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海红 《人民论坛》2023,(18):86-90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显著进展,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和计价等国际货币功能全面增强,使得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了稳定地位。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持续推动金融开放。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从经贸层面看,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重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直接用本币结算有利于降低成本,更加便捷。从对中国经济信心层面看,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为中国经济在国际社会赢得更多“信任票”。未来,要进一步加强人民币的吸引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
薛茄 《创造》2009,(12):58-59
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利用其霸权地位向全世界倾销,又借助金融创新将风险扩散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改革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作为中国货币——人民币,其非国际化的局限性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充分暴露出来,放大了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风险,无论美元的强势和弱势,  相似文献   

3.
名词解释     
《时事资料手册》2009,(3):51-51
超主权货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前撰文指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这种货币就是超主权货币。它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4.
保建云 《人民论坛》2023,(21):82-87
随着多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加强本币结算,减少使用美元,“去美元化”成为热词,越来越多国家对美国经济霸权说“不”。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本应采取负责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但其长期滥用美元霸权、肆意举债、采取无限量化宽松政策,严重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美国将美元“武器化”,也加剧了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任危机。未来,国际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已成必然。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维护国际经济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国际化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亚荣 《求索》2011,(10):8-10
近年来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不断出台。美元的持续弱势走势,国际社会对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最可行的是建立一种多元化的货币体系,削弱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因此需要单个强有力的新权力主体的出现。由于中国近年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以及人民币坚挺的走势,大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人民币,并寄厚望于它。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有诸多制约因素,本文分析认为,人民币短期内并不具备国际化的条件,但仍应持有积极的态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由于美元事实上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基准货币地位,而且这种地位是维系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最根本支柱之一,所以这种对美元的质疑势必也会对美国的国际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平 《时事报告》2010,(1):37-39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一个怪现象:美国持续的外贸逆差,持续的财政赤字,都没有动摇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观察就能理解为什么美国能够保持长期的金融霸权,它是跟美国的全球军事扩张紧密连在一起的。毛主席有一句话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再加半句“枪杆子里面出信用”。  相似文献   

8.
简单商品经济中已蕴含着危机的一般可能性,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在较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假设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未得到充分展开.在虚拟经济发展的发达商品经济阶段,由金融泡沫崩裂的金融危机,引爆和显露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但如果政府作为总体理性者出现,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这种现实性.帝国主义体系的经济基础是不平等交换,边缘国家处于"不发达的发展"状态,世界货币由中心国家的信用货币充任,导致过剩资本流向中心国、边缘国家形成畸形经济结构以及储备货币发行国具有一定投机倾向.多层次因素作用,经济危机实现从一国向全世界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超主权储备货币:看上去很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建议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作为超主权储备货币,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文章一出即引发国际性轰动,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超主权储备货币固然是打破美元霸权的一种可能,但在目前条件下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10.
沈文辉 《求索》2010,(7):14-16
美元霸权就是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有特权地位,这是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特征,也是它的内在缺陷,它使得金融危发轫于美国,蔓延至全球,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的创伤。正因如此,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刻不容缓。然而,完全消除美元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因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只能是构建以多个主权国家货币为核心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由于国际核心货币是一国综合实力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体现,是大国博弈的结果,在现有的国际格局下,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应当在"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决不当头"的原则指导下,做一个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冷静参与者。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蔓延,并剧烈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新兴经济体增幅放缓。展望2009年,金融危机仍将持续,国际金融市场还将动荡,国际金融体系的治理变革也将同步展开。面对复杂形势,我国既要深化改革与调整,应对全球经济与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又要借机扩大在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监管改革中的发言权,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李婧 《时事报告》2009,(4):98-99
2009年3月,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撰文倡议: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发展为超主权储备货币,并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美元。6月26日,中国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9)》,再次呼吁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中方的呼吁,使特别提款权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一个稳定和有效运作的国际金融体系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是有利的,但是金融动荡、危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政治困境是导致不稳定的重要因素。金融结构中的权力和金融制度的运行规则是政治困境产生的根源,国际金融中的权力突出表现为结构性权力和联系性权力,这两种权力又塑造了金融制度的运行规则。因此,在对国际金融困境的治理中如何改变现有的权力结构和改革制度的运行规则是极为关键的。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创新及其借鉴意义杨小安国际金融创新始于60年代中后期,当时主要目的在于逃避各国的金融控制和资本管制。进入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新技术成果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西方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西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广泛放松管制和金融业货币作用的增...  相似文献   

15.
周光友 《人民论坛》2023,(22):32-35
数字人民币是数字金融的重要内容,数字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保障。本文从计价货币、投融资货币、储备货币和动态回流四个维度,分析数字人民币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机制。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数字人民币通过提升对外贸易计价结算、对外投融资的使用量,以及增加外国央行储备货币的比重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以人民币动态循环回流体系为保障。  相似文献   

16.
《政工师指南》2010,(4):44-45
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产业融合趋势增强.产业升级的路径日益多样化,国际分工形成了产业间、产业内和产品内分工的多层次格局;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资源性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节能和环保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对世界经济的格局和趋势产生了新的重大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与发展方式相关的动向和趋势.需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7.
金融创新的若干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发展的原始动力,而金融发展又促进了整个经济的进步,因此,金融创新所产生的效应对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文章着重就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货币政策以及金融体制的稳定等几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毛一萍 《求索》2013,(9):F0003-F0003,49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离岸金融中心建设作为一国金融全球化和货币国际化的有效手段,在全球经济与金融交往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离岸金融作为20世纪最令人瞩目的金融创新之一,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并形成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而在中国迅速崛起、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  相似文献   

19.
王湘穗 《创造》2009,(4):91-91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在网络上发了两篇文章,谈及对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意见,核心是要建立美元以外的非主权国际储备货币。此言一出,天下皆惊。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金融效率宏观矛盾的微观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效率是指金融系统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是对实物资源的引导效率。我国金融效率低表现为我国经济的高货币化而低金融化。原因在于我国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反映为货币传导机制中存在金融抑制的问题。因此,应在金融领域、实业领域优化金融发展方向,以改善货币传导效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