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髦的古董     
数月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恢复使用“同志”这一称呼,马上被嗅觉“超人”的香港电视台当作一条新闻予以报道。促使香港电视从业人员敏感起来的,是这样一个事实:近10年来,内地“同志”已逐步为从海外“引进”的“先生、小姐”们代替。“的士”“波士”“卡士”“贴士”们在广州满街走,这很大程度上是香港电视节目影响的结果。今日的广东,你只要打开电视机,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当地电视台引进的香港电视剧。一些年青的广州人首先从广播电视中发现,香港粤语和广州粤语竟是如此不同——广州人说:“在今年第×号台风影响下……”,香港人则说:“台风黛蒂今晚在本港登陆”……从香港电视中学几个词汇,早已成为“时髦”的一种标志。不过,假如你一味以为香港粤语够洋气,那就错了。其实,香港人不但热衷于引进“洋话”,一旦“老土”起来也毫不含糊。  相似文献   

2.
在广州,笔者曾这样问过一些人:“知道梁超吗?”年青的工人说:“知道,市总工会主席呗。”上了年纪的职工说:“你说的是超叔吧。”工会的干部们则说:“哦,我们的‘老板’啊。”一位副市长说:“梁超, 你真是一位工会专家。”这个称呼对梁超来说,并非过誉。一九三八年,梁超在香港读完书后,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地下组织;一九三九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到战地服务团和抗日游击队下作:一九四六年,开始在香港从事工人运动,一九四九年回到广州后,一直担任工会的领导工作。去年“五一”节前夕,作为广州市总工会主席的梁超,以其数十年来对工会工作的贡献,获得全国总工会首次颁发的“五一”劳动奖  相似文献   

3.
香港人总喜欢流行点什么,这几年持续不衰地流行移民,大有令香港人走楼空之势,其实这是不必要的担心,因为与此同时,每年亦有大量“新移民”定居香港,尤其是从大陆来的“——阿灿”。他们初来乍到,自然有点不适应,但中国人的勤俭起家之风,香港地机会多的条件,使这些“阿灿”们迅速与环境同化,成为香港建设的一股活力。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初,有许多“阿灿”到香港定居,如今一晃十几年,他们也在那里有了  相似文献   

4.
也许是一班日本孩子刺痛了中国人的心也许是“军事训练”一词引起了家长们回想昨日的故事也许是孩子们觉得“兰博”和“沙漠风暴”比电子游戏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1985,(5)
张先生是在大阪闹区开日本料理店成功的华侨。开始时,朋友们都劝他说:“这种事情少搞为妙,日本料理店是日本人的拿手好戏。怎么能和他们竞争。客人们挑嘴还不说,厨师也难请啊!”但是张先生却力排众议,只对他们说:“正因为这样才要搞!”结果他成功了。一位香港船主,也是由于巧妙地利用了造船王国的日本,而发了大财。  相似文献   

6.
说不清多少年了,中国流行乐坛就憋着一口气。歌迷们憋着一口气,他们找不到自己喜爱的偶象也找不出几首家喻户晓的名曲;歌手们憋着一口气,他们在与港台歌手一同登台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观众的狂热而暗自落泪,因为那狂热总是向着别人的;词曲家们更是憋着一口气,许健强正为他的歌被香港人侵权而抗议,广州的歌迷却在说:“嘿,如果不是《晚秋》,我还不知有个许健强呢。”  相似文献   

7.
再说香港赛马,看在那些“大鳄”们的眼中,动则十万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投注,以图搏一个大大的彩头。于是,“买马”变成了商战,已不单单是下注那么简单。巨额的利润吸引着冒险家们,自然,商战中的投机取巧,尔虞我诈、损人利己,在马场上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有人说这是狡诈,也有人说是智商的较量。总而言之,你要参与赛马,你就必须面对。“贴士”保密的“巨额过关”赛马场上,常常有一些大买家们突然在某匹马上下重注搏杀的情况,香港人将此称为“巨额过关”。“大款”们下的注码颇为惊人,少则百万,多则数百万。搏彩何以敢如此大胆?一般认为,此乃有“内幕消息”也。否则,人们是决不敢用大笔金钱去开玩笑的。笔者今年访港时,就曾亲身经历一位大买家搞“巨额过关”的情景。在一场比赛前的数分钟,有  相似文献   

8.
莉莉:你接触的香港人还不太多吧?我相信不是所有的香港人都是坏蛋的。广东有句俗话说:“一竹篙打死一船人”,希望你不会用这样的心理去看事物吧。在这件事上,我建议你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及时去向上一级投诉。我相信世界上总是需要一些仗义执言的人的。不过,从对方的心态去分析,我建议你注意几点: 第一、先保障自己。不要犹豫不决反而让他先下手为强,向你公报私仇;第二、通过工会的力量,直接与上一级主管反映这个人处事不当:第三、你应该  相似文献   

9.
人们说:广东是一片热土,热土吸引了一个又一个热潮。而如今,人们又说,这片热土被“炒”得更热了,“炒”股票,“炒”地皮,“炒”楼宇……眼下房改正在铺开,当住宅开始恢复其应有的商品属性,当人们开始接受用钱去买房这一现实时,广东人突然发现:商品房,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知情人说:境内外房地产“炒家”的迅速介入,硬是把广东的楼价“炒”高了。君不见,尽管广州、深圳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住宅售价,在近几年升幅惊人,然而,比起香港的楼价,仍是小巫见大巫,据统计,目前同一大小的住宅,深圳的价格不及香港的1/3,而广州的价格不及香港的  相似文献   

10.
享有便利     
香港人说:“梗有一间系左近”(粤语,意指:一定有一间在附近),日本人说:“方便你的邻居”,说的都是“7-11便利商店”。如今,“7-11”的醒目招牌在香港、在日本城乡处处皆是,生意兴旺极了。 24小时服务的7-11便利商店是由美国飘洋过海而来,从20年前第一家的设立,至今在全日本已有4000多家,约占其便利商店总数的1/4。据统计,前年销售额达70亿美元,更在去年初买下财政发生困难的美国7-11。相较于7-11在日本的炫目成就,连美国这  相似文献   

11.
1993年9月至94年3月,我与邱恩田老师同赴香港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术研修。除专题的研究与收集资料外,我对香港的学术界,特别与我们本行有关的学术圈亦饶有兴趣。现就一已所知,贡献大家,聊作参考。 香港是国际性大都会,面积千余平方公里,人口600万,98%为中国人。目前其金融地位居全球第四,港口吞吐量居亚洲第一,人均GNP已达18000美元,是全球华人地区或国家中最高者。香港在亚洲“四小龙”中成就举世瞩目,有所谓“香港现象”或“香港奇迹”之称。香港的繁荣是与其重视教育、繁荣学术分不开的。香港的朋友们常对我这么说。  相似文献   

12.
嫁到日本后     
薇小姐,很漂亮的一个女孩子,18岁那年单枪匹马以未婚妻身份东渡日本,一年后当了母亲。她说: “我是一手拿着护照,一手抓着自己的命运闯过去的……”那一年我没考上大学,呆在家中没事干,闲了便去三楼冯姨家看录像。有一次,冯姨说:“我介绍一个朋友给你好不好。”我说:“好呀!”也没太在意。过了几天,我见到了一个男孩,个子和我差不多,相貌平常,但很友善,冯姨介绍说: “这就是我说的那个男孩了,叫丹羽弘一。”我半天才反应过来:是个日本人呀!丹羽不会中文,我也不会日文,两个人用英语结结巴巴谈了几句。他是冯姨在日本的亲戚的亲戚,来中国旅游的,冯姨让我给丹羽当几天导游,我说好吧。  相似文献   

13.
人在劳动中     
李北方 《南风窗》2013,(16):10-10
我在某个地方听过易中天教授谈论香港人对工作的态度:易教授一行人在香港乘船,中间遇到一些周折,负责导引的香港本地人尽职尽责。易教授等人向这位香港人表示歉意,但他不以为然,说:没关系啦,我尽心做事才能有这份工啦。我认识一位韩国朋友,是电视台记者,属于中产阶层,她跟我讲过对到韩国打工的朝鲜族中国人的看法。中国与韩  相似文献   

14.
大亚湾核电的开山炮响,给中国人送来了一个缩微的世界经济舞台。这舞台不寻常,一厢是26个国和地区的专家们带着国际经济活动的“演出规则”登台,一厢是文明古国的各省(西藏没来人,但台湾来了人)的46个单位的队伍,带着中国的“十八般武艺”出场。不是要斗争,而是要合作;不是孩子们“玩家家”的合作,而是成年人为了各自利益的竞争式的合作。这舞台是个大学  相似文献   

15.
张瞳 《工会博览》2005,(22):30-32
“局领导与我们一起过中秋节,使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职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哈尔滨铁路建设集团郑州分公司许昌—平顶山—南阳高速公路项目部的职工们说。“孩子们的父亲刚去世时,我们母子三人都快过不下去了,多亏了局领导和局工会的帮助,才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中铁二十二局房山良乡北京分公司的职工说。  相似文献   

16.
香港是否开赌,迄今未有定论,但相信不会是空穴来风。我们关注香港“赌城”,倒并非因为这是一条有趣的“花边消息”,而是可以从“赌城”的设想中看出,过去两年的金融危机对香港乃至亚洲经济的深深伤害。如果不是伤之太切。香港又何至于与弹丸之地的澳门“争食”? 在许多人心目中,金融风暴不过是一个已过去了的“新闻事件”而已。但伤痛并未远去。过去的香港人忙于从股票和地产中赚取“快钱”,韩国人则陶醉于大企业的狂热扩张中。他们现在的痛苦正是一种历史的偿还。天道酬勤,只有汗水才能让我们的成功更踏实。  相似文献   

17.
政府说:市民们未免太紧张。市民说:有谁对自己的身家不紧张?今年夏天,香港人的几大热门话题中,除了最近的"热点"新机场协议和"炒楼大战",就要数席卷全港的"BCCI"风暴了。  相似文献   

18.
少女杀夫     
1990年初春,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余乐中,一阵鞭炮声更给苏北一个偏辟的小村增添几分喜庆气氛,村上三十多岁的光棍宗二娶媳妇了.喜欢热闹的乡亲们一个个说笑着围向宋二家去闹新房,调皮的孩子们推操着抢检地上未炸的小炮,姑娘、媳妇们嘻笑着,谈论着:“宋二真出息了,三十多岁还娶个黄花闺女.”“你瞧,新房布置得还真不错.”“是呢,是呢,比我们那时可强多了.”当新娘子被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们簇拥着走下拖拉机时,看热闹的人一阵小声惊叫.  相似文献   

19.
许多到过香港的内地人都对香港公共环境的清洁印象深刻。香港的清洁显然与市民的良好习惯分不开,而在港府中主管公益宣传的宣传科更是功不可没。无论你翻开香港报纸,抑或打开电视机、收音机,都可以看到、听到不少社会公益宣传,大的如“关心香港事、关心基本法”,小的如“香港政府忠告市民吸烟危害健康”。这些都是这个从属于其它部门的小小的宣传科的杰作。香港人一般不会随地吐痰、乱丢脏物,从小孩到老人,都养成了维持市区清洁、不做“垃圾虫”的习惯。这种现象并非历来就有。早  相似文献   

20.
1991年9月3日上午12时45分。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中国总理李鹏和英国首相梅杰,刚刚签署了两国政府的一份谅解备忘录,正同举香槟,相互道贺。7年前,也是在这个地方,中英两国签署了举世瞩目并载入史册的“中英关于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香港两家电视台通过人造卫星向香港600多万市民同时直播这一场景。香港人看到了也听到了李鹏的盛赞,“这是令人高兴的大事,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梅杰也说,这是“一份至关重要的文件”,“它标志着香港——北京——伦敦的关系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