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两岸关系自2008年以来迅速升温,达成多项协议,发展态势良好。但其中却显现出新的问题即“立法院”在两岸事务中发挥何种作用的问题。本文将从正反两方面入手来阐述这一问题,并且就此提出其对台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台湾青年对当前两岸关系的认知分为对两岸关系重大议题的认知和对中国大陆的认知两个方面,总体来看都属于较为负面的认知.其认知特点表现为国家认同单一化、意识形态功利化及大陆形象假想敌化等.台湾青年两岸关系认知涉及心理因素、物质因素、思想因素和环境因素.大陆需理性看待与分析台湾青年的两岸关系认知状况,提出优化台湾青年两岸关系认知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8年台湾大选后。国民党重新执政,这是台湾局势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马英九当局有意修复两岸关系,但是政策尚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台湾地区的“台湾主体性”意识魔咒依然存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两岸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契机和良好的国际环境,两岸应该抓住历史机遇促进交流和合作。大陆对台工作应该围绕中央的政策方针,未雨绸缪,推动两岸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2年1月的台湾大选的四个特点表明台湾内部矛盾更加复杂化,马英九虽然胜选,与其说是国民党的胜利不如说是"九二共识"的胜利。从国民党在"立委"得票的整体情况看,其将受到的在野力量的掣肘或麻烦制造将使其执政之路将更加不平坦,特别是一旦台湾民进党深刻反思败选原因而调整两岸关系方针政策时,国民党的执政优势会受到相当程度的消解,这是国民党必须重视的问题。与此同时,展望未来,它又为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宣誓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两岸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两岸人民对马英九政府充满企盼。但在看到这些机遇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国民党上台可能带来的挑战,包括台海问题的主导权问题、台湾身份的定位问题、台湾生存空间问题、台湾岛内政局变化问题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只有冷静思考,沉着面对,才能在台海新形势下,牢牢把握处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台湾政坛发生的前两次政党轮替均对两岸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台湾“执政党”对“九二共识”的态度和立场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民进党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及民意代表选举中击败国民党,首次实现完全“执政”.台湾迎来了政治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政党轮替.“执政”初期,民进党受党内外诸多因素影响,虽不可能对两岸政策进行涉及根本路线层面的战略转型,但可能按“政经分离”的原则对两岸政策进行务实、理性的策略调整.短期内,民进党若不改变“台独”立场、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可能出现停滞不前、动荡波折甚至一定程度的倒退,总体而言,或将呈现出官方冷、民间热,政治冷、经济文化热的局面,甚至在涉外领域可能出现“冷战”.  相似文献   

7.
民进党取代国民党主政台湾,有其必然性的一面。分析民进党获取执政地位的多方面原因,探寻民进党台独理念的内在逻辑,解读其大陆政策新表述,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台海形势发展的态势,把握民进党主政台湾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调整对台策略,推进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我们党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辩证地看待台湾岛内政局和社会的变化,能够自觉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思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两岸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重,坚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我为主,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战略和政策。那么,台湾岛内社会和民众对中华民族以及一个中国的认同度就不断提高,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相似文献   

9.
台湾意识作为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大社会思潮,必须要肯定其合理内核,其中包括历史演进层面的历经磨难的悲情意识,社会心理层面的爱乡爱土的炽热情怀和政治诉求层面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精神等。与此同时,要警惕台湾意识向台独意识的裂变和台湾意识的去中国化倾向。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最终会在民意基础、文化底蕴和目标导向等方面对台湾意识进行重新塑造,使其为祖国统一事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虽然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但美国是中国处理两岸关系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新形势下的美国因素在中国对台事务中具有双重作用,并且其负面影响始终居于第一位。在美国战略需求、中国以及台湾地区主体性诉求和复杂国际因素的多重作用下,美国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将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1.
承担着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职责的政法部门,在立法调研、执行法律、普法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提高政法队伍的素质,以推进司法改革及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在两岸关系曲折发展过程中,作为非正式治理渠道“民间交流”看似“绵绵之事,无赫赫之功”,但是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开启了两岸交往的大门,推动两岸关系走上正常轨道及两岸交流的密切化,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填补了公权力真空,发挥了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化解两岸政治危机以及维护两岸和平局势,增进两岸人民相互认知和情感等作用。尽管民间交流并不能完全代表两岸关系的全部过程,更不能取代公权力间的合作,但只有两个公权力合作而没有民间交往,两岸的关系是不可能有扎实的基础的,在某种程度上,民间交流具有两岸公权力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民间交流在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西作为对台交流合作的先进省区之一,与台湾的民间交流起步早、影响深。两地民间交流在推动桂台文化交流、经贸合作、情感深化、政策宣传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是影响两岸关系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政治文化影响下,两岸人民对不同政治体系的存在状态、运作方式及国家认同等一些重要概念的认知都存在差异。文章将以台湾政治文化为切入点,梳理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并结合近年来台湾社会的一些新变化,提出两岸应始终坚持以九二共识为基础,运用新媒体增加两岸人民尤其是年轻人间的沟通交流,加深了解,增进互信,从而推动两岸关系向深纵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今年台湾地区“总统、副总统”大选民进党胜选的原因 ,并针对民进党执政台湾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 ,从两岸关系发展的总体态势和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容两个方面提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高等院校学生思想状况多样化的形势下,班主任担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严格选拔高校班主任,实现班主任角色的三大转变,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是两岸关系主体为保障和推进和平发展中两岸关系的正常化、规范化、稳定化变迁,在科学思维指导下制定形成处理两岸关系的规则、原则、准则、协议等规范体系,建立健全协调两岸关系的各类组织机构平台,确立强化两岸关系主体的共同认知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具有过程性、综合性、治理性、目标性等鲜明特征,经历了构想萌芽、曲折顿挫、创新发展等进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重大意义。在现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存在顶层设计不够清晰、制度系统不够完备、制度主体不够广泛、制度效应不够充分、外部环境不够和谐等主要问题。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应从做好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重视制度建设的系统推进、扩大制度主体的多元参与、促进制度红利的广泛外溢、完善制度建设的风险防控等思路着手。  相似文献   

18.
政治伦理是研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道德准则、政治与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本文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解读、分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相关理论。建构两岸关系的价值目标体系与两岸交往伦理、互动规范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中的两大政治伦理创新。探索两岸关系的政治伦理问题,对于深入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实质、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两岸关系经历了从对立交流期到和平发展期的重大转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与大陆对台政策、岛内政局、国际环境密切相关。今后一段时期,协商和解、全面交流、和平发展仍将是两岸关系的主流,但两岸关系也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第六次全国文代会、第五次全国作代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社会主义文艺是一条重要的战线,承担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激励人民团结奋进的庄严职责。”江总书记的讲话旗帜鲜明地重申了社会主义文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不仅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要求,也应引起全国人民、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