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并不完全等于网络民粹主义,它是网络舆论生态失衡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一种非理性的网络舆论表达和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公共理性表达是对表达形式的理性强调,是一种理性平和的表达心态。底层社会撕裂的秩序冲突、网络舆论空间的权利落差、网络舆论表达的错异思维及网络虚假意识形态的恶性膨胀,四者合谋促成了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网络舆论民粹化倾向吁求基于批判思维、宽容意识、社会责任和走向合作的公共理性表达。培养公众参与网络舆论表达的实践智慧,提高公共政策部门的网络舆论回应力,激发网络社会组织的集体行动力和凝聚第三方"缓冲地带"的调节力,是网络舆论公共理性表达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2.
顾习龙  张蓓 《理论导报》2011,(10):45-47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舆论行为是大学生当下一种新的交际方式。大学生的网络舆论相对于其他社会主体的网络舆论具有自身的特点。大学生网络舆论以理性表达为主,但由于网络舆论内容广泛性,网络舆论形成的信息来源良莠不齐,大学生猎奇的心理、冲动的意识容易使自己的网络舆论行为偏离社会常态。网络舆论危机的产生已不可避免,舆论的失范有可能导...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使得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各个环节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尤其在社会问题进入公共政策议程这方面。网络舆论快速性与资源整合性等特点对公共政策议程不仅产生了正面影响,同时也带来了社会信息分化、扩大非理性思想等负面影响。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对策,解决网络舆论带给社会的问题,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新闻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形成和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总是显得特别热闹。"网络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大,网民将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暴露’在网上,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到网上,形成民间舆论的集散地。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新时代下网络舆论现状及引导对策——以福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飞 《世纪桥》2010,(5):153-156
网络舆论对现实社会的正负影响日益扩大,并进一步呈现出主体复杂化、客体指向官方化、内容负面性、传播速度快等特征,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效率提出新的挑战。对网络舆论特征及对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升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为加快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提供良好舆论支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资本批判面临三重网络舆论难题:在何种意义上才能区分哪种"自我实现"是真正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个人如何利用资本去建构平衡的网络舆论生态、属人的世界同资本统治之间的生活张力。网络舆论资本批判需要遵循一定的合理依据与基本路由,除要破解网络舆论难题,拨开资本的意识形态迷雾之外,还要促成平衡的网络舆论生态的建立,并使其成为网络舆论价值本性的体现。以网络舆论价值的普遍转化完成其相对价值的满足、以善的超功利和超工具性完成对网络舆论的生态定位、以"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确立网络舆论的生态目标,是基于价值重塑的网络舆论生态建构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冯广涛 《理论导报》2010,(10):45-47
网络舆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舆论的不足,使民情民意得以充分表达,但由于我国对网络舆论的监督和管理没有建立一个合理标准,也暴露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和规制网络舆论,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网络舆论的治理需要引导、教育、规制等多种渠道,本文仅从法律规制的角度谈谈对网络舆论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社会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网络舆论在当今世界已经深刻影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都非常重视网络舆论管理工作。当前,我国的网络舆论管理工作仍有待完善。开展网络舆论管理工作涉及信息技术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社会发展问题,以及立法、行政、司法之间的分工配合,同时也需要互联网传播行业的规范和自律。  相似文献   

9.
在瞬息万变的大数据时代,社会风险系数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危机事件频发,迫使人类在寻求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将舆论危机治理作为公共管理的基础职能。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政府等公共部门在网络舆论危机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开发以数据整合为支撑的网络舆论危机技术管理体系、健全以数据分析为内容的网络舆论危机感知管理机制和营造以法治数据为保障的网络舆论危机制度管理环境。贯彻和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完善政府等公共部门在网络舆论危机管理中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控制、引导还是对话——政府网络舆论管理理念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本质上是"共有媒体",其最根本的特性是参与性.网络舆论是由全体网民共同推动的结果.虽然网络舆论可能产生负面效应,政府有义务也有权力对网络舆论进行管理.但是,对网络舆论施以行政控制会面临政治、法律、技术上的难题,建立在意识形态灌输理论之上的精英主义舆论引导也难有成效.最好的办法是政府采取积极的行动,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就有关公共问题与网民达成共识,在政治过程中制造普遍的同意,从而引导网络舆论朝向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兆喜 《唯实》2011,(8):96-99
近年来,随着网络舆论影响的不断扩大,网络舆论危机事件不断增多,社会各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作出了积极思考,但客观现实仍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认识,深化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规律性把握。就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逻辑而言,既用舆论学原理观照网络舆论的生成,也可借用物理学的“混沌理论”观照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机制。在网络舆论危机应对思路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把网络舆论控制简单地等同于网络媒体控制,忽略了网络舆论控制与社会控制和公共管理的互动等等。革新网络舆论危机应对思路,必须全面更新危机管理思维,尊重危机生成管理规律,创新架构网络舆论危机防控管理的基本框架和策略技术。  相似文献   

12.
陈堂发 《唯实》2016,(4):68-69
为了追求舆论共鸣或社会共享价值,政治意识形态生活化、网络舆论事件政治化、网络意见领袖平民化、知识精英思想大众化已成为网络舆论扩散的经常性策略。这并不利于网络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对此,舆论主管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规制。当前网络意识形态所呈现出的四大特征政治意识形态生活化。在传统媒体时代,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意识(如政治心理、政治理论)、政治价值观(如民主、自由、公平)与政治理想(如福利、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早已拓宽了人们政治参与的途径。而网络的跨时空性、自由性、隐匿性等特征使政治舆论引导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因此,网络意见领袖无疑担当起了网络社会中的政治舆论引导的职责。本文从政治传播学的视角,在明确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社会中的角色及其特征和网络意见领袖在政治舆论引导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引导网络舆论--现代思想政治工作导向功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昝玉林  许文贤 《求实》2005,(6):86-88
随着现代社会网络化进程的加快,网民人数的增多,网络舆论在网络空间也随之形成.应当在分析网络舆论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网络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导向功能向网络空间的延伸,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即时通讯、博客、微博、播客、社交网站、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兴网络社交平台日新月异,互联网日益成为网民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新渠道,成为各种社会观念和思想意识的显示器和晴雨表,网络舆论应运而生,网络舆论不仅深刻改变着地方政府的执政环境和舆论格局,而且显示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网络舆论引导日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然而,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入意,普遍缺乏有效性。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论,更好发挥网络舆论的建设性作用,最大限度消解其负面影响已经成为新时期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网络舆论影响的不断扩大,网络舆论危机事件不断增多,社会各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作出了积极思考,但客观现实仍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认识,深化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规律性把握.就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逻辑而言,既用舆论学原理观照网络舆论的生成,也可借用物理学的“混沌理论”观照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机制.在网络舆论危机应对思路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把网络舆论控制简单地等同于网络媒体控制,忽略了网络舆论控制与社会控制和公共管理的互动等等.革新网络舆论危机应对思路,必须全面更新危机管理思维,尊重危机生成管理规律,创新架构网络舆论危机防控管理的基本框架和策略技术.  相似文献   

17.
政府回应网络舆论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春 《探索》2011,(1):87-88,155
现代社会网络舆论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多元性、虚拟性、速成性、情绪性等特征对政府执政能力提出挑战。政府在有效回应网络舆论中要做到维护公众表达自由、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主动发布权威信息、迅速落实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政府治理的前提是公民舆论权的确认与维护,这是基于公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合作共生的关系决定的。网络虚拟世界也会出现失灵,政府介入治理面临政治限制、管理成本限制、技术限制与法律限制等,这为网络舆论治理提供了边限选择。网络舆论生态话治理要确立对话协商新机制,进行广泛社会动员,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网络舆论与传统舆论的差异及网络舆论多元化的表达途径,探讨了其对官民互动,监督政府行为和解决民众诉求,缓解社会矛盾方面的作用,以及它的局限性,即形成数字鸿沟、网路暴政、网络水军,以及网络新意见阶层的非理性冲动等.政府应通过技术发展,扩大民意收集手段,引导传统媒体与网络舆论的互动,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转变治理方式等方法加大对网络舆论的回应力度.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师生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尤其是学校的相关问题积极进行网络表达。公共信息的传播和演变成为全民参与的社会现象,极大地刺激了高校"民间舆论场"的产生。在此形势下,高校传统的新闻宣传受到冲击,"官方舆论场"的话语主导权有所削弱。两个舆论场不时出现博弈与冲突,不利于高校的和谐稳定和改革发展。文章通过对高校网络舆论场冲突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探究,提出推动高校网络舆论场从冲突走向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