蔓延。根据血清学调查 ,鸡群的感染率为 5 0 %…  相似文献   

8.
雏禽曲霉菌病及其防治阿尔孜古丽(山东省胶州市阜安兽医站266300)曲霉菌病是鸡、鸭、鹅常见的呼吸道真菌病,尤其雏禽常呈急性爆发,死亡率较高,孵化育雏阶段尤为多见。本病的特征是呼吸道(尤其是肺和气囊)发生曲霉菌性肺炎。1病原曲霉菌病的病原主要是烟曲霉...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多发生在20~4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与致死率都高达50%以上。鸡舍高温、寒冷、拥挤、通风不良或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均可诱发本病。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鸡从呼吸道排出病毒,经空气飞...  相似文献   

10.
鸡慢性呼吸道病(Ch- ronic Respiratory Disea- se,CRD)是由霉形体(M- ycoplasma)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病,以呼吸时发出罗音、咳嗽、流鼻涕和窦部肿胀为临床特征,多呈隐性经过,病程较长。其主要病原有鸡败毒霉形体(M.gallisepti-cum,MG)、滑液囊霉形体(M.synoviae,MS)和火鸡霉形体(M.meleagridis,MM)三种,并以MG危害最大(蔡宝祥,1980)。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死亡率不高,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它使肉鸡存活率、活重下降,料肉比提高,蛋  相似文献   

1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牛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接触传染病。1956年首次在美国分离到本病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后来分类为牛疱疹病毒1型,此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1980年4月我国第一次从新西兰进口奶牛体内分离到IBR病毒,以后又陆续从进口的奶牛、黄牛、水牛以及种公牛的冷冻精液中分离到该病毒。封启民等人对我国部分省区进行的血清学普查结果表明:广东、广西、河南、河北、新疆、山东及四川等地的黑白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危害雏鸡为主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本病首次发生于美国德拉威(Delaware)甘布洛(Gumboro)城附近的一些鸡场,所以又称甘布洛病(或称禽肾病)。本病以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腔上囊(或称法氏囊)等淋巴组织为特征,从而导致免疫机能障碍。主要特征为腹泻,高度虚弱。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认为,禽源霉形体共有18种,计霉形体属14种,无胆甾原体属3种,尿原体1种。其特征详见下表。 禽类致病性霉形体有3种。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引起鸡、火鸡及其它禽类的呼吸道疾病,引起鸡的气管炎、气囊炎,其特征是呼吸道罗音、咳嗽、流鼻液;有的侵嗜眼部,导致结膜  相似文献   

14.
鸡霉形体病是由禽败血性霉形体(M.gallisepticum)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于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又称鸡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此病在大型养鸡场中发生较多,但目前国内尚无较好的菌苗。为此,我们进行了有效抗生素体外抑菌和体内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河西地区部分鸡场 (户 )自 1997年陆续发生以蛋用鸡输卵管囊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传染性支气管炎 (IB)。1 发病情况养鸡场 (户 )蛋用鸡进入产蛋期 ( 2 0— 38周龄 )后陆续出现个别鸡腹部膨大及呼吸道症状 ,发病数随蛋用鸡周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多。据调查 ,某养鸡户饲养蛋用鸡 40 0 0余只 ,因本病死亡、淘汰 487只 ,随机取 15只鸡病料进行IB琼脂扩散试验 (AGP) ,其阳性率为 10 0 % ,发病率为 12 .2 %。在调查的 5批鸡群中 ,用新城疫 (ND)、减蛋综合征 (EDS)及IB联苗进…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us paragallinarum,简称Hpg)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影响母鸡产蛋、小鸡生长发育和肉鸡的肉质。为防制本病,我们正在进行IC灭活苗的研制。在培养Hpg时,使用了鸡血清鸡肉汤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结果发现,这两种培养基长菌数量均有限。为便于工厂化生产和降低培养基成本,笔者于半合成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Eagle氏最低要素营养液(MEM),作增菌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泄殖腔脱垂也叫泄殖腔外翻,是产蛋母鸡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发生在产蛋旺季,多见于高产母鸡,母鸭、母鹅也时有发生。(一)病因 常发生在产卵时,由于卵过大,或产双黄卵过份用力努责而引起。另外,产卵时受到惊吓,输卵管炎症或肛门被其它鸡啄伤时也可引起本病。(二)病状 母鸡的泄殖腔脱出肛门外面约3~4厘米,充血发红,有时出血,二、三天后变成暗紫色,病鸡疼痛不安,有时还被其它鸡追啄,治疗不及时,可死于感染或被啄死。(三)治疗 药物及手术整复很难治愈。几年来,我们试用针灸疗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方法是把脱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鼻炎是一种由鸡嗜血杆菌所引起鸡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广泛地流行于世界各国,近年来,我国的北京、陕西、云南、河南及山东等省市曾先后有本病发生。1988年11月,安徽省巢湖市某户饲养的良种罗曼蛋鸡父母代爆发了一种鼻腔与窦发炎、流鼻涕和脸部肿胀以及红眼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现场调查,结合临床解剖、病原涂片、动物接种、琼扩试验的结果,确诊为由鸡嗜血杆菌所致的传染性鼻炎。  相似文献   

19.
火鸡传染性滑膜炎(传染性关节炎)是由鸡滑膜炎霉形体和其它病因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关节肿大为特征。据资料介绍,本病主要发生于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对鸡和火鸡的危害性很大。到目前国内尚未见本病的报道,1986年3月,石河子地区某火鸡场发生了一起类似本病的传染病,现将其发病情况及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雏鸡和雏火鸡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胸、腿部肌肉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和坏死为其典型特征。Cosgrove等(1957)首先在美国德拉威州Gumboro地区部分肉鸡场中发现本病。嗣后,英国、法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相继报道本病的爆发流行。1979年,我国广州首先发现本病,由于缺乏有力的防疫措施,致使该病迅速蔓延全国。迄今,本病几乎席卷了世界所有的养鸡国家,给养鸡业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各国学者对其病原学、免疫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获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果。本文仅将对IBD防治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