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仪之邦     
娄岩 《侨园》2012,(11):23
在美国,每周去自助餐馆几乎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过去是为将就儿子,因为他很喜欢在那里挑挑拣拣,这许是一个孩子潜意识里渴望自由的开始吧.后来,儿子上高中,上大学了,他的朋友都是美国人,有机会我就会请他们一次.不为别的,就是想给儿子争点面子,而他们的选择也是自助餐馆.慢慢我也开始喜欢那里了,因为有许多选择的机会,对平时过惯了呆板、单调生活的人,总是对改变,哪怕是很细微的变化都会情有独衷.  相似文献   

2.
读书时间越来越少,一年读不上几本书。《瞭望》要我推荐一本好书,真难为了我。最近去澳门,旅途上读完了萧乾同志送我的他的近著《搬家史》(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他只用了5800个字写出了他自从1957年后的那一段漫长的苦难历程,一只无枝可栖的小鸟的自白。我读着读着,眼前却竟全是我久已埋在心底里,又经常在半夜里惊醒我的那些憎人的阴影;这如梦  相似文献   

3.
李玉林 《慈善》2017,(1):13-16
<正>又是一个单亲家庭,又是一个不幸的贫困母亲。她似乎也有一种“负罪感”。丈夫离她而去,离开她和他们的孩子,她甚至没有怨言,反而觉得是自己“罪孽深重”“罪有应得”。她并不知道自己的血液中“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不知自己身体携带了这种可怕的“凝血活酶生成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不知道没有症状显现的自己会把这种疾病遗传给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纽约专电虽然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态,要无条件延长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但是,美国政界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尚未结束。在美国政界和商界,都有许多人主张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也有不少人主张继续给予这种待遇。美国知名企业家、了解中国国情和中美贸易的“中国通”甘维珍女士,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不久前,她在纽约一幢漂亮的办公楼上的甘维珍公司办公室里对我坦率地谈了她的看法。甘维珍女士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精装在镜框里的1978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号外,上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甘维珍的写字台也很引人注目,是她数年前在北京王府井花500美元购置,又花500美元运到纽约的一件古董,桌面上镶嵌着3块不同形状的青白色大理石。从她谈起写字台那副喜爱而又内行的样子,可以看出,她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也有相当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化妆     
<正>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使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因此,我实在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  相似文献   

6.
读读通俗小说,有时也会使人受益匪浅。记得几年前读过一部美国小说《午夜情》,其中几句对白令我至今难忘——一位律师对他的当事人说:“重要的不在于无罪还是有罪,而在于无罪还是有罪的印象;世界上并没有真理,只有对真理的解释。”乍一看,无非是专钻法律空子的滑头一番诡辩,掩卷思之,又不尽然,它揭示的东西似乎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6,(Z2)
正乔治·戴安娜的样子寒酸,古板,不打扮,手里提着工作袋和旧雨伞,走向山头的医院。别人以为她是个收藏磁杯子的老小姐。只有一点使她在这个美国小城里显得与众不同:戴安娜是英国人。大家想不通,她怎么会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定居下来?我曾看过戴安娜少女时期在英国的一张水彩画像——苗条的身材斜倚着木球棍,微微翘起的下巴,滴溜儿圆的眼睛,栗色的头发扎成一条漂亮的马尾。她少女时期的生活十分美好。后来她碰到一位翩翩公子,在她18岁那年他们订了婚。  相似文献   

8.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何种形象呢?最近,我在一次旅行中和一批外国人谈起了这个问题,他们的看法很令我深思。一对马来西亚夫妇对我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得那么快、那么好,可是中国人服务质量差得可怕。”这对夫妇回忆他们今年在意大利的旅行,相比之下,天壤之别。他们认为,外国人来中国旅游不怕花钱,但既然花了那份钱,你就该有那份服务。又花钱又受罪的旅游谁还愿意来?邻座的外国人有同感。他们认为,中国服务质量差的根本原因是人民的文化素质上不去。中国对职员的教育重在政治教育,忽略文化教育。在国外,侍者是大学生的不奇怪,且…  相似文献   

9.
她不是万人倾倒的简·芳达.在越战时访问敌方并坐到他们的坦克上;更不是众所景仰的马丁·路德·金,一代民权领袖振臂一挥,一呼百应。她只是一位普通的美国母亲,她的长子是葬身于伊战的普通一兵,她发出了一位普通母亲对美国总统布什的质问:“是什么高尚的理由让我的儿子为之献出生命?”另有一位也是一位  相似文献   

10.
长新 《侨园》2013,(10):28-28
<正>作为一个在英国待了3年多、在情感上有许多经历的留学生,我很想和读者聊聊海外留学生的情感生活。众所周知,去英国留学的学生一般可以分为一年硕士和多年学士或博士。由于英国的硕士课程只需要一年,经济实惠还节省时间,所以来英国读硕士课程的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7,(Z2)
正前几年,我曾在上海一个台湾商人家里做过近两年的秘书。这家主人杨太太是美国一家"化妆日用品"分公司的营销商。在上海打工的日子里,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很新潮的小姐。她叫蔓娜。第一次见蔓娜是在公司组织的一次讲课上,我正好坐在她旁边。她个子不高,穿了一身紫色套裙,烫的小卷发,脸色粉粉的,眉毛画得往上翘。听课时,她注意力很集中,讲课人每讲一句,她就不住地点头、微笑;眼睛忽闪忽闪的,表情随着讲课人的表情而变化。当讲课  相似文献   

12.
1971年深秋的一天,公社把我们这些下乡知识青年召集起来开会。这样的会,下乡后还是第一次开,很难得。平时蓬头垢面的“知青”都换上了干净的衣服,从四面八方赶到公社所在的小镇上。我这样一个“投亲靠友”回乡插队的知青,没有几个人认识,这使我可以独自从容地观察别人。会场里的气氛非常严肃,公社的干部们表情严峻,好像要宣布什么重要的事情。这些日子,有一个可怕的“小道消息”在悄悄流传:林彪乘飞机逃往国外,机毁人亡。谁能相信这样的消息呢?林彪是“敬爱的副统帅”,是伟大领袖“最亲密的战友”,是党章规定的毛泽东的接班人。他当年带兵打胜仗的故事,被当作神话一样宣传。“文化革命”开始以来,中国人曾经无数次地挥动着  相似文献   

13.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  相似文献   

14.
解放前,我一直过着学生生活,在武汉大学毕业后我又读了前国立政治大学的研究生,取得硕士学位后,我又考取了留美,在美国读了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纽约大学的研究生院。1950年春,我响应党的号召回国参加革命工作,至今已是五十年了。由于我是学经济学的,在学生阶段,虽然也学过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但只是当作一种学术上的学派来研究,从未把马列主义作为一种革命者的行动指南。我真正懂得马列主义的真谛和毛泽东思想还是回国后在五十年的革命工作中慢慢体会得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7,(12)
正康在那晚的电话里,听着虹一会儿啜泣,一会儿号啕大哭,一会儿痛不欲生,一会儿声嘶力竭:"你为什么这样对我,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康并非没有恻隐之心,虽然有些自私但天性还算善良。当想到虹一心一意地待他;想到她对自己的种种好处;以及她为他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康几次都心软下来。可是他转念一想,又立即否定了自己一时的软弱。妇人之仁只能害人害己,首先他不可能和洁离婚,离  相似文献   

16.
乡村的歌     
春节刚过,我回到故乡淮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亲友们闻讯赶来,挤满了一屋子,一直热热闹闹地“侃”到午夜才上床。 我躺在铺得软软,盖得暖暖的被窝里,却是毫无睡意。我为亲友们挣脱贫困而激动,同时又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声响震破了乡村夜间的宁静。那声音似乎很低微,但又听得真切;似乎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象就在耳边轰鸣。夜半时分了,这是什么声响呢?我问也还没有睡着的母亲,她说:“眼下人们干的欢着呢。村西头歪老三的孩子领首包了队上  相似文献   

17.
娄岩 《侨园》2015,(1):54-56
〈七律奈何〉咫尺无由多恶语,天涯相思各婵娟。无聊月尾看花谢,多事年初听雪眠。梦恼离人责怨切,醒愁空枕雨声咽。客身常问家何处,忠孝无期口难宣。这些天对洁而言,是黑色的。她像一个在茫茫寒夜里,找不到家的迷路人。孤独、恐惧、焦急,现在又加上了惶惶不安的等待。这段时间发生了那么多事。吴被迫离开的现实,早已让她心力交瘁。加之政治处长口中那悬而未决的处分,像一把悬在她头顶上的利剑,随时都将会落下。而结果如何,又像套在洁心上的紧箍咒,  相似文献   

18.
王延忠 《侨园》2012,(7):28
儿子下班回来对我说,美国又一家信用卡公司破产了.我奇怪,美国的信用卡公司是建立在美国人的“信用”之上,怎么会轻易倒闭呢? 儿子说,恰恰相反,美国的信用卡公司是建立在“无信用”的基础之上,它的利润对象就是那些“无信用”的人,赚的就是他们“无信用”赔偿金.没有美国人的“无信用”,就没有美国的信用卡公司.  相似文献   

19.
韩松 《瞭望》1988,(30)
1979年,我考入重庆市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中,我的另一些同学则没有这么幸运。后来才知道,他们中有些人中学未毕业便退学了,有的则进了职业学校。五花八门的职业学校算不算得上是这十年的一个特殊现象呢? 进重点中学读书,对于我来说,多少是运气。跟现在的孩子不一样,在小学里我几乎是玩过去的。聪明和机遇帮了大忙。我真正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是在进中学后。当我意识到那枯燥课本上的东西跟几年后  相似文献   

20.
飞儿 《侨园》2013,(3):27
我在美国生活了几年,亲身感受到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同习惯,今天写出来,给那些即将赴美留学和生活的国人以参考和借鉴。热情拥抱式问候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是"吃了吗?""怎么瘦了,最近在哪发财呢?"而美国人比较现实,遇到了朋友,相互微笑一下就走开了。要么,停下来拥抱一下,问问最近的身体,有家庭的问问孩子怎么样,反正不会超过一分钟。美国人注重健康饮食有的中国人到超市买东西一大堆,一时吃不完,剩下的就放进冰箱。有一回,家里买了一堆鱼肉,吃剩下的就放到冰箱里。美国朋友来我家,她渴了我让她自己去冰箱拿饮料。她打开冰箱看见里面的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