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上级机关的同志下基层检查工作,通常有两种走法:一种是跟人走,即跟着被检查单位的领导走;另一种是“跟我走”,就是让接受检查单位的领导跟着自己走,我想到哪里看就到哪里看。  相似文献   

2.
近日,某部组织工作组下基层。一位领导在动员时指出:"大家要带着问题下基层,头脑里装着几个怎么样、为什么、怎么解决.真正做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头脑里一片空白,还不如不下去,下去也是白下。"这位领导的讲话抓住了一些机关干部下基层效率不高的要害。问题是调研的基础,没有问题就没有注意点  相似文献   

3.
时下,似乎有一种怪现象:有少数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为了"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不惜"集中兵力",动用车辆,前呼后拥地"下基层"。然而,对于"走上门"来反映情况、请示问题、咨询政策的基层群众,却漠然置之、无人问津,每每给"上门"群众的感觉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其实,"联系群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基层"联系群众和接待从基层"走上门"来的群众,这都是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4.
新声 《党建》2012,(9):28-28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根子还是下基层的干部作风不深入、方法不对头。下基层的干部要善于和乐于拉家常  相似文献   

5.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6.
仲祖文 《党建》2012,(9):28-28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 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根子还是下基层的干部作风不深入、方法不对头。  相似文献   

7.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  相似文献   

8.
正"四下基层"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1988年在福建任职时对改进干部作风提出的要求。"四下基层"是新时期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和运用,生动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在当前全国深入开展群众路  相似文献   

9.
干部下基层工作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开展好干部下基层工作,是每位领导和全体下基层干部共同关心的话题。作为一名下基层工作人员,应把握好五个原则。广闻。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工作组一进村往往最先接触到两类人,一是村干部,二是有诉求的村民。村干部是工作组主动找上门的,因为工作组要在村里开展工作,离开村干部的支持是绝对行不通的,办公地点的选择、食宿的安排都要村干部的积极配合才行;而与村委会或乡邻有矛盾纠纷的村民则是不请自来。  相似文献   

10.
梁新 《学习月刊》2013,(16):1-1
领导干部下基层,是一个光荣传统,也是新时期对领导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到基层去。先要解决好为什么去?干什么去?没有明确目标.很可能使下基层成为轰轰烈烈的“走过场”.认认真真“做样子”。对于不解决问题的下基层.群众最反感,最不满意。  相似文献   

11.
王小波 《党建》2010,(4):41-41
在“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我随领导或自己下基层20多次,每次下去,都有不少感触与收获。 路边杨树的另一面 下基层的路上,我们在车里看到某乡路边杨树干底部涂着一米多高的白灰,整齐划一,很是好看。可大家下车方便时,“不小心”看到了树的另一面儿。原来只是对着公路的一面用白灰涂了,另一面儿却没涂。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一位领导同志谈到如何下基层的问题时说:凡事要三思而行,下基层也不例外。下基层前要思民生、思服务、思成效,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指导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听后,笔者禁不住要为这种下基层要‘三思’而行的提法叫好。  相似文献   

13.
一、领导工作为什么要有创造性翻开词典查一查,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率领并引导朝一定方向前进。既然是率领和引导,这就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既然是朝着一定的方向,这又表明了领导工作的目的性,因为前进的方向是由前进的目标、目的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根子还是下基层的干部作风不深入、方法不对头。下基层的干部要善于和乐于拉家常。说群众常说的话、愿意听的话、听得懂的话,力戒官话、大话、套话、空话。自己多说贴心话,才能换来群众的心里话。下基层的干部要脱下西装换"农装"。杨善洲挽起裤腿、戴顶草帽下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值  相似文献   

15.
领导职务有高低,级别有大小,层次是泾渭分明的。一般情况下,上层领导下来检查指导工作或顺便走走,都称为视察。领导下来视察,必定有充分的理由和明确的目的,老百姓是欢迎的,可对下来视察的领导常常被下面“牵着鼻子走”,老百姓的嘴上就颇有微词了:如今的大小官儿啊,个个都是聪明绝顶,人人都会“牵鼻视察”,前呼后拥保驾引领之处,全是精心打造的“形象工程”,让领导一看就满意,或当场口头赞赏,或会上提出表扬,或点名报送经验,或表态现场推广。在这些被“牵着鼻子走”的领导眼里,此地的形势无疑是一派大好,可那些未走到从而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一谈到关心群众,不少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向上级汇报或总结时,总少不了谈下基层多少次、多少天,但当问到具体落实到什么程度、落实的有哪些时,却知之甚少,甚至答不上来。在这些人看来,只要下了,帮没帮群众就无所谓了,难怪群众反感地说,有一些干部把农村当成渡假村,下乡只不过是为了散心。不管群众怎样说,我们领导干部下基层,目的应该是调查了解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发展情况,了解群众的困难,帮助基层解决加快发展奔小康的实际问题,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可我们一些干部心里根本没有挂记群众的疾苦,在下基层时,有的象征性地走…  相似文献   

17.
据我了解,少数机关的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走了样、变了形,"下基层"几乎成了"吓基层".  相似文献   

18.
某地一领导干部下基层时,常常要带上电视台的同志随行,以便给其“现场”办公录像,公之于众。可常常是一录完像,现场就不见其踪影,对应该解决的实质问题漠不关心,敷衍了事。对此,人们把这样的领导戏称为干部中的“电视明星”。 本来,领导干部下基层,为人民群众办好事,适当地宣传一下也是无可厚非的,这不仅能激励人民群众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而且可以鞭策领导干部把工作干得更实  相似文献   

19.
近日和某领导到基层检查工作,这次下基层,该领导和单位改变了以前先向下面打招呼的做法,每到一处,我们都直接先到农民家中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再找基层领导汇报。结果,时间不长,却了解了许多情况,也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了不少的实际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本来,领导机关同志下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是自己分内应该做的事,是自己的职责。可长期以来,不知是怎么回事,每当我们的领导干  相似文献   

20.
上级领导下基层,下级到边界接送,一层层地搞,所到之处甚至打出欢迎的横幅,这种风气,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是不正常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级领导理所当然应对此风的形成承担责任;下级领导也难辞其咎,至少有"投其所好"之嫌.有难言之隐或不得已而为之的或许有之,但说"有的基层单位完全是出于对上级领导的尊重,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恐怕就值得推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