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政府生态责任是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其作为目标之落实,需要科学的制度创新和法制保障。从现实实践看,政府生态责任制度创新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公众环境利益和保障生态公正。政府生态责任完善的法律保障应着力于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政府综合决策责任,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保障公众参与制度以及建立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和多元生态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危机已向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政府、企业和普通公众等生态责任主体必须切实履行各自的生态责任,推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生态移民中的政府角色定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移民法律和政策的制定者;生态移民规划和方案的设计者;生态移民相关主体利益的协调者;生态移民过程中移民权益的维护者;管理和治理生态环境责任的直接承担者。其应当承担的相应政府责任,按照行政区划的不同分为中央政府责任与地方政府责任;按照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对生态环境的责任与对移民群体的责任。具体来说政府的责任内容为经济责任、生态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和制度创新责任。强化国家重点森林生态功能区生态移民政府责任的对策措施应为:转变政府执政理念,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创新后期扶持政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让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既可以维护公众的环境公共利益,又可以改变政府决策品质,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减少政府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及由此带来的环境生态利益的损失,使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得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得以和谐。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环境社团制度、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责任制度,促进公众参与,是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谢菊 《行政论坛》2007,(2):67-69
生态危机已向西部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巨大挑战,以生态建设和管理促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成为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西部地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生态责任,即生态教育责任、生态政策责任和生态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6.
生态型政府的模式选择与推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汝华 《行政论坛》2009,16(2):19-22
生态文明建设呼唤构建生态型政府.生态型政府的公共行政模式创新与选择包括,生态优先: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生态管理:公共行政的基本职能;可持续发展:公共行政的核心能力;综合协调:政府生态管理体制的显著特征;生态咨询:公共行政决策机制的重要构成.生态型政府的推进策略是:确立生态效益的价值取向,强化政府环保责任,增强政府的生态管理职能,强化生态效益考核,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等.  相似文献   

7.
四川民族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路径依赖及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民族地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经济模式是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族地区现有的路径依赖已不能满足生态经济的发展要求,只有政府主动地进行制度创新,通过确定合理的制度目标和整体规划,以产业制度创新为基础,以市场制度建设为核心,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8.
生态脆弱区环境资源管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大问题,是政府转变职能、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重要领域。环境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只有通过政府的干预才能提高其效率。基于对生态脆弱区基本属性与环境特征以及环境资源公共物品属性的分析,从公众参与、绿色GDP、生态购买、配套政策、政府组织等几个主要方面论述了生态脆弱区环境资源管理的制度与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9.
政府行为与西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走可持续发展路径是历史必然。生态重建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提和基础。西部生态重建实际上是建立生态公共产品生产、补偿的西部新资源和生态环境体制。政府行为是环境和资源体制函数的内生性变量。政府行为立法规范是西部资源与环境体制重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供给体系涉及政府、医疗机构和农民三方的利益,它暴露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农合的运行。究其原因,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府责任的缺失所致。因此,实现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农合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1.
责任政府构建与政府生态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政府作为一种政府模式,是由政府的责任价值理念、责任制度安排和责任操作行为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而责任政府的构建应当是指在我国现代政府范式系统中,责任政府操作范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政府范式内容的构建与实现。政府生态责任担当的宏观路径则主要表现为:树立与内化政府生态责任担当的观念路径;建立与健全政府生态责任担当的规则路径;确立与优化政府生态责任担当的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供给体系涉及政府、医疗机构和农民三方的利益,它暴露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农合的运行。究其原因,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府责任的缺失所致。因此,实现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农合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王佃利  刘洋 《理论探讨》2020,(1):149-154,F0002
作为维护自身权益的表现,邻避事件中公众的空间保护行为背后有着相应的心理触发机制.通过对邻避事件中的公众话语进行编码和分析,发现政府和企业的行为以及邻避设施负外部性会让公众构建起空间权益被剥夺的心理感知.这种由于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造成的相对剥夺感,在表达渠道失效的情况下逐渐累积,经过群体信念的强化从而成为公众空间保护行为发起的心理基础.对此,政府和企业应在深入了解公众诉求的基础上,探求更加合理的制度以缓解和消除公众的空间剥夺感.  相似文献   

14.
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政策部署。流域生态补偿也应按照这个改革思路逐步推进,但在省际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对此存在一些认识偏颇。立足于国家治理的理论视角,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看,省际流域生态补偿要强化中央政府在省际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制度供给与责任分担,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多元组合的流域生态补偿体系,探索流域生态补偿的民主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5.
责任是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政府公共行政的责任建设已经成为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中之重。城市政府在生态文明条件下必须着力从路径责任、生态责任、学习责任和国家意识等方面加强责任建设。同时突出城市政府这个"大基层"的特点,又注重城市政府"直接面向基层"的要求,通过绩效考评和自我修炼,实现责任政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以法治为手段来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安全:美国实施全面质量控制,建立了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和强制性的建筑担保制度;日本有公共建筑质量保障的三项基本制度,严把设计质量关和强化验收与"体检"制度;英国注重利用社会专业机构或人员的审查和监督作用;法国强调质量保险与公众参与;德国则通过独立检验制度维护各方利益。这些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一要明确业主的责任;二要严把设计和施工质量关;三要完善建筑监理制度;四要落实政府的监管作用;五要建立建筑担保和保险机制;六要建立定期"体检"制度;七要实行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论坛》2020,(5):140-145
绿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中的角色定位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者、绿色发展方式的推动者、绿色发展智慧的实践者、绿色治理模式的构建者和绿色发展责任的担当者等。地方政府应履行绿色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环境综合治理、生态风险防控、生态文化培育等生态责任。绿色发展理念下地方政府生态责任体系的构建路径在于:凝聚共识,强化绿色发展政治担当;权责统一,推行生态责任清单管理;系统推进,构建绿色生产生活体系;深学笃用,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水平;刚性约束,建立绿色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8.
民主法治在政府责任实现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公共治理过程中,要想促使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承担起应尽的职责,切实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权益,就必须从坚持和完善党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强化权力机关责任能力、健全行政法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夯实政府责任实现的制度基石,实现责任政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失灵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的财政制度、官员考核制度、行政区划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方面的缺乏导致了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失灵,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克服政府失灵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制度建设,包括环境财政制度、环保机构垂直管理制度、跨行政区域的工业园区规划制度、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建设日益面临复杂的国际背景和现实困境,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与社会公众等主体参与机制不足,亟需适合中国国情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要强化政府部门的生态责任,推动生态治理的范式转变;要完善生态环保监管体制,健全生态环保管理机制;要强化生态政治建设的相关制度,完善生态政治建设的政策体系;要强化生态政治的国际合作,积极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