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涉外经济立法中的合同准据法原则杨树明我国涉外经济立法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已经制定了相当数量的这方面的法律,基本上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国涉外经济立法中关于合同准...  相似文献   

2.
我国《合同法》是在吸收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等法律后而制定的统一合同法,但是并没有吸收所有的合同法立法规范,仍存在散落于其他立法中的合同法规范。本文即在搜集、整理孤立于《合同法》外的合同法立法规范,为是否统一到《合同法》做前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略论我国涉外经济立法的完善王瑞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贯彻对外开放的政策,我国加快了涉外经济的立法,在对外经济贸易领域初步形成了较系统的涉外经济法律体系。它对于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维护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  相似文献   

4.
《法学》1986,(5)
随着各国的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时效制度在涉外经济法律关系中的制约和保护作用日显重要。各国不仅在各项涉外经济立法中高度强调时间的效力和作用。而且在具体实施法规、处理案件时也日益重视时间的作用。在我国,不少经济、民事立法中也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如我国经济合同法规定了申请调解或仲裁的时效;专利法规定了有关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不少有关时间限制的条文,并反复强调了在诉讼各阶段严格执行时间规定的重要意义。但是,人们在执行法律中,尤其在涉外经济法律活动中,对时间的规范作用和制约性的认识远远落后于现行法规的要求,不少涉外经济工作人员、诉讼当事人常因对期间、期日及时效等基本概念缺乏正确的理解而使本应受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合同立法在80年代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从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合同法《经济合同法》的通过,到其后《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的相继诞生,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又不断产生的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实施条例和细则、适用意见和解答.我国不仅走上了用法律来规范和调整合同的道路,而且逐步建立了一个以《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三足鼎立为主,以各种实施条例、细则、意见为辅的合同立法体系。这一合同立法体系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规范合同行…  相似文献   

6.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我国针对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在立法上的规定主要是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五条和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条,此外,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九条和民用航空法第~百八十八条也对相关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作了规定。我国首次规定涉外经济合同法律适用的法律是1985年3月21日颁布的涉外经济合同法。1987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公布了《关  相似文献   

7.
在所有的国际公约和我国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涉外经济合同法》)。公约的目标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统一,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障碍,以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涉外经济合同法的宗旨是保障涉外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这两部文件从性质上看,一个属于国际法范畴,一个属于国内法范畴。但是,它们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立法技术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涉外经济合同法的确立在一…  相似文献   

8.
识别又叫定性或归类,它是确定何种事实或问题用于何种冲突规范选择准据法的先决条件。对涉外经济合同的识别,各国有不同的标准。在我国统一合同法的修订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国际上科学的标准,以完善我国涉外经济合同的识别制度。一、国外涉外经济合同的识别对于含有何种涉外因素的经济合同才是涉外经济合同,各国法律的规定是有很大差别的,由此导致的法律冲突也是很大的。如一家中国公司与一家在中国设有住所的英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签订一份仓储保管合同,按中国法律该台同是涉外经济合同,应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而按英国法律,该合同则不…  相似文献   

9.
涉外经济合同的特征是具有涉外因素,它与国内经济合同不同,不能硬性地一律适用本国的法律。因此,各国法律都有涉外合同怎样适用外国法律的规定。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已经公布施行,关于法律适用问题也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参照各国立法通例,作了比较细致的规定。很好地领会法律规定的精神,以便在执行中做到恰当地解决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对于更好地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无疑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契约自由”是西方传统民商法的基本法律原则之一。根据该原则,合同关系应由“私法”规范来调整。在涉外经济合同领域,亦是如此。晚近,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西方国家对经济活动干预的加强,大量的涉外经济合同管制立法应运而生。这些管制立法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一些具有明显“公法”性质的专门立法,如外汇管理法、进出口管制  相似文献   

11.
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把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必将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对外经济交往和合作,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是调整我国法人同外国法人、自然人之间经济法律关系的规范。它参照了《经济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涉外经济活动的特点,把我国参加涉外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规定为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即只有我国的法人才有资格成为涉外经济合同的当事人,而我国的公民和个体户则不能直接与外国企业或商人签订涉外经济  相似文献   

12.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对内搞活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吸收外资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制订和颁布一系列关于涉外经济贸易的法律,作为对内对外执行正确政策的稳定依据。其中,有关涉外经济贸易合同的立法,是一项基本的立法,意义较为重要。近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经济法制应注意和改进的四个问题:法律和法规的关系;授权立法;执行法律时对法律的解释;工商统一税问题。作者认为:(1)在地位和作用两方面,法律为主,法规为辅;不能使法规居于主要地位,更不能使之凌驾于法律之上。(2)授权立法是一种非常的立法形式,应该有所限制。(3)行政机关在执行法律中解释法律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不应该改变或违反法律。(4)我国工商统一税亟应整理修订。  相似文献   

14.
WTO法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产生的,规范成员方政府行为的多边贸易法律体系。在大多数成员方转化适用WTO法的条件下,行政立法必然分化出新类型的行政立法——涉外经济行政立法,即有权行政机关为了调整涉及其他国际法主体所肯定的,具有其法律意义因素的经济关系而进行的行政立法。此种新类型的行政立法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具有显著的特征和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五年的努力,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5年3月21日通过并颁布的涉外经济合同法,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法律。它(起草过程中称为涉外经济贸易合同条例)既较好地体现了我国经济立法的特点,立足于实际国情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有我国的特色;又充分地考虑到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的公认原则和国际惯例。它是我国平等互利原则的具体体现。涉外经济合同法的这一特色在全部的七章中都有体现,本文所要论述的有关违约补救也具有这一特色。当然,整个法律也还是有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地方的。有关违约补救的章节中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本法)已于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起施行。它在施行中必然会发生法律适用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以免在合同订立、履行、终止、清算中出现争议时,模糊不清。而且,法律适用问题关系到维护主权和保障利益的斗争。涉外经济合同法的第一章总则,共六条,第一条为立法宗旨,第三条为订立涉外经济合同的原则,其余四条均为对法律适用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学者访谈”杨帆起航已有半年多了。我们那位跨躇满志的船长,忽然想起邀请一位在经济贸易法律方面经过波浪、历过风雨、学识渊博而又视野党广的人,与朋友们思海畅游、共渡寒冷的十二月。于是曹砍光,一位四十出头,却依然年轻、依然干练、言谈举止冷静沉着的人,便越过船舷,踏上了我们的甲板。本刊记者:欢迎光临“学者访谈”。我国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相应,调整社会生活、调控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也日益增多。涉外经济贸易领域更是如此。您认为十七年来我国涉外经济立法情况怎样?官队光…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第一部涉外经济合同法,是1985年3月2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同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改革、开放之后,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涉外经济合同立法上却是一个空白。为了改变我国涉外经济无法可依的局面,保护涉外经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涉外经济的发展,国务院协同有关部门,根据我国国情,并参考外国立法和国际惯例,制定了该法。新中国第一部涉外经济合同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冲突法立法分散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涉外经济合同法》、《继承法》、《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民法通则》等法律当中,特别是《民法通则》第八章专门规定了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这使我国的冲突法体系初具规模。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对我国冲突法立法又作了新的发展,其第十四章专门规定了“涉外关系的法律适用”,共设置了9条冲突规范,除重申《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以外,它在涉外物权关系和侵权赔偿方面作了新的规定,发展了我国原有的冲突法。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法制与经济》2009,(14):95-96
海外投资保护制度是国内法与国际法有机结合的产物,需有相关立法的支持和专门机构的配合。本文从我国海外投资保护的现状入手,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拟建一个制度性系统化的规范体系,保护和促进我国对外投资以及涉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