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从20世纪90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都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或者说如何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随着近年来循环经济的兴起,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逐渐使之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并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进。在发达国家中,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其所有相关的法律精神,集中体现为“三个要素、一个目标”,即资源再利用、旧物品再利用、减少废弃物,最终实现“资源循环型”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2.
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现象,历来为各国政府所重视。实现充分就业一直是各国政府为 之努力的目标。众所周知,中国经济保持了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长,而日本经济却持续了十年 以上的低迷。在悬殊的经济增长背景下中日两国却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这就是失业率 的持续走高。本文拟对中日两国的失业现状、失业率走高的成因及两国政府的政策选择作 一比较,以加强对失业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苏联东欧社会变迁的实证分析,从社会结构分层的视角探索苏东社会转型的原因及过程.首先,高度工业化与城市化所导致的城乡社会结构的改变,是苏联东欧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这是它与东亚、拉美等国或地区的社会转型具有深层关联性的一面.而农民迁移到城市的结构性流动所产生的复杂流动机制和分层机制,对苏东社会转型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和冲击.苏东社会的中间阶层,其价值观、社会功能和政治态度对激进的制度转型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次,先是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发生转变,即由农民向城市工人的阶级分层发生变化,然后才是表层的社会结构发生转变,即在市场化背景下,苏东社会的阶层分层因利益多元化而发生分化.苏东社会结构转型的具体过程明显地分为这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联合国把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7%的现象称为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当今世界存在的重大的社会问题 ,也是一个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和人口规划等多方面的战略问题。日本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早在1970年 ,日本老年人口就达到 7 1% ,1997年 ,这一比例达到 15 4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据日本厚生省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测算 :2 0 0 0年老年人中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 16 3 % ,这意味着日本将进入“完全超老龄化”社会。而中国老龄化程度亦在 1997年达到 7 0 4 % ,这意味着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由于中…  相似文献   

5.
6.
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和"SARS"疫情之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下稳步回升,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上升阶段。2003年当GDP增长率为9.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27.7%时,关于我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不绝于耳,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呼声此起彼伏。本文通过对中日经济在工业化中期的投资规模与投资结构进行比较分  相似文献   

7.
由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中日经济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25--27日,在河北大学召开。四十多位中日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对中日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其内容主要涉及到中日关系、经济、教育、法律等等。 研讨会共进行了四次会议,其中三次会议在河北大学主楼举行,第四次会议与河北  相似文献   

8.
构建公民社会——普京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作为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基础,是西方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民主与否的标准之一。普京执政以后,提出要构建俄罗斯的公民社会,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本文以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为依据,对普京构建俄罗斯公民社会的思想理论、方式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西方和俄罗斯对于公民社会在内涵以及概念上的不同认识,并对俄罗斯公民社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中日贸易与日本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2年9月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飞速发展。2005年两国贸易额猛增至1844亿美元,同比增长9.9%,比1972年增长了近180倍。据我国海关统计2006年前5个月中日贸易额就达到791.3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其中日对中出口额为431.9亿美元,同比增长22.0%;日从中进口额为359.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0%。日本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30多年来,双方致力于发展双边贸易、投资和政府间资金合作等,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可以说,中日两国经济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局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企业与东盟合作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日本作为东盟传统的贸易与投资大国,已成为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主要竞争对手。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和日本在东盟地区投资的现状及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探索中国企业应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对东盟投资的竞争力,抓住目前良好的机遇,更有效地加快对东盟地区的投资。  相似文献   

11.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汉语汉字无疑充当着使者。先是汉字传入日本,后又吸收大量的日式汉语,与本国语文融合成为水乳交融的状态,中日语言上的相互影响,是语言接触史上一种独特的模式。语言的相互影响反映了以社会经济为背景的文化的相互交流。其动因和起点是文化上的需要;其过程则充满着渗透、交融和互动。这个历史过程是很值得研究和总结的。因笔者才疏学浅,在此只能做一下简单的探讨,以期对广大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小泉之后的日本经济与中日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瑞平 《当代亚太》2006,(10):19-25
小泉政府为其以后的日本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长期萧条得以摆脱,结构改革得以推进,对外合作得以扩展。小泉之后的日本经济也面临着诸多难以应对的重大课题,主要有:化解全球风险,避免周期衰退,消除改革疲劳,摆脱财政困境,继续推进合作。小泉政府使中日关系陷入困境,政治关系持续冷淡已使经济关系显现转冷迹象,小泉之后中日经济关系将面临新的转机。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中日关系就总体而言处于一种政冷经热的状态中,但是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双方均成为了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作为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中日关系的变化将对这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形势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中日贸易对日本GDP增长的贡献率发现,中日贸易与日本的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具体来讲,虽然有较大的起伏,但是日本对华进口、出口增长对其GDP增长的贡献度和贡献率是稳步攀升.本文还从贡献度和贡献率的变化轨迹角度,将中日贸易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关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级阶段、稳定依赖关系的形成阶段和依赖关系加深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赵霏 《法国研究》2006,(2):83-87
一、孟德斯鸠的政治自由理想与三权分立理论孟德斯鸠是17-18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然法学派思想家,他所著的《论法的精神》一书奠定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思想的基础。在这部法学名著中,孟德斯鸠所致力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政治自由”。在他心中,这种理想的政治目标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体现就是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孟德斯鸠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理论把政体划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  相似文献   

15.
经济成长与社会公平向度下的韩国财阀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财阀模式是在国家指导下大力发展私营大企业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这一模式不但促进了韩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在经济成长进程中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是韩国社会公平的重要原因。而同样采取大企业发展模式的巴西等国家则既没有实现经济的现代化,也没有缩小贫富差距。韩国财阀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与巴枯宁关于社会革命的思想和关于革命实践的论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二人围绕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进行分析和阐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巴枯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根本分歧。马克思认为,社会革命的爆发必须具备合适的主客观条件,即资本主义发展成熟与无产阶级作为自为阶级而存在;据此,巴黎公社尝试以无产阶级专政对抗帝国政制,在客观条件并不充分的前提下,仍然对未来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形式进行了探索。巴枯宁则认为,社会革命的爆发以现实政治动荡为客观条件,并呼吁无产者同农民阶级组成同盟军;他将这一时期连同巴黎公社在内的法国革命视为无政府主义者对抗帝国政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在这两种不同的社会革命观的影响下,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巴枯宁主张的“总罢工”道路给欧洲无产阶级带来重大损失;而马克思主张的无产阶级政党斗争道路,则推动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日本社会广泛形成的丝绸之路文化认同与中日交往密切相关。这种文化认同的内涵在于佛教文化以及日本文化的中国溯源,其形成机制则是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为前提,以日本现代化发展成熟时期的文化消费方式的革新和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为条件,通过电视、电影这类新媒体传播途径,以中国佛教传入、融入日本并成为日本固有文化传统的中日古代文化交流为基础,以对传统和文化记忆的重新阐释为方式等不同机制的相互作用而促成的文化现象。从中日交往的时效来看,彼时的中日外交关系产生了即时性的效果,为这一文化现象的产生打开了局面,而中日古代文化交往的结果却早已历时性地为此做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上两大经济体,其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使两国间的贸易发展很快。 日本已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多年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1996年至2002年7月,在中日贸易中,中国对日本的出超持续,且基本上呈现出一年比一 年扩大的趋势。就农产品贸易而言,现状并不乐观,从2001年开始,双边农产品贸易出现停 滞;2002出现了下滑,其中,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额下滑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政府界定中小企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把握企业的规模结构,了解不同规模企业情况,为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提供依据.由于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具体确认标准和办法也不同.日本和美国分别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相关法律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之后作过修改和完善.本文对中小企业发展较好的日本、美国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并为完善我国现行标准提供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日本已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两国贸易往来仍在进一步增强。现在,两国都处在进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时期,日本在加快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