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汉 《广东民政》2009,(11):52-52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华诞60周年之际,人们衷心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同时也相互祝愿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2.
蒋术亮 《黄埔》2008,(2):62-63
2005年春,中央电视台来成都专访超百龄的黄埔老人吴泽铭。采访期间,记者陪他专门到省医院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结果发现他一点病都没有,完全符合健康标准。这一结果使大家感到十分惊奇。  相似文献   

3.
长寿自古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浙江全省最高寿的陈爱香老人今年已经114岁了,膝下子孙多达230人。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我在整理《陆军步兵学校第四期同学录》史料时,在书的扉页和尾页,发现了原主人高浩光(高尚志)的题签,翻阅其中查找,明确了他的籍贯是河南南阳。我顺手在网上检索这个人名,惊奇地发现了很多关于高尚志的新闻报道和照片,与同学录中的戎装照片比对,一眼便知是同一个人。这些报道的时间集中在2015年,当时老人已是百岁高龄了,时隔两年,他还健在吗?我立即通过龙越慈  相似文献   

5.
贾晓明  胡静华 《黄埔》2009,(1):24-26
彭猗兰老人1908年生于安徽芜湖,1925年进入广州中山大学学习,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彭老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教导员。后随林伯渠同志至南昌,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后,彭老随领导同志转战广东,经香港、去上海、西安等地继续开展革命工作。解放后任国务院干部,现已离休,在家安度晚年。彭老是现在极为少数、依然健在的八一南昌起义亲历者,虽年逾百岁,但依然体格硬朗、精神矍铄。采访期间,彭老为我们讲述了自己在八一南昌起义前后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6.
《黄埔》2016,(4)
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师干休所住着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汪濂。他是一位年轻时投笔从戎、奔赴国难的抗战老兵;他是一个在新疆参加"9 25"起义的黄埔军人;他是一个生活在祖国西北边陲,屯垦戍边,奉献一生的老军垦。1916年1月27日,汪濂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龙头湾村,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子弟。早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28年9月,从兴国县立高级小学考入江西赣州幼幼中学。  相似文献   

7.
一本名为《女共产党员》的书,记叙了她真实的故事;一部名为《帅大姐》的电视剧,讲述了她传奇的经历;她为革命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却成为千千万万革命者的“大姐”;敌人杀害了她唯一的女儿,而无数革命青年都亲切地叫她“妈妈”。她,就是今年已是百岁的革命老人帅孟奇。  相似文献   

8.
台湾台北的华国饭店里,悄悄传着一个让人生疑的消息:“有个大陆人在我们这个5星级饭店里住!说是来探亲的!探亲住饭店!好有钱呀!”从大陆来探亲的人,在台湾往往显得寒酸.这位倒好,听说给台湾亲友红包,请台湾亲友吃饭!倒过来了!“是共产党派来的吧?要不就是共产党的大官,不然怎么这么阔绰?”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医学界早就知道如何治疗麻疯病。以往曾经围绕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以北塔拉镇“荷西·罗德里盖兹纪念医疗中心”四周的围墙也已经拆除,然而,许多曾经接受治疗的病人却宁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17,(5)
正2017年3月5日,我们在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城关镇的一条文脉幽深的小巷(小梅梨巷)里,访问了抗战老兵林锷先生。虽说林老年逾百岁,依然身体健康,思路清晰,谈吐不俗,不失儒雅风范。以下就是林老为我们讲述的他的故事。青少年时代我1916年农历二月初九生于黄岩县城关镇,原名叫林伟锷。父亲林求仁(1892-1980)  相似文献   

11.
认识朱莲芬女士已有10多年了。那是在1984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她陪同丈夫、全国政协委员吴多泰与会,就有关海南岛开发问题接受了我的专访。她那清晰的思路、独到的见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朱莲芬已是香港政坛的活跃分子,任第七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几年后,她成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熟悉朱莲芬女士的人都知道,她是个地道的专栏作家。10多年来,她以“思旋”为笔名写了数干篇精巧、隽美的专栏文章。1987年香港作家协会成立,她从1992年起连任两届会长。朱莲芬还是个名副其实的企业家。她在香港企融、地产领域大展拳脚,颇有…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6,(1)
正这双手,历经百年风雨,沟壑密布。左手虎口处,一道5厘米长的伤疤突兀狰狞,周围的皮肤紧皱着,以至于拇指都无法顺利张开。望着这伤疤,赵师颜嘴角微微抽动。这道疤,见证着过去一百年中,老人最骄傲的一段历史。卢沟桥东南方向大约60公里是大兴采育,1915年4月30日,赵师颜出生在这里。那时,北京还叫北平,寓意"北方安宁平定"。赵师颜的童年宁静幸福,祖孙三代20多口人其乐融融。北平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6,(6)
正今年6月初的一个清晨,大雨瓢泼,在武汉市洪山区洪达巷火花村的一间普通居民楼内,我们见到了已过期颐之年的胡狄老人。胡老精神矍铄,面色慈祥,一席中山装,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百年的岁月似乎并未在老人的脸上留下沧桑的痕迹。得知我们是为《黄埔》杂志专门采访百岁黄埔老人而来的,胡老微笑着一边招呼我们坐,一边叮嘱阿姨倒茶,然后缓缓讲述起他那坎坷、精彩、战斗的一生。在一个半小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8,(5)
正2018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我们匆匆坐上快客到海宁去探访一位百岁抗战老兵张一鸣。刚下车,就见到张老的儿子张建迎了上来,上了他的车,直奔老人居住的康华医院。张建告诉我,父亲身体不错,多年来被评为"健康老人"。而今,老人生活安定幸福,由于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晚年过得舒心。张一鸣夫妇住在附近养老医院的  相似文献   

15.
刘春 《黄埔》2023,(1):67-68
<正>我的父亲刘华民,1922年9月出生于山东曹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在那个军阀混战、国家风雨飘摇的年代,读书识字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我奶奶虽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妇,但很有远见,省吃俭用地供我父亲读书,想让他出人头地,不再给地主当佃户。于是,父亲在本村小学堂接受了启蒙教育。13岁那年,幸运降临到父亲头上。当时,宋哲元在他的部队办了一所军官子弟学校,名叫育德中学。由于父亲的二舅父在29军宋哲元部任连长,作为军官子弟,父亲得以进入育德中学学习。  相似文献   

16.
正在宁夏有一位黄埔老人,名叫苏赓泉,如今已是百岁之龄,他最爱称自己是"黄埔一兵"。苏赓泉,民革党员,生于1917年8月17日,1939年11月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七分校第15期步兵科。他是一名抗日老兵,也是宁夏健在的黄埔同学中的最长者。老人百岁生日前夕,宁夏黄埔军校同学会一行人,驱车来到中卫市,为他送去祝福。苏老家住在中卫市区临街的一栋楼上,当我们敲门时,屋里早早应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7,(1)
正长江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人生如沧海之一粟,本无足轻重,或为忠良,或为奸佞,历代有之,但我们总要为国家多做贡献,万不可危害人民,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余常思之再三,虽不能举一谋而利天下,绝不可以一屑小之事而害人民,报此宗旨,终身不逾矩。——摘自湖北百岁黄埔老人刘靖回忆录《风雨人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残疾人》2012,(6):71-71
2011年11月,我在“东方杯”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辅助器具创新设计大赛中共获得两个奖项,其中“触摸式盲人中国象棋/围棋组合棋具”获得了实用新型类改进型三等奖;“触摸式盲人五子棋/国际象棋”获得鼓励奖。  相似文献   

19.
正学习书法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追求。小时候,每当看见别人在街上、在大队部里写大字报,总想着哪天我也要写出一手好字。高中毕业后,我主动到大队文艺宣传队帮忙用毛笔抄写歌曲。此时,写字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以致在挑秧插田的间歇,我常在未插上秧苗的田里用扁担画字,可谓是以田间为纸、以扁担为笔的最早的"书法创作"了。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6,(2)
正郭学圣,1916年农历四月初八出生于冰城哈尔滨,解放后用名郭经华。黄埔军校14期通信兵科毕业,现为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安顺市黄埔联络组负责人,民革成员。抗战期间,郭学圣作为通信技术人员奔走在浙江、湖南、广西抗日前线,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等,历任通信兵排长、连长,曾调到西南游击干部培训班,后任贵州独山黄埔军校四分校少校通讯教官。1949年,在兴仁随贵州西南绥靖公署司令部起义。解放后,先后在安顺市工商联、安顺市邮政局、安顺市轻工局、安顺市民革等单位工作。如今,定居安顺市的百岁黄埔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