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党的马英九先生已于今年5月20日宣布就职,其所发表的“就职演说”,总体上是好的,各方对于他充满期待。自1949年以来,两蒋主政台湾近40年,李扁主政20年。从“两蒋”到李扁,这是一个转折点,两岸由“争天下”到“分天下”,即由“正统”之争转向“主权”之争,由“一个中国”之争,转向“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之争。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会否成为一个新的转折点,两岸将由“两个主权实体”之争,再转向“一个主权实体”之争,并进而转向一个新的统一的中国呢?这是大家非常关注和期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严峻 《台湾研究》2010,(2):42-47
随着海峡两岸经贸、人员交流日益密切,由此产生的两岸民事法律纠纷也不断增加,为规范两岸交流交往商签两岸民事司法协助愈显必要。2009年4月26日两岸两会在南京签署“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以下简称“南京协议”),同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并实施“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补充规定”,标志着两岸司法协助步上一个新台阶。本文试就两岸民事司法协助(本文不含涉港、澳民事司法协助)的性质、内容等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关系大事记1996.1~3徐青1月1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向海内外发表新年讲话《共同缔造更美好的世界》,重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强调将进一步推进海峡两岸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与合作。李登辉在元旦祝词中表示,“江八点”和“李六点”“应该构成未来推动...  相似文献   

4.
试析香港在两岸互动关系中的中介角色王艳萍九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交流日趋热络,此起彼伏的各种“投资热”、“旅游热”、“贸易热”连接了两岸人民的同胞情,两岸关系在互动中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台湾当局僵硬的“三不政策”,海峡两岸的交流只能以间接...  相似文献   

5.
季烨 《台湾研究》2014,(6):64-71
台湾地区监督两岸协议的基本规范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但关于制定两岸协议监督专门条例的争议却持续了20年,主要包括两岸协议的法律性质之争,立法监督的深度和方式之争以及公众参与的限度之争。台湾内部关于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的争议,表面上体现为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紧张关系,其实质是蓝绿政治势力对大陆政策主导权的争夺,同时也夹杂着少数政治人物的个人政治企图。鉴于其“泛政治化”的本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对两岸关系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两岸关系性质的双重性格周志怀自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部分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在海峡两岸的共同推动下,两岸关系特别是两岸经济关系得到迅速发展。1993年4月,两岸又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在新加坡举行了“汪辜会谈”,使两岸关系进入一个具有转折...  相似文献   

7.
关于海峡两岸政治谈判问题的评析与思考余克礼*去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突破海峡两岸政治僵局,郑重建议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举行谈判。这一建议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因而得到了台湾...  相似文献   

8.
关于海峡两岸政治谈判的初步探讨周志怀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谈到祖国和平统一问题时,再次郑重呼吁:作为第一步,海峡两岸可先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  相似文献   

9.
第六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海南举行文心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主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7月29日至31日在海南省儋州蓝洋渡假村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十年来两岸经贸关系的回顾与...  相似文献   

10.
台湾海峡与朝鲜半岛是东亚地区两个非常敏感的地区,海峡两岸关系与朝韩南北关系的变化动向,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与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形势变化,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台湾问题或海峡两岸关系与朝鲜半岛南北关系问题的性质不同。前者是中国内战的延续,目前呈现尚未统一的政治对立状态;后者是国际社会强力介入造成的朝鲜半岛分裂及出现“一个民族、两个国家”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民事司法协作问题研究徐平一、建立和开展诲峻两岸民事司法协作的必要性随着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发展,涉及两岸的民事案件(包括经济案件和海事案件,下同)也逐年增多,特别是沿海地区,呈大幅上升趋势。由于目前两岸尚未直接实现“三通”,台湾方面与大陆方面也...  相似文献   

12.
未来两年两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关系是海峡两岸内部因素与美国作为外部影响因素,三方互动而演进的。由于民进党当局坚持“台独”的政策方向,而且正向“法理台独”的极限挑战,因此,“台独”的挑战与反对、遏制“台独”的斗争,成为现阶段两岸关系的主轴。  相似文献   

13.
世人皆知,有关台湾的“定位”问题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已由国际协定作出明确的定论,即它属于中国。海峡两岸的关系是中央政府同一个省的关系,两岸的统一纯属中国的内部事务。从40年代末国民党当局逃台至80年代末由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政治地位并未受到撼动。本来这个问题无须过多着墨,然而由于今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公然向世人抛出了所谓的“两国论”,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与国的关系”,企图达到其分裂中国的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于两岸关系“定位”问题进行历史…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关系的现状和展望李家泉海峡两岸自1949年因内战而呈分割局面以来,屈指已经历四十五个春秋了,由军事对立到政治对立,由武装对峙到和平对峙。最近十多年来更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所谓“春风终解千层雪,海水犹连两岸心”,人们正期待着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  相似文献   

15.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首次提出海峡两岸应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和“经济交流”,此后“叶九条”又提出两岸“三通四流”。在此倡议下,两岸各项交流二十年来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尤其是两岸经贸往来,更是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由于一直...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中国”的结与解王升*一、引言海峡两岸关系在政治层面陷入僵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可否认的是,两岸在“一个中国”上的分歧是最为突出的原因之一。祖国大陆方面一以贯之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分裂分治”等...  相似文献   

17.
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政策演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鸿志 《台湾研究》2008,(4):12-15,38
2008年3月22日“大选”后,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变化。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高层互动频繁.两岸关系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6月13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及《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这标志着长期以来“单向、间接、不平衡”的交流格局正在冰消雪融,两岸同胞多年企盼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正式启动,两岸旅游及交流迈人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吴大辉 《当代世界》2010,(12):52-54
2010年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乘坐小型飞,机登上南千岛群岛中的库纳什尔岛(即日本称之为“北方四岛”中的国后岛),成为从苏联时期到现在的俄罗斯第一位踏上与日本有争议领土的国家元首。梅德韦杰夫的登岛举措为俄日之间长达300多年的岛屿之争增添了新变数,同时也牵动了复杂的东亚地缘政治局势。南千岛群岛之争将长期成为俄日关系中难以破解的外交“死结”。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关系大事记(1995年1~3月)黄鑫华1月1日江泽民主席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我们要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促进海...  相似文献   

20.
澳门由于自身的经济规模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所扮演的角色远不能同香港相提并论。但香港回归前后,澳门与台湾的关系发展迅速,澳门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部分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后,澳台关系出现突破性进展。从当年12月起,就有一些台湾居民经过澳门返回大陆,少部分台商也尝试到澳门投资。台驻澳门组织也有所恢复。虽然1967年被迫撤到香港的“国民党澳门支部”没有正式返回澳门,其领导人也多在香港居住,但“澳门台北旅游贸易办事处”在1991年1月以“私人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