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与中国乡村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华 《求索》2011,(9):73-75
新生代农民工是现时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由于制度建设滞后、农民工自身能力缺失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是只具市民化意愿而并无市民化自觉之群体,他们不能完全融入城市又不能安守农村,普遍处于“双重边缘化”的境地。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乡村地区的人才流失,阻碍了乡村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农村生活方式的吸引力,强化新生代农民工对乡村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畅通政治参与渠道,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将是中国乡村社会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杨哲  王小丽 《理论月刊》2014,(1):170-174
文章通过运用安徽省调查数据,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精神压力。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城市融入意愿和现代意识,现实社会藩篱使其难以真正适应城市生活;市民认知、文化缺位以及制度阻碍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精神压力产生的客观因素;自身文化水平、理想与现实差距以及其游离心态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精神压力产生的主观因素;从而提出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制度层面来消减该群体城市融入中的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镇的过程中,逐渐分化为两大群体,即可市民化群体和逆市民化群体。新生代农民工中的一部分人由于自身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都比较高,能较快地适应城镇生活,融入城镇的过程比较顺利,成为可市民化群体。另一部分人由于受到就业歧视和分配不公,在融入城镇过程中极为不顺,且充满艰辛,从一个城市流动到另一个城市,成为"漂"的一族;还有一部分人由于自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入,除了要从宏观制度上把握症结所在之外,还需要从该群体的内部差异性着手,分析何种原因造成了同一群体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部,社会能力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出生地、是否接受过职业教育等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能力上表现各不相同。因此,政府有必要从当前的农村文化建设以及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入手,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城市之中。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他们的市民化倾向尤为明显。工资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城市居民的偏见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因素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使他们很难融入到城市主流社会。建立公平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市民消除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偏见及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将有利于他们实现向市民身份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为研究区域,以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研究了沿海较发达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以及社会组织对其城市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大多从事制造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日常生活中善于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休闲娱乐,同时也有着强烈的面对面社会交往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起点较高,且群体认同朝多元化发展,与其相关的社会组织也呈现出组织形式灵活、活动公开、以趣缘组织为主和微公益模式兴起等特点。社会组织因其自发性和组织性,在营造公共空间、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文化融合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催化作用。参加社会组织及其活动是新生代农民工实现户籍身份融入和重塑社会资本网络的有效前提,也是他们实现自组织和参与地方治理的重要途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的社会组织,能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最终得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及其市民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秀华 《求索》2010,(8):71-73
本文通过开展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基本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实证调查,比较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社会认同、主观体验等心态差异。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和诉求,探讨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诸如制度、经济、社会及自身素质和心理等深层次障碍,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陈锋  徐娜 《中国青年研究》2015,(2):63-68,62
本研究考察与分析了云南沙村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动因及其社会适应。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返乡主要受到家庭生活事件、家庭生命周期、主动逃离城市、工伤事故等四种因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之后,在就业选择上主要呈现务农技术化与经商自主化的特点;在返乡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类型差异:主动型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目标明确,很快融入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中;被动型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在适应中多呈现阶段性、反复性直至最终定型化的特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可进可退"的政策制度空间,既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完成市民化,又能给予他们自由返乡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不同组织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共同发展、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城市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身份认同危机"、"制度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危机"。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城市社区这一组织化的载体,超越户籍制度的障碍,重建认同机制。在社区场域内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主要的技巧是善于发现、创造并放大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和社区居民进行交往互动的各种"诱因",让他们加入到社区活动当中来,由浅入深经历从相互了解,到彼此熟悉,再到相互信任,最后实现社会认同的建构。社区认知、社区服务、社区参与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三个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正:农民工市民化的理念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正武  李艳 《长白学刊》2011,(2):136-140
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质是实现人的发展,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须确立社会公正理念.现行农民工体制与社会公正的基本准则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民工市民化举步维艰.确立社会公正理念,倡导共享、自由、平等的价值理念,在制度设计、主体参与、城市接纳方面必将对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被历史推上城镇化建设的大舞台,且成为新产业工人,随之新生代农民工融入问题、市民化问题、公共服务问题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也就成为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通过梳理和分析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广大学者们正从多元的视角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社会分层、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社会成本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是近期学者们高度关注的切入点,而社会服务供给与新生代农民工需求关系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工问题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李雪蓉 《求索》2013,(2):260-262
在代际差异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认为融入城市、完成向市民化的转变,是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共同愿望和诉求。分别从制度和非制度两个层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阻力和困境.提出了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边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就必须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整体素质,建立各级教育培训机构、企业和农民工三方共担的人力资本培育机制,增强其融入城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政策调整与农民工城市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群体正在发生整体性变迁,应加快"事实城市化"、"事实市民化"的进程。从社会政策角度看,农民工处于"半城市化"状态的关键在于,其融入社会的公平性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如此,中国社会政策对于农民工群体还存在较为严重的缺位,即使涵盖农民工的社会政策,很多也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农民工现在与城市社会之间出现种种张力,给当前社会政策提出许多新的挑战。加快社会政策的整体性改革和创新,构建以社会公正为机制的社会主义公民权体系,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5.
邱玉婷 《前沿》2014,(21):151-153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下的社会排斥极大地影响着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与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社区作为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在顺应社会结构转型,促进社会融合,进而推进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以城市社区为突破日,以全体社区成员为导向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社区文化的融合与共享,创新开放型的社区管理理念,逐步消除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性排斥要素,促进他们的城市融入,最终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转变。  相似文献   

16.
易善武 《长白学刊》2011,(4):135-138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历史的必然,但其在融入城市的进程中出现身份、文化、制度、心理等多方面的认同危机,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不满、社会隔离、未来速茫、整体挫折感等不良社会后果.因此,常要从社会发展理念、社会支持系统和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等多角度来破解认同危机.化解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17.
金萍 《学习与实践》2010,(4):112-116
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凸显了农民工问题的新特征以及探讨和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迫切性。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具有明显不同的群体特征,在融入城市进程中既具有自身的优势,也具有农民工惯有的认知障碍。消除居住分离,搭建社区交流平台,取消“农民工”身份称谓,加强群际接触,是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以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罪犯为调查对象,描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基本特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生活状况进行流动前后的对比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原始背景、城市社会交往状况、城市社会的接纳程度及自我身份认同是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重要社会成因。这些社会成因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对成都市两个新生代农民工的非结构式深度访谈,描述和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追求市民化过程中对社会资本的建构、利用和动员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的强烈化、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城市化、维权意识的明确化以及维权手段的单一化等特点。由于诸多体制障碍和现实困境的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很难顺利地实现社会融入,成为游离于城市与农村的"边缘人"。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服务与管理,促进其社会融入,成为目前基层政府与党团组织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团支部建设,可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