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起科学精神,各家有各家的说法。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探索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实证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怀疑精神,有人认为科学精神是创新精神……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2.
应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国民素质教育中较多地强调知识教育,而比较忽视科学精神的教育和培养,这与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事实上,在中小学的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仅就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做一些探讨。一、对中学生科学精神现状的调查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必须以准确理解科学精神的含义为前提。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科学精神是科学本性的主观体现,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最具科…  相似文献   

3.
“科学精神“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常用的词汇也许是我 们并不了解的词汇,如“社会主义”、“文化”、“科学”、“民主”、“因特网”,还有“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它与人文精神是什么关系?的确,人们把它挂在嘴边,但追问下去,能说出逻辑上自洽的几条来并不容易。 过去我在《科学真理与科学规范》中也谈到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简单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具体说来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实与创新。不求实就不是科学,不创新新科学就…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文化生活里面,有没有科学精神,这是个值得打个问号的问题,在中国文化现象里面,是不是都具有科学精神?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生活、衣食住行要不要科学精神来进行指导?所以关于科学精神,现在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是科学没有精神,  相似文献   

5.
我毕生从事科学实验,从科研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科学工作者不具有科学精神,就不可能得到重要的科学成果,只能得到像美丽的肥皂泡一样的昙花一现的“成果”。我不能给出科学精神的确切的完美的定义,只能说出对科学精神的一些体会。 科学精神是进取精神。科学本身是旨在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对未知客观规律的探索。迄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其本身相比实在是沧海一粟。要永远不满足已有的成就,永无止境的进取。开拓创新,可以说是一种反映科学本质力量的精神。 科学精神是奉献精神。科学的追求旨在对全人类的奉献,从来不以科学家本人的…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弘扬科学精神更带根本性和基础性。”“科学界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总之,要使实事求是、探索求知、崇尚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全党全社会大大发扬起来。”本文就科学精神问题,从历史和理论的不同角度讲几点意见。 科学:物质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科学看作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力量,既是物质的力量,又是精神的力量。科学“一方面和哲学,另一…  相似文献   

7.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客观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规律性并进而改造客观事物的一般态度和观点。科学精神建筑在唯物主义的基石上,更多地体现在认识论中。科学精神本身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人类文明成果之一,在长期的科学实验和生产斗争中对于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起到了显而易见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实践中,科学精神具体表现为: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平等研讨的民主意识和实事求是的规律意识,等等。科学精神不是一个抽象之物,它是和具体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科学思想和弘扬科学精神,这两者是互为目的和条件的。做到这两个方面,是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科学素质的重要前提,也是我们科学普及工作带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目标。 为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有几个问题必须解决,即:科学思想传播的观念;科学思想传播的特征;科学思想传播的现状与问题;科学思想传播的对策和主客观条件。 科学思想传播的观念 科学思想传播问题,实质上是使科学思想观念社会化的问题,是促使整个社会能进行科学思维的问题,是科学思想继续建设、科学精神得以弘扬的问题。 为了传播科学思想,医治我国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9.
人是推进社会运动与发展的实践主体。发挥人的主体性,对推进社会和谐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人的主体性是社会和谐机制的关键所在。从人的主体性角度看,构建社会和谐机制,需要激发人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当前,形成社会和谐发展的机制,需要以增强人的主体性为基础,促进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为此,需要实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结合,不断健全社会和谐机制;促进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相协调,不断强化社会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10.
科学精神,在近十几年的党中央文件、国家政策什和社会宣传中提到的不算少,但它真的在我们的精神家园占有一席之地了吗?现实中,它成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但它内化到社会文化与人们的素养中了吗?这是值得再思考的问题。如同科学没有统一定义一样,关于科学精神,众说纷纭,但也不妨碍人们理解与使用。概括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是求知和探索精神—人们从事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原动力;二是求真务实精神—科学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三是理性的怀疑与批判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与灵魂;四是创新精神—科学的内在要求和本质。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必须协调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必须协调发展复旦大学哲学系主任俞吾金教授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大奇观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二元对立。官方的学者强调的是发展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发扬科学精神;而民间的学者强调的则是重视人文学科,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这种思...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的文化意蕴》专著中,我在论及科学精神的规范结构时这样写道:“科学精神以追求真理作为它的发生学的和逻辑的起点,并以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构成它的两大支柱。在两大支柱之上,支撑着怀疑批判精神、平权多元精神、创新冒险精神、纠错臻美精神、谦逊宽容精神。这五种次生精神直接导源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它们紧密地依托于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从中汲取足够的力量,同时也反过来彰显和强化了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它们反映了科学的革故鼎新、公正平实、开放自律、精益求精的精神气质。科学精神的这一切要素,既是科学的精神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将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是很重要的话题,与此相应,“将人文精神注入我们的科学”也是很重要的话题。因为目前我们的文化中确实需要更多的科学精神,而目前我们的科学中也确实需要更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如何理解和概括“五四”精神?见仁见智,歧义颇多。笔者以为,就时代特质而言,“五四”精神应是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爱国精神三者的统一体。科学精神实质上就是“五四”先驱们大力倡导的现代性思维方式——引导国人破除封建迷信和蒙昧主义,用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自身。民主精神即是理性地认识社会和认识人自身的体现,号召国人反对专制政体,  相似文献   

15.
李炳昌  张向阳 《前沿》2009,(3):13-15
面对中国崭新的改革开放事业建设局面,邓小平倡导“闽、试、冒”精神,奋发创业。这种精神蕴涵着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又充盈着尊重主体犯错、善待主体自主性的人文关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当代大学生应该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发奋学习、拼搏创业。  相似文献   

16.
陈理宣  黄英杰 《求索》2013,(12):95-98,191
马克思并没有直接论述科学活动的审美精神.但是马克思却给我们提供了分析和研究这一人类重要审美精神活动的方法论和价值指向。借用马克思关于审美直观之掌握世界的方式和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视角来分析科学活动中的审美现象,不仅可以解释当前关学理论界与科学界关于科学审美的争论,揭示科学活动中审美精神的本质.加深我们对科学活动及其理论的理性认识,即科学活动的审美本性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袁征和确证,科学理论是科学家主体自觉审美追求的结果,科学与审美的统一形成了科学家独特的精神境界。而且它还有利于我们自觉地倡导科学研究中的审美精神,以排除科学研究中极端的功利主义和异化现象,为科学地繁荣和创新注入持久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动力。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追求科学和真理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及建国以后现代科学的逐步发展,加速了中国人民理性的觉醒和科学意识的增长。但是由于传统习惯力量的深厚历史积淀,科学精神不足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缺陷,成为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共产党员践行“三个代表”的思想,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科技事业是科学精神的社会认同,科学精神是科技事业的核心,科学成果是科学精神与科技事业的结晶。科学精神是科技事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科学越向前发展,就越需要科学精神。发展科技事业,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不仅需要具备科技才能,同时需要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迷信、伪科学的严重猖獗,甚至出现了对社会危害极大的“法轮功”现象,引起了人们对我国的科学精神状况的普遍关注。许多人认为,这些邪恶东西的沉渣泛起,其深层原因是因为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科学精神的失落。我以为,这种观点是深刻的,但不严密。因为所谓失落,是指已有的东西的丧失。问题在于我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缺少科学精神,而自近代以来,我们虽然对西方科学表现出浓厚兴趣,但我们所重视的却只是其表层价值,即科学的知识与技术的功利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实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这是当前社会各界特别是知识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民主与科学杂志社近日在京举办“将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专题研讨会,来自科学界和社科人文界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就如何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我们当前的社会文化存在哪些问题.科学精神在文化建设中应起到什么作用,如何促进科学精神与入文精神相互融合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多视角的研讨。本刊将分两期刊登与会学者的发言摘要与文章,希望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