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日趋严重,生命教育正在成为现在高等教育乃至将来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话题,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生命教育的提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生命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生命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新传媒技术不断发展,并与传统媒体共同构建了人类社会的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变,各种文化思潮不断冲击大学生的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给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如何进一步有效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热爱、尊重生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林伟 《法制与社会》2013,(17):224-225
从当前整个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状况来看,加强生命教育显得尤为紧迫和必须。对生命教育的理论渊源进行一番认真地探寻,有助于我们把生命教育和谐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去,有助于生命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到足够彰显、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而科学地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而生命教育正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只有实现人生命的和谐,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随着近年来学生中生命意识淡薄现象的日益严重化,生命教育已成为一个教育热点。特别是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生命教育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要求依法治国,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只有结合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描绘和谐社会的图熹。本文就当前生命教育的缺失阐述了和谐视野下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指出生命教育需要与法制教育相伴而行,并探讨了创设生命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人是生成性存在,教育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建构生成"的交往实践活动.把教育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这与人的形象、与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自我实现是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把教育的目的定位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就超越了过去那种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静态教育目的观.唤醒受教育者沉睡的或被压抑的创新和超越意识,在实践中让受教育者体验生命的创造之美,享受生命创造的快乐与促进个体生命潜能的发挥一样,引导受教育者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样也属于自我实现教育目的观的内容.当前学校教育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懂得"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当前青少年自杀问题的现状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青少年生命意识不成熟,抗挫能力弱.指出预防青少年自杀问题应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首先家庭的环境和教育对避免青少年自杀问题尤为重要;其次是必须改变当前中学的应试教育方式,避免无暇顾及学生心理教育和个性上的特点.青少年只有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才能健康成长.同时法律干预也是预防青少年自杀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暴力事件的增多,显示了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欠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高校缺乏生命教育氛围,生命教育的时效性较低,师资条件欠缺,未形成高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限制了生命教育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增强生命教育的时效性,发挥社会多方合力作用,形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突然发生的特大地震,数万生命顷刻消逝,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生命教育的思考,在生命教育中道德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忽视了生命意识、个性生命和生活。我们反思传统道德教育,希冀"生命诗意地栖居在道德教育中"。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命的多测度的整体、协调发展需要从事生命教育的教师尊重生命、理解生命、鼓励、促进并成就生命。教师关于人、生命的知识,关爱、呵护生命的情感情怀,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和能力以及教师自我生命的状况是在教育职场生活中,通过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并经由师生生命的坦诚相见和不断碰撞逐渐生长和提升的。面对社会和教育转型中生命教育所存在的客观困难以及教师在应对这些问题方面的素养和能力的欠缺,陶行知先生的"整体生命观"以及"生活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特别是他"以教人者教己"的思想以及他自身的生命榜样作用,更是启发我们从现实的教育状况和完整生命成长需求出发,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锤炼生命教育的能力并不断丰富生命状态和生命质量。以"情感"为切入口,带动教师基于职场生活的行动研究,生成并提升教师的"情感-人文素质"的人文主义行动研究既是对陶行知先生思想和个人实践的延续与学习,也是在面对中国社会和教育现实条件下,通过带动生成教师生命自觉开展生命教育的尝试探索和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与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精神是大学和教育的灵魂。它决定了教育的使命、目标和标准。如果以人文精神衡量教育,价值教育的目的主要体现在生命教育即尊重和实现生命的价值、智力教育即尊重和实现头脑的价值和灵魂教育即尊重和实现灵魂应该远离功利和实用,通过教育应该培养健康的、善良的生命,培养活泼的、智慧的头脑,培养丰富的高贵的灵魂,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杨家俊 《法制与社会》2012,(21):233-234
本文从构筑高职院校生命教育体系刻不容缓出发,论述了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违背生命伦理的事件时有发生,加强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势在必行。应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将生命伦理教育与大学生自身的生命伦理修养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3.
董晓梅 《法制与社会》2010,(11):232-233
近年来,频繁见诸报端、媒体的关于青少年的自杀、犯罪的话题和案例折射出社会长期以来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一个缺陷——对生命教育的缺失。关注青少年的生命健康,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以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的视角,通过审视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表现出的心理特点,透过对青少年自杀、犯罪行为形成影响的几个因素的剖析,进而尝试提出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以期望青少年热爱生命,使其向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14.
徐燕兰 《政法学刊》2013,(5):113-117
毒品已成为当前全球性最为严重的公害,它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耗费各国大量的人力财力,而毒品犯罪又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禁毒,成了各国政府致力于解决的难题。但国内外的禁毒经验表明,遏制毒品蔓延与降低危害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开展禁毒教育,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在我国禁毒预防中的作用,通过充分运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体的合力,使禁毒预防教育的功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杨瑞 《法制与社会》2013,(5):223-2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高校教育的本质要求,这对化解当前高校学生群体中出现各种问题和困惑、推动其正确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主要包括强化宣传、深化认同,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推动理论结合实践,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闵茂丽 《法制与社会》2013,(11):215-216
在《基础》课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要遵循个体性、渗透性、实践性和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的原则,在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人生环境、道德、法制观教育中构建生命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生命法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生命法具有自身特殊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这是其成为独立部门法的法理前提;而调整生命社会关系的现实需要是生命法成为一个独立部门法的重要原因;此外,从我国生命立法建设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也正在将生命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来加以建设。生命法不是生命科技法的简称或别称,将生命法理解为生命科技法有害于生命法学研究。当前我国生命法学研究显现出了不少问题,但这并不会阻止生命法学成为21世纪最吸引人们眼球的一个法学学科。  相似文献   

18.
吴宛稚 《法制与社会》2010,(19):224-225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主体多为"80后"和"90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自然有着他们不同于以往大学生的特性,本文从分析"80后"和"90后"大学生群体特性入手,思考了当前高校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为当前的爱国教育应该作为一种生活教育,应该注意同国内外大事相结合,必须改革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是严重阻碍当今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同样是困扰教育界健康发展的难题,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深入实际研究并深刻的反思、研究导致犯罪的各种诱因,总结出在众多的诱因中生命教育的缺失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必须对生命个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并及时实施生命教育,最大限度的提高青少年对生命正确意识,科学严谨的实现教育的最高目标,使青少年成长步入良性轨道,从根源上减少青少年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20.
马学成 《法制与社会》2013,(32):213-214
本文针对当前医学类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当前医学类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