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日关系是两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重要性甚至超出双边范畴,继2006年10月安倍首相的“破冰之旅”、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2007年12月福田首相的“迎春之旅”后,胡锦涛主席不久将访问日本。为加深对当前中日关系和日本国内形势的了解,本刊特请三位专家分别从2008年中日关系、日本国内政治改革、日本外交战略调整等三个角度撰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日本政府在2012年9月对中国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以来,变本加厉地损害中日关系,使中日关系降低到了40多年来的最低点。在2012年12月日本自民党安倍政权上台后,其内外政策更加彰显强势,对内煽动右翼民族主义情绪,加速推动修改现行日本宪法,意将自卫队更名为“同防军”;对外推行全方位强化、巩同日美同盟,企图在外交、军事、经济上包围中国。通过炒作“中国海军舰载火控雷达瞄准日舰、日机”、“日渔船遭中方机枪威胁”等对中国进行污蔑,继续恶化钓鱼岛局势。  相似文献   

3.
日本政治右倾化对中日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但不能简单将中日关系恶化都归咎于日本政治右倾化,因为右倾化并非简单等于军国主义化和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其中有些内容并没有违反现有国际规则和日本法律,或已经被日本国民所接受,因此,这一政治倾向将是一个长期现象。目前的中日关系之所以恶化,表面来看是由于钓鱼岛争端和历史认识等一些具体事件及日本政治的右倾化,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两国关系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即双方的"安全困境"、国家发展战略冲突、实力对比相对平衡及感情恶化。所以,不能将改善中日关系的前景寄托在日本政治不再右倾化上,而只能在承认日本政治现实和适度影响日本政治的同时,去寻找缓解中日关系结构性矛盾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4.
<正>中日关系正处在趋缓走暖的趋势中。应该在这种趋势的政治行程中来定位"安倍谈话"。一个已实现以及或可能实现的中日关系趋缓走暖的政治行程表是:一、2014年11月10日,在中日达成四点原则共识的基础上,习主席应约与安倍首相会见,使两国关系持续两年多的空前严峻局面终于迎来重要转机,"习安会"还对推动中日之间开展各个级别、部门、领域的对话乃至地方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周边海域风波不断,南海问题尤为突出 钓鱼岛问题再起波澜.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声称,日本政府欲"购买钓鱼岛",他将于2013年4月获钓鱼岛"所有权",并为展开实地调查向日本政府申请登岛许可.虽然石原扬言"收购"钓鱼岛更多出于国内政治考虑以拉拢更多选民,真正要"收购"难度很大,但如果石原的非法计划获得东京议会通过,将会加剧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立,也会对中日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言论     
日本营造温总理访日氛围的背后外交部3月27日宣布,温家宝总理将于4月11-13日访问日本。就在同一天,还传来两条关于中日关系的重大新闻:一是日本最高法院就“光华寮”诉讼案作出判决,撤销台湾方面胜诉的二审判决而发回重审;二是中日第七轮东海问题磋商将于3月29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而此前一天,安倍就“慰安妇问题”以首相身份表示道歉。安倍作为日本第一位战后出生的首相,其政治理念上的保守  相似文献   

7.
风云     
《南风窗》2012,(25):21-21
日本大选搅动政坛分化组合11月29日街头竞选中,日本民主、自民两党党首分别就日中对立表明态度。首相野田佳彦表示"不能丧失大局观","必须克制以言语挑衅他国的行为"。而安倍晋三主张加强海上保安厅的应对能力,称"首先必须凭借数量优势进行阻止"。安倍本人的观点一直是偏右翼,但许多日本财界大佬支持安倍,因为他们相信安倍能够处理钓鱼岛危机,修复中日关系。而在"第三极势力"中,原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对华强硬。石原和日本维新会代理党首、大阪市长桥下彻已合流,并在积极拉拢"大家的党"以及"减税日本"  相似文献   

8.
刘柠 《南风窗》2007,(1):79-80
如果安倍2007年能顺利度过内政改革和参议院选举的考验的话,对中日关系也许是不坏的选择。但如果安倍政权超越“短命”成为“长期政权”的话,日本“普通国家”化进程就会提速,这反过来又会刺激中日两国新一轮民族主义的对立。这是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9.
钓鱼岛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敏感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日本竭力寻求利用日美联盟加以应对,美国也表示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在此背景下,中国要从战略高度加以应对,坚决维护二战成果,着力促进民间关系发展,有效做好多手准备。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中日关系迎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安倍积极利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盟系列峰会等多边外交场合与中国领导人会见,显示中日关系有所趋暖。然而,趋暖的走势能否使中日关系走出低谷,实现"再正常化"则取决于安倍政府内政外交政策剑指何方。安倍在国内经济和民生领域面临压力迫使其希望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但安倍政府推行俯瞰地球仪外交、近期又大力推进所谓美日印澳四国联手的印太战略,尽显与中国全面抗衡的战略心态恐怕  相似文献   

11.
<正>中日关系,既是周边问题,又是大国关系。把钓鱼岛问题当成当前中日关系的重点和焦点问题,是战略误判。认为非重点问题就不会影响国家安全和改革开放进程,同样也是战略误判。大势不能孤立地看待钓鱼岛问题,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中日交恶问题,要把这一切放在国际格局的大视野中去看。  相似文献   

12.
钓鱼岛问题与台湾的“保钓运动”朱素梅1996年7月14日,日本政治团体“日本青年社”擅自在我国钓鱼岛设置灯塔。7月20日,日本政府又片面宣布执行联合国海洋法有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日本的举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台湾各界人士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钓运...  相似文献   

13.
高洪 《当代世界》2008,(2):19-21
对于中日关系而言,2008年的春天既是寒暑交替的时令变化,更是政治意义上充满希望和播撒种子的季节。两国关系在过去一年半中经历了由“破冰”到“融冰”,及至“迎春”等数个旅程后,已经开始进入春花待放的佳期。按照两国政府的约定,胡锦涛主席将在樱花盛开的季节访问日本,本着中国人民对日本“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精神,去开辟中日关系充满希望的春天。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世界》2013,(9):22-23
记者:您对中日关系的现状如何看?中日双方应当如何改善关系?通过何种对话磋商解决钓鱼岛问题?作为日本年轻政治家,能够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程万军 《工会博览》2013,(15):51-52
自从21世纪日本拉开"小泉新政",中日两国关系就进入了"冰川时代".期间虽有乍暖之时,但总的说来,冬夜漫漫. 时光流转到2012,这中日建交四十周年的纪念年份,却成为中日关系再起波澜的争端年,美国亚太新战略、钓鱼岛争端、日本政坛右翼化,令"四十庆"敷衍了事,不欢而散. 东方这两个举足轻重的"非常邻邦",如今到底是敌还是友?  相似文献   

16.
通明 《当代世界》2009,(3):36-38
早春二月的日本,春意渐浓,乍暖还寒。2009年2月19~24日,应联合执政的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率领中共代表团赴日出席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200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成功的“暖春之旅”,中日关系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诞生于两国政治关系的“寒冬时节”,迄今已举行过三次会议,为实现中日关系的转圜、改善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天下     
《南风窗》2005,(5)
中日酝酿新一轮紧张气氛? 中日关系的不睦气氛,应从去年11月中国核潜“探头”日本领海事件算起。其后,经过12月的李登辉访日,到今年春节日本政府宣布接管钓鱼岛灯塔,一直到最近日美外交、国防高官于华盛顿发表的“2+2”安全磋商联合声明,把和平解决台海问题和鼓励中国提高军事透明度作为美日“共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世界》2011,(6):48-48
冯昭奎、林昶著《当代日本报告》已于2011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报告》以技术进步、人口问题、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中日关系等十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日本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过去和现在,并通过适当的中日比较阐述值得人们关注的日本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书名中的“当代”主要指战后至今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19.
中日关系转圜后,两国领导人先后进行了“破冰之旅”、“融冰之旅”和“迎春之旅”的互访,双方确认发展战略互惠关系。2008年4月春暖花开之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正式访问日本,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时隔10年后首次访口,必将对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产生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举世瞩目的日本第23届参议院选举已经落下帷幕,其对日本国家战略取向的影响Et渐显露。由于东亚地缘政治的日益复杂化,特别是在目前中日关系处于战后以来极少见的严峻局面下,深入研判这次参议院选举对未来中日关系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