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台湾学者之间,关于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的转型,曾有过一场“内地化”和“土著化”的论争.“内地化”主要是以李国祁教授为主的历史学者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清代台湾发展的趋向是内地化.“台湾移垦社会的转型,主要是一种内地运动,即台湾社会变迁在取向上以中国本部各省的社会形态为目标,转变成为与中国本部各省完全相同的社会.”“土著化”是由人类学者提出来的,以陈其南和他的导师李亦园、王崧兴教授以及庄英章教授等为代表.他们的主要论点是:清代台湾汉人社会的发展模式是“土著化”.整个清代可以说是来台汉人由移民社会走向“土著化”变为土著社会的过程.……建立在本地地缘和血缘关系上的新宗教和宗族团体取代了过去的祖籍地缘和血缘团体.  相似文献   

2.
宗族意识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在一定规矩下形成社会集团的意识。其实,我国各行各业内部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宗族意识。由宗族意识所形成的社会集团是一种非正式组织,而这种组织往往以追求共同经济利益为目的。因此:纵观我国各行各业,尤以垄断行业中的宗族意识为最甚...  相似文献   

3.
从碑刻、民间文书等资料看福建与台湾的乡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碑刻文书等民间资料研究历史 ,于今已经受到学界的普遍重视。福建地区现存下来的有关台湾的碑刻文书 ,为数甚少。近年来 ,获见一些记录福建沿海地区家族、乡族与台湾相关往来的碑文 ,以及民间信函、家族祭祖簿记、族规乡约等资料 ,洵为可贵。根据这些民间文书资料 ,可以对清代以来福建与台湾的民间关系 ,特别是两地的家族、乡族关系作进一步的考察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台湾经济史上,合股经营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日据初期的“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曾对台湾民间的合股经营作过调查,收集了许多与此相关的契约文书等原始资料,并在《台湾私法》一书中作了专门介绍。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清代台湾的合股经营作一初步的考察,进而分析其社会性质及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台湾的非营利组织与公民社会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茹 《台湾研究集刊》2004,(4):26-32,107
非营利组织是公民社会的基础,其参与治理公共事物已成为全球潮流。台湾的社会力从威权时期长期被严厉压制下的状态下奔流而出,成为政治转型的重要推力。随着政治与社会的发展,社会运动型的社团向着比较常态的、正式的非营利组织回归。台湾的非营利组织也获得很大发展,并已参与治理台湾的公共事物,“社区总体营造”和“9.21大地震”的救灾及灾后重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官方主导和民间自发两种不同的方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6.
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分离说",表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分离,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传统宗族社会的现象,也不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的根本特征。相较于"分离说",明清时期海南宗族社会的发展状况,体现出国家(上层)与地方社会(基层)之间、官方(官僚体制)与民间(宗族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套和双向互动,可以视为一种"配套说"。"配套说"超越了"分离说"以乡村宗族为主体社会结构的研究范式,将宗族置于不同层级的、与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相匹配的结构体系中去,更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也更有效解释中国宗族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此,对当前人类学研究与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研究进行以下思考:在人类学研究上,需要重新反思其发展历程,加强向上研究,走出乡村,促进多学科合作研究;在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研究上,需要走出西方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局限,从中国二元社会的结构特质,理解官方社会与非官方社会的联系与互动对民间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春秋》2016,(4)
正宗族的产生与发展,与其自身的特点及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自组织",宗族具有不断调适自身以求得生存空间的能力。关于宗族的定义,学界有过较多的讨论。冯尔康等认为,"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祖先崇拜及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在后来的研究中,肖唐镖又将之分为两个可操作的层面:一是实体的宗族,如宗族的组织、制度,包括宗族的结构、权力及其  相似文献   

8.
陆娓 《求索》2013,(11):64-67
中国传统社会的民间调解分为乡里调解、宗族调解和亲邻调解,其中的乡里调解是一种具有"半官方性质"的调解制度。从清代巴县档案和黄岩档案中,可以看出,乡里调解有其自身的基本架构,至清代已发展成为由基层社会乡村教化与治安维护机构为主体的稳定的调解模式。  相似文献   

9.
揭开台湾原住民族神秘面缆展现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密切两岸同胞的感情联系,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全国台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台湾同胞的桥梁和纽带广直致力于多层面推广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密切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系。日前,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这是祖国大陆首次比较系统和全面地介绍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大型主题展览。  相似文献   

10.
清代台湾社会的螟蛉子风俗甚为盛行,这与台湾移民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有关。在社会普遍接受螟蛉子习俗的同时,螟蛉子仍处于较低的地位,这从财产继承的民间惯例可以得到反映;而政府的法律规范更凸显了螟蛉子的尴尬地位。尽管如此,政府在落实法律规范时仍不得不鉴于现实而作出调适与折中。这些都体现了传统宗族观念在台湾的传承与嬗变。  相似文献   

11.
台湾民间学术团体“台湾史研究会”的几位学者利用回大陆探亲之便,以个人名义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8年8月2日举办“台湾研究学术交流会”。这是海峡两岸学者第一次在大陆共聚一堂进行学术交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陈孔立教授向来自台湾的同行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这次研讨会有台湾学者参加并发表论文,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参加本次学术交流会的论文共有16篇,有14篇在会上报告,其中6篇是由“台湾史研究会”提出的。交流会共分六场进行,先由作者报告,接着进行讨论和提问,然后由作者答辩。  相似文献   

12.
《两岸关系》2006,(4):69-70
2006年3月2日,“两岸台胞民间交流促进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该社团是由台盟中央发起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其宗旨是继承和宏扬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传统.团结祖国大陆、台湾、港澳及海外的台胞.促进海峡两岸的民间往来,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清代台湾的义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台湾移民社会中,每当发生农民起义或游民暴动,民间就会出现一种和它们相对抗的社会力量——“义民”。清朝皇帝曾经颁发“褒忠”“旌义”的匾额,表彰义民协助官军镇压“乱民”的“义行”。社会上也建起了义民庙以表示对死去的义民的崇敬。可是后来,当人们肯定那些反抗官府的“民变”时,对于“依附官府镇压起义”的义民就会持否定的态度。近年来台湾史学界有人做翻案文章,认为义民是针对游民(罗汉脚)对社会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章庆雄 《台声》2013,(12):74-75
金秋时节,随着第二届“乡之旅”北京市台籍中青年访亲团赴台参访,也拉开了由北京市台联和台湾巨大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捷伴而行·乡聚台湾”活动的序幕。为期10人的行程中,近30位在京中青年台胞不仅与岛内亲属欢聚一堂、共叙亲情;还通过拜访高雄义守大学、高雄市两岸关系发展协进会、台北上林陶际青年商会、台湾中国统一联盟等岛内社团,深入了解敝乡历史、感受岛内社团文化。  相似文献   

15.
清代早期台湾中部北部平地的乡村经济和业户经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清代台湾移垦社会的重建工作是台湾史研究的一个热门。特别是乾隆中期以前中,北部平地的移垦史,更因集中了汉番关系,大小租制分类械斗。农民起义等清代台湾史上的重大课题而引人注目。但是,这个时期的乡村社会往往被重建成以“垦首制”开发模式为中心的移垦社会。笔者认为这种重建是错误的,并将对许多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产生误导,因此必须予以纠正。由于乡村经济是乡村社会的核心,因此笔者的重建工作将从乡村经济开始。在开始清代台湾中,北部平地乡村经济的重建工作以前,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垦首制”开  相似文献   

16.
民间宗教文化 ,是指流行于社会中下层 ,源自本国社会历史 ,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 ,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和宗教圣典 ,具有分散性、自发性、民间性的非制度化的自然宗教及其信仰习俗的统称。海峡两岸民间宗教文化是具有交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群众基础广泛的一种文化现象 ,是我国宗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 ,台湾的绝大部分民间宗教是由大陆传入的 ,所以 ,长期以来他们与大陆的民间宗教组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大陆民间宗教文化传入台湾的历史与汉人移民的历史同样久远。两岸民间宗教文化交流的历…  相似文献   

17.
立心 《统一论坛》2023,(3):28-31
<正>为拉拢更多国际及港澳非营利组织在台湾设置办事处,强化与所谓国际社会民主人权组织联系纽带,对外增加国际曝光度,对内炒作“拓展国际参与空间”议题,为“国际活动空间”不断压缩的执政困境解套,2021年3月17日,台湾内务部门以“提升台湾国际能见度”为由,修订“外国民间机构团体在台湾设置办事处申请登记作业要点”,大幅简化申请登记程序。这是“要点”30多年来首次修订,美国、欧洲、日本几个政治色彩浓厚的非政府组织陆续在台湾设立办事处,担任台湾当局“政策招牌”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青年社团发展和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开始为多元化的利益结构所代替。新的社会阶层利用日益丰富的社会资源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断推动民间社会的联合和组织化,社团的兴起和发展成为一种必然。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可以预测,伴随着国家职能转换速率不断加快,社会资源不断从体制内向体制外释放,社团组织的作用及其发展的空间将日益加大。青年社团的性质与功能“社团”是“社会团体”的简称。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社团组织一般应当符合五个条件:组织性、民间性、…  相似文献   

19.
在辽宁省鞍山市有这样一个人,10多年来,他邀请接待台湾各界企业家、考察团及民间社团赴鞍团组40多个,组织赴台湾交流考察的大陆团组30多个。鞍山人耳熟能详的重点台资项目如:台湾名牌食品有限公司与鞍山合资的“生命水”项目、台湾ATM公司与聚龙公司合作生产推出的“全自动存取款机、售票机”项目等等,都是他牵线搭桥。他为加强、推进鞍山与台湾的民间往来与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名字叫陈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民间自治形式主要包含宗族共同体、民间自由组织的社团及半官半民性质的乡村基层组织三个层面。这种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民间自治组织的形成既受到血缘、地域、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风情等社会因素的制约。从社会治安管理及防控犯罪的角度来看,这种有别于政府强权的自治模式,也从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防范层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成为中国古代防控犯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