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宋洪斌 《侨园》2014,(4):46-46
从山海关到兴城,在浩瀚的历史尘烟里,总有一抹异样的色彩,那就是陈圆圆,尤其她和吴三桂那牵扯不断的是是非非.兴城是明清年间的宁远城,吴三桂曾在那里驻节;山海关旧城区的王家大院,其中有陈圆圆住处,至于陈圆圆究竟在没在山海关住过,我们权且相信当地文物部门,认定她随吴三桂居住过山海关.基于这种史料,从兴城到山海关,在历史往事的漫步中,似乎总能看见陈圆圆几百年间的传奇与神秘.  相似文献   

2.
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随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迎清兵入关。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可从清初至今,人们一直把吴三桂降清的原因归为陈圆圆事件,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3.
莫晓 《各界》2014,(8):74-75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大明王朝灭亡,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之上。 李自成在攻陷北京之后,以为大功告成,可以坐享天下了。便忙于修建宫室。搜罗美女,对明朝的官员进行追赃。他们没有及时追剿依然据有江南的几十万明军,也忽视了重兵在握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在追赃的过程中竟迫得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自杀,义军大将刘宗敏抢了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致使吴三桂一怒之下投降多尔衮,大开城门引清兵入关。  相似文献   

4.
瞬间的快哉     
<正>大家熟悉的文学家欧阳修,晚年到了滁州,原自号"醉翁",后改为"六一居士",许多人都不解,不知道"六一"到底是何意。他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这是五个"一",然后他又说:"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还有我这么一个老头,就老在这五样东西里,加在一起就是六个"一",所以叫"六一居士"。这是一代文豪晚年所过的日子。他的富奢在于他的藏书,在于简单的琴、棋、酒,加在一起就是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10)
随着清史专家的考证,陈圆圆最后归隐地在贵州省岑巩县马家寨,当地流传许多关于"陈圆圆"的口传叙事,对这些口传叙事的挖掘,让陈圆圆形象浮出历史尘埃,其形象与书面文学书写的形象差异性很大,具有很强的女性意识与主体意识。本文在女性人类学视野下,对书面文学与口头叙事中陈圆圆的形象进行梳理,展示陈圆圆形象经历了由"物化"到"人化"最后走向"神化"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大家现在很关心这个问题,我也很关心这个问题。我在许多报纸上都写过文章。我说咱们现在汉语的水平在降低,已经没法办了。把简体字还原成繁体字以后,笑话百出。"王后",就是现在这个"王后",他干脆还原成繁体字双立人那个"後",就是后边的"后"了,王后成了国王后边的。用错了的字是一塌糊涂。国家语委规定的字,"出妖蛾子",北京话,我不知道山东有没有。出幺鹅子这是从推牌九上来的。  相似文献   

7.
<正>"化",在浩如烟海的汉文字中,实在是笔简意明、再普通不过了。然而,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字,却担当了似乎无以复加的重任。台湾学者曾仕强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道,一名日本大学教授曾对他说,"你知道中国人最厉害的是什么吗,就是你们那个‘化'字,一‘化',所有人都比不过你们了。""化"的精义,在于不知不觉当中,发生大的变化。一块岩石,慢慢变小甚至不见了,叫"风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     
《瞭望》2010,(42)
<正> 不久前来武汉科技大学报到的一名新生,让人们见识了现在有的大学生"大"到了何等地步。这名新生的第一"大",是陪同报到的仗阵大——爸爸、妈妈、奶奶、姑父、小姨,"一主五仆",这阵容够豪华了吧?第二"大",就是行李从体量到内容之庞大——共有14包行李,  相似文献   

9.
冷威 《各界》2008,(2):39-42
1644年3月23日,前往北京勤王的宁远总兵吴三桂到达了山海关,在这里他接待了一位客人,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派来的招降使者,经过认真地考虑,吴三桂决定率部投降李自成.……  相似文献   

10.
史敏 《学理论》2010,(2):80-81
文章以对美国诗人惠特曼长诗《自我之歌》的具体分析为途径进而揭示惠特曼的"上帝观",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他那里,"上帝"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上帝从彼岸的存在成为美国人在现世就可实现的理想;第二,这样的上帝就是"行动"中的上帝,是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成的世俗理想;第三,这样的"上帝"同时也是个人化的上帝,是个人通过自己的行动才能实现的心中理想。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3)
马克思从"哲学"转向"实证科学"贯穿着一条内在逻辑:自身世界观思想未成型之前,以他人的哲学原则为前提来研究现实问题;随着对现实问题尤其是对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研究,他发现哲学原则的荒谬和无用,就离开"哲学的基地",转向"实证科学"研究。在马克思的"实证科学"中,"实证"强调研究"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基于实证研究历史而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就是"实证科学"。实证研究的思维方式的确立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诞生,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2.
桃源  力扬 《瞭望》2008,(18)
古人云,"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证之今日某地"村官"之三请,信哉斯言。报载,某地选"村官",原"村官"推出"三请"策略,"请吃、请喝、请投票"。此"三请",很是惹人视听。村民自治,公平选举,杜绝贿选,上有明令。乡邻之间,谁能干,谁不能干;谁有公心,谁不称职,公道自在人心。功夫不下在平时,请客意在选票,此种技术含量不高的贿选,也太低估了村民的智商吧?方家云,"三请"还是要请的,只不过要换换内容,这就是向村民请教,为村民请命,请村民监督。果如此,则新农村建设,当开新境。  相似文献   

13.
正"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多年前一句调侃式的电视剧台词道出了村干部权力真相,也折射出了部分小微权力运行实况。以前,村干部一直是"纪委够不着、群众管不了"的特殊群体,少数人一有权就任性,"我的村子我做主"。还有许多小微权力因其小,容易被监管"遗漏",也容易成为侵害群众利益的工具,"小官大贪""科长经济"就是例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  相似文献   

14.
科学解读"中国特色",前提在于把握解读"中国特色"的关键词,核心在于弄清楚"中国特色"的内涵、外延、实质,目的在于获取"中国特色"问题上的话语权。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的探析可知:就内涵而言,"中国特色"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色彩和风格;就外延而言,"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各领域、各方面、各层次的"特色"的有机统一;就实质而言,"中国特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定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长和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5.
<正>方志敏写过一副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五物,松柏翠竹白梅兰",他把祖国比母亲,爱祖国的"佳山水",并用"松、柏、竹、梅、兰"为他的五个子女起了名字。方梅,是他唯一的女儿,也是目前方志敏唯一在世的子女。严冬出生的她,如梅一般,凌寒开放,顽强不屈。"我这一生不在乎别的,就在乎我的父亲"方梅出生在1932年,严酷的战争环境下,她一下生就与父母分离,被寄养在弋阳县一个山坳的农户家里。1935年8月6日,父亲方志敏英勇就义,时年36岁,方梅的母亲缪敏也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这之前,方梅一共见过父母两次面,还都是在他  相似文献   

16.
油画中国风     
《瞭望》2010,(37)
<正> 中国人为什么要使用油画这种绘画语汇?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要"表达",而不仅仅是"学习" 任小林不善言辞,他说,"我的话都在我的画儿里。"从花家地艺术区到费家村再到酒厂艺术园,任小林在京城已整整"漂"了10年。目前他还算不上很知名,但在一些同行和文化评论家眼中,他的绘画艺术却已有了  相似文献   

17.
杜晶 《侨园》2013,(7):35-35
<正>他在念高中时是班级里的"万人烦",老师上课他顶嘴,同学们上自习他捣蛋,他曾无数次被"找家长",无数次被叫去教导处……他就是被惯坏了的"纨绔子弟",这是当时大多数同学对康于科霏的印象。可如今,他却判若两人,不再是当初那个调皮不懂事的"死康于"了,独自一个人在韩国留学的他,不禁让老师同学们刮目相看。2011年10月4日,康于科霏独自一人经中介去了他向往已久的韩国。他在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是很通的情况下租了一间房安定下来。不久,康于就加入了隶属于韩国高  相似文献   

18.
甲乙两种异质文化相遇相融,大致会有三种结果:一是以乙化甲,二是甲乙并尊或并斥,三是以甲化乙.具体到"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就是比较研究的三大格式:以西化中,援中入西;中西并尊,或中西并斥;以中化西,援西入中.考察明末以降四百余年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这门学问已经来到"全盘化西"的"拐点"上:止步于"以西化中"已经没有出路,止步于"中西并尊"已经没有出路,止步于构建"普世哲学"已经没有出路;只有"全盘化西",才是中国哲学之唯一出路.所谓"化西",就是"吃掉"西学,"消化"西学;所谓"全盘化西",就是"全方位地吃掉"西学,"全方位地消化"西学.我们祖先在五千年的长史中,已经创造出一套完整的"格式系统",我们就可以拿这个"格式系统"去吃掉西学、消化西学,最终把"西方哲学"变成"中国哲学"的一部分,产出"新中国哲学",就象我们曾经拿这个"格式系统"吃掉佛学、消化佛学,最终产出"禅宗"一样.中国当代学人,要拿出"禅师"的勇气与气魄来.我们曾经用八个世纪的时间"全盘化佛",明末以降中西哲学之较量,已历四个世纪,再用四百年,我们还是有机会用中华"格式系统"吃掉、消化"西方哲学",开启中华文明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正章太炎语粹试问如何爱国?爱一国之人民耳。爱国之念,由必爱父母兄弟而起,父母兄弟不能爱,何能爱一国之人民哉!章太炎发挥汉学家之长引经据典,"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激起民族革命情感。他说:"为甚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这个历史,是就广义说的,其中可以分为三项: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迹。"他认为,只要晓得历史,"就是全无心肝的人,那爱国爱种的心,必定风发泉涌,不可遏抑"。  相似文献   

20.
对"科学发展观"语义理解的精确化是一种认识和研究的深入。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的语义不应理解为"各门科学发展之观",把它理解为"科学的(即正确的)发展之观"也不很准确,而应把它理解为"科学地发展之观"。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不应是"观"的定语,而应是修饰"发展"的状语。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地发展之观",是关于科学地促进发展的观点或理论,其着眼点和重点在研究和阐明发展的科学性。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定位为"科学理论"、"重要指导方针"、"重大战略思想",本文进而研究了科学发展观的学科定位: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和应用,从学科上看当属于应用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