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的国际形势,仍然是错综复杂,动荡多变,但对抗的烈度似有降低,缓和的因素有所增长。这表现在: 第一、美苏关系有些缓和。在这一年中,美苏在中程导弹谈判中越过了诸如中导与  相似文献   

2.
亚太地区是大国集中的地区,又是全球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安全形势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亚太地区的战略关系依然相对稳定但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世界许多地区出现了动荡,亚太地区冲突在1999年虽有所增加。但总的安全形势继续保持稳定,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亚太地区的战略关系相对稳定,各国间尤其是各大国间仍然存在战略合作的基础,协调与合作仍是主流。各国从各自的国家利益考虑希望保持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不希望出现动荡和冲突。 中美关系可以说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由于中美两国在…  相似文献   

3.
于冈 《瞭望》1989,(18)
地区冲突是世界局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美苏关系中带有战略性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不仅涉及几个地区的安全、和平稳定与经济发展,而且也严重影响着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经济发展。人们都迫切地希望地区冲突能够逐步缓和下来,并尽快得到全面解决。  相似文献   

4.
对抗与争夺一直是美苏关系中的主题。进入八十年代后半期以来,美苏虽然仍在继续对话,几度出现过缓和的迹象,甚至在某些问题上接近达成裁军协议,但对抗与争夺的实质非但未有任何变化,反而越发加强,更为明显。当前,美苏出于长期、有效地发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斗争态势发生了两个重大的、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全局缓和与局部紧张冲突并行发展:美苏首脑马耳他会晤和欧安会通过的《巴黎欧洲宪章》,标志美苏对抗和东西方冷战的结束,缓和成为世界的大趋势。但是冷战时期掩盖着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局部冲突增多,天下并不太平。二是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国家主席江泽民7月15日至26日,将对俄罗斯 联邦、白俄罗斯共和国、摩尔多瓦共和国、乌 克兰和马耳他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江泽民将与5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以及当前共同关心的地区及国际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并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尤其是将与俄总统普京签署举世关注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次访问,是中国国家元首在新世纪之初对这5个欧洲国家的首次访问,必将推动中国与它们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本世纪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因此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7.
开罗专电 正当全世界人民高兴地看到美苏关系缓和、世界上热点地区出现转机之际,1989年岁首地中海上空却发生了空战。美国海军战斗机击落了两架利比亚飞机。美国还扬言“不排除”在今后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 这是世界局势趋向缓和时出现的一次波折。 这场空战发生在1月4日当地时间上午11时50分。从美国地中海第六舰队“肯尼迪”号航空母舰起  相似文献   

8.
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的中国,在当今机遇与挑 战、合作与竞争、对抗与对话、稳定与动荡共存的世界之中,如何把握和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是一个重要而现实的大课题。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两大主题,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建立  相似文献   

9.
海湾危机是在美苏从对抗走向缓和、但新关系的格局尚未确定的时候发生的。这场危机不仅引起了海湾及中东地区各种力量的重新排列组合,也对正在变化过程中的美苏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到国际上的普遍关注。 海湾危机初期,苏联虽不完全赞同美国的立场和做法,但基本上采取了同美配合与合作的态度。苏联不仅毫不含糊地谴责了其昔日盟国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要求它从科威特无条件地撤军,还对联合国安理会的12项决议全部投了赞成票,其中包括授权用武力把伊拉克赶出科威特的678号决议。去年9月,布什和戈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关系的缓和对拉美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特别是持续10年的中美洲地区冲突已明显地缓和下来。随着地区局势的缓和,中美洲国家已逐步把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置于更重要的地位。但是,从整体来看,拉美地区内外的变化,既为拉美国家进一步调整经济、加快一体化步伐开辟了新的前景,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发展,至少从近期看对拉美国家似乎是忧大于喜。西欧主要国家和日本过去没有,今后也不可能把拉美作为重点合作对象。70年代以来,欧洲共同体和拉美的经贸关系呈下降趋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非洲形势一直给人以动荡不定的印象,但经过非洲国家的艰苦努力,近几年来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 政治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加强团结、联合自强意识明显增强。虽然局部冲突依然存在,但大多数非洲国家已走出冷战后初期在多党制浪潮冲击下动荡的阴影,政局趋向稳定。它们在痛苦的经历中认识到,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实现非洲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基于这种认识,非洲国家近年来为稳定局势、解决地区冲突,付出了巨大努力,特别是注意发挥集体力量,以区域组织为依托,建立地区安全机制,发挥地区大国和资深政治家的调解作用,并对…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20,(2):59-59
美伊——危机暂缓动荡持续。美国总统特朗普1月8日表示,伊朗对驻有美军的伊拉克军事基地的袭击并未造成美方人员伤亡,美国将对伊朗实施新的经济制裁,但同时表示愿与伊朗就共同利益展开合作。特朗普表态未提及对伊朗进行军事报复,美伊危机暂时缓解。不过,双方的敌对关系本质上没有改变,两国在中东地区的博弈仍将继续,未来中东局势将持续动荡。  相似文献   

13.
万光 《瞭望》1988,(42)
当今世界出现的发展变化,引起世界人们议论纷纭。 引人注目的几个趋势 一、国际对话与缓和的趋势。美苏关系进入新的缓和时期,其广度和深度都已经超过了美苏间以往的缓和时期。美苏建立了从最高级到外长直至更低官员间多层次的、频繁的、定期的对话机制。它们在裁减核军备上迈出第一步,签订了中导协议。它们在政治解决地区冲突问题上,促进有关方面在阿富汗、南部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的车轮已辗转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体系、两种社会制度、两种价值观念的斗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新的格局。国际资产阶级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企图,在有的地区、领域不同程度地凑手。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许多人的思想产生了某些动荡与混乱。有些人灰心丧气,信念动摇,似乎社  相似文献   

15.
首先,国际形势在冷战结束后总体趋向缓和。冷战时期,不仅是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些冲突,也都有两个大国争夺的影子。其次,冷战结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很好的条件,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多,相互依赖性比过去大大增强。第三、世界范围内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贫国和富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由于大国对战略要地和资源的争夺,地区冲突比以前有所增加,局部冲突和地区热点不断出现,不少国家内战频繁,长时间得不到和  相似文献   

16.
赵贝佳 《学理论》2011,(13):44-47
随着东北亚各国和整个区域的发展,为维护和平与稳定,促进相互合作与共同发展,在该地区建设共同安全合作机制的构想日益引起了东北亚各国的高度重视,但因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之间的矛盾、国家间缺乏相互信任和地区不稳定因素的存在,目前各国并未就安全合作的诸多问题达成共识,共同安全的建设进程缓慢。了解地区安全合作的现状,分析其困境,探究建立共同安全合作的可行途径,以便更好地把握该地区安全合作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上半年国际安全形势已基本摆脱科索沃战争的阴影并转趋缓和。事实再次表明,要和平、求稳定、谋合作、促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经历1999年的剧烈动荡之后,不少国家在实施面向新世纪对外战略过程中,现实主义色彩趋浓,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开始酝酿和生成某种新的互动模式,地区乃至全球安全形势中的积极因素增多,部分地再次唤起人们对新世纪美好前景的期盼与信心。 主要大国对外政策趋于冷静、务实,相互关系不同程度地有所改善。随着普京就任总统,俄罗斯对外战略逐步转入更具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新阶段。经历科索沃战…  相似文献   

18.
欧洲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打破了原有的欧洲格局,使该地区的各个联盟、集团、组织乃至每个国家,都面临着新的调整与组合。历来作为西欧安全支柱的北约,在此形势下也不得不对其未来作出设计和选择。 北约仍将存在 在欧洲出现“冷战结束”、东西方缓和的形势下,一些西欧人士认为,随着华约集团的“解体”,北约也将没有存在的必要,一个统一的欧洲将尽快到来。但这种论点一出现,立即遭到北约高级官员和主要盟国的反对。北约秘书长  相似文献   

19.
在马中友协的精心安排下,以袁觉英院长为团长的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访问马耳他共和国代表团(以下简称代表团)一行5人,于2002年4月21日~27日访问了马耳他共和国。代表团在马耳他期间受到了热情友好地接待,马耳他国家教育部部长、社会保障部部长、旅游部部长和桑塔露西亚市市长分别接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同代表团成员进行了亲切交谈。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耳他共和国大使在大使馆官邸会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进行亲切交谈,并合影留念。代表团还访问了马耳他大学、马耳他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马耳他工业联合会和马耳他商业联合会,并就双方合作交流进行了商谈:代表团参观考察了马耳他博物馆、马耳他史前遗址、马耳他古城堡和马耳他国家港口等地,进一步加深对马耳他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了与马耳他工会、马耳他工人的友谊。  相似文献   

20.
自从今年年初以来,不少阿拉伯国家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政治和社会大动荡,并导致了一些国家政局更迭。这场大动荡如此突如其来,让人始料不及。人们不得不深入探索,引起这场大动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站在不同的视角,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