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刑法学家、犯罪学家、社会学家、伦理学家等各科专家学者们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分析了网络犯罪的成因,提出了预防网络犯罪的手段。同样,网络犯罪也有其自身的心理原因,并可以通过健全心理、矫正心理,达到预防犯罪、减少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预防犯罪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举措,中小学是预防犯罪教育的黄金阶段.在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的新时代背景下,应当结合犯罪预防理论,将传统的犯罪控制转向罪前预防.在此基础上,明确预防犯罪教育对象,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预防犯罪教育中的责任,丰富预防犯罪教育形式,建构"多元共教"的中小学预防犯罪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犯罪学研究表明,犯罪不仅仅是一种与社会的组织和运作相联系的社会现象,它同时也是一种个体现象。从宏观角度讲,犯罪有着自身的结构和变化,它与社会的其他各种大量发生的现象有着变化多端的因果关系;从微观的角度讲,犯罪是一定的人格对一定情景的反应。所以,预防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社会和司法两个层面进行预防。笔者主张结合国内的犯罪预防理论,借鉴国外的环境预防、社区预防、情景预防和警察预防等理论,并引进保安处分机制,确立轻轻重重的预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调查表明,部分获得减刑的犯罪人刑满释放后再次走向犯罪,这无疑与减刑制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根据犯罪学的研究.如果再次犯罪撤销减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预防犯罪人再次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老子》是举世公认的智慧百科全书。在今天的预防违法犯罪学方面,假设能够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思想观,坚持执古之道以御今之用的方法论,坚持寻根溯源与发扬光大的使命感,巧妙地实现远古文明与现代思想的珠联璧合,让先辈深邃的智慧之光照亮我们预防犯罪学事业的今天,理性而辨证地在老祖宗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思想宝库中,撷取预防违法犯罪学方面的历史珍贝,把灿烂而宝贵的历史文化变成预防犯罪事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那么,天下将一片太平。老子思想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的犯罪动机揭示以及“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预警思想,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突破了传统的预防模式,将防范的重心从消除犯罪根源、进行刑罚威慑逐步转向利用环境的天然作用,通过增加犯罪难度与成本,进而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要素包括:自然监督、领域强化、出入控制、景象维护与活动支持。应从指导和管理军队进行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入手,建立健全建筑物安全防范措施的法规制度,注重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加大理论研究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犯罪学尽管以犯罪为直接的研究对象,但是,最终却是以人为作用对象。因此,犯罪学比一般的社会学更具有人的属性。在犯罪学研究中主张“价值无涉”原则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因为犯罪学本身就包含着一种价值评判,从对某种犯罪的否定评价到对该种犯罪现象进行的研究,从对桌种犯罪原因的揭示到对某种预防、控制犯罪手段的采用,都不可避免地涉及价值评判的影响。对犯罪学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犯罪学发展的现在和未来,更好地实现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从刑法学上看,挪用公款罪、赌博罪和偷越国境罪与公款境外赌博犯罪密切相关,且均有不协调之处。从犯罪学上看,公款境外赌博是由众多因素综合所导致的,而要预防此类犯罪的发生,刑事法规的健全、境外赌博网点的铲除、官员监管体制的完善和从严治吏是当下必须重视的。  相似文献   

9.
军人犯罪司法预防是军队预防犯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军人犯罪的专门力量运用专门手段开展的特殊预防活动。加强军人犯罪司法预防研究,必须首先明确司法预防的基本概念,把握司法预防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0.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危险驾驶罪",有关醉驾的刑法规范主要体现了刑法保护法益前移与抽象危险犯的立法精神。面对社会上日益严重的醉酒驾驶的情况,运用刑法理论中的危险犯和法益侵害概念并不能有效达至减少风险的发生,确保交通安全的理想效果。超越规范层面的惩罚醉驾的政策性与风险防治因素,为犯罪学中的情境预防理论应用与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应用提供了可寻的依据。从具体犯罪的预防出发思考减少行为人实施犯罪的机会,应用情境预防理论控制醉驾的发生是可行的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环境犯罪学研究产生犯罪的环境原因。其主要理论包括:防卫空间理论、破窗理论和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借鉴这些理论与实践措施,对我国社区警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犯罪条件论     
犯罪条件是犯罪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犯罪发生的必要条件。控制犯罪发生的条件同预防犯罪产生的原因几乎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二者构成了犯罪防控的主要内容。其中,社会预防关注的是犯罪的产生机制,本质上是消除行为人的反社会人格;条件控制关注的是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本质上是遏止行为人犯罪动机的外化。将犯罪条件纳入犯罪原因结构体系,清晰了犯罪社会预防与条件控制的关系,明确了犯罪防控目标和犯罪治理走向。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犯罪原因论的结构层次,丰富和完善了犯罪学的罪因结构体系,实现了"犯罪原因与犯罪社会预防、犯罪行为与犯罪条件控制"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打开了一条理论通往实践的更具操作性的路径,有效弥合了犯罪预防中"宏观"与"微观"、"战略"与"战术"、"治标"与"治本"、"虚"与"实"的裂痕,由此终结了亦步亦趋对接传统犯罪学犯罪预防范式的单向性学术传统,犯罪多元化治理体系得以确立。但社会预防与条件控制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犯罪治理方式:一个治本,一个治标。因此,二者应有机结合,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3.
“枫桥经验”是枫桥的干部群众鉴于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提出的一些原创性的朴素的预防犯罪的观点和方法。国内一批专家学者多次实地考察、调研,以不同的视角阐述了其预防犯罪、维护治安的理论观点,逐渐形成了一个预防犯罪学学派,称枫桥学派。“枫桥经验”蕴含着的理念主要有:调解矛盾纠纷,消除犯罪诱因;强根固本,夯实长治久安基石;社区警务建设与社会安全阀的建立;民主与法治建设,群众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主体等。  相似文献   

14.
情境犯罪预防的原理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情境预防的理论根基包括三个方面 :理性选择理论、日常活动理论、环境犯罪学理论。情境预防的基本措施包括五个方面 :提高犯罪难度、提高犯罪风险、降低犯罪回报、减少犯罪刺激、排除犯罪借口。借鉴这一理论与实践措施 ,对我国犯罪预防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预防犯罪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的不同,可将犯罪预防分为技术预防与观念预防。技术预防注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预防措施,观念预防则强调加强公众防范意识,提高抵御犯罪的能力,使预防犯罪工作更加有组织化。技术预防与观念预防在预防犯罪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二者只有相互协调、彼此配合,才能真正实现预防犯罪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犯罪的情境预防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情境预防的基本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理性选择理论、日常活动理论、环境犯罪学理论。情境预防的基本政策包括五个方面:提高犯罪难度、提高犯罪风险、降低犯罪回报、减少犯罪刺激、排除犯罪借口。借鉴这一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措施,对我国犯罪预防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犯罪学理论体系是一项艰苦卓绝的系统性理论研究过程,也是一项宏大的理论建设工程。我国的犯罪学研究尽管已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毕竟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没有确定必要的概念、范畴,远不能适应与犯罪作斗争的局面。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是我国目前犯罪学研究的当务之急。李晓明先生的新作《中国犯罪学论纲》(以下简称《论纲》)①应当认为是~部在这一领域作出了可贵探索的学术专著。《论纲》和其他犯罪学研究专著一样,也阐述有关犯罪学研究对象、犯罪分类、犯罪原因等问题,但其着眼点又不仅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预防犯罪是着眼于消除和诚少促使犯罪人和潜在犯罪人产生犯罪时机和实施犯罪各种因素和条件或从轻这类因素和条件的消极作用的活动。这是传统的减少犯罪的方式。而预防被害,是根据易被害个人和群体方面存在的一些个性特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他们实际遭受犯罪侵害的活动。预防被害和预防犯罪一样,是减少犯罪的两条根本途径中的重要一条。它一经产生,便在全球方兴未艾,各国犯罪对策的重心逐渐从预防犯罪向预防被害转移。  相似文献   

19.
岛外撷英     
深圳在全国率先将引咎辞职制度写入地方法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这一《条例》在国内地方性法规中首次引入了引咎辞职制度。“职务犯罪“在这一《条例》中予以明确界定,即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害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犯罪。《条例》实施后,深圳将设立市、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委员会,下设预防职务犯罪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政治、经济、法律、金融、建设、审计、会计、…  相似文献   

20.
论预防犯罪     
著者在该书《作者敬言》中写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主要从事犯罪问题和犯罪学研究,主攻预防犯罪方向。收入本书的是我历年来发表于各种正式刊物上和相应论文集中独立成篇的论文,共61篇。这些论文虽各有侧重,但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中轴线,仍然是预防犯罪问题,故起名日《论预防犯罪》。”“本论文集的写作背景主要是两种情况:一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6-1990),国家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