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党课》2007,(10):79-80
美国地方政府要修建政府办公楼,相互制衡的程序极为复杂。从地方行政长官根据需要提出动议.到议会举行听证会后进行表决.随后还面临着公共设施建设委员会否决的可能,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种彼此间相互制衡的关系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政府土木建设过程中腐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地方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结构中重要的一极,我固地方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着权力制衡乏力的情况,文章回顾了权力分立及制衡的相关理论,概括了我国地方行政权力运行的基本状况,提出了建立地方行政权力制衡机制可供选择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央为制衡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违规操作,先后设立了若干地区性环保督察中心和国家土地督察派出机构,这些机构只听命于中央,对地方政府实行严厉的督察.  相似文献   

4.
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破解“三农”问题,成都市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大胆探索新型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村级自治架构改革的核心和方向应该是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衡。在村级组织中,村(居)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最高决策权和监督权;村(居)民代表会议是日常决策机构,其他的村级组织都应该在这个框架内进行自治权力的分割和制衡。  相似文献   

5.
射洪县从强化预防功能和完善监督体制人手,建立了涵盖广泛、运转有序、相互制衡、惩戒严谨的招标投标“大监督”体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国家利益是决定一个国家战略走向的基本依据,是国家需求认定的各种客观对象的总和.国家利益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领土、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国家发展、国家稳定和国家尊严等六个方面,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衡,共同构成国家利益的有机整体.冷战后世界诸国国家利益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益的地位更加突出、经济利益倍受关注、各国利益相互渗透、各种利益相互制衡、国家间利益关系更为敏感等,我们应据此分析我国国家利益,确定相应的战略关注点.  相似文献   

7.
张爽  李红章 《世纪桥》2014,(9):43-44
西方知识分子在当代分化为科技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这种分化与十七世纪在西方开始的科学技术革命密不可分。科技知识分子侧重于对人类工具理性能力的运用,以认识、支配和掌控世界为主要目标,而人文知识分子则以对价值理性为的守护为职,追求普世性,反思人类自身。然而,科技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在各自的发展中也暴露出了缺陷。西方知识分子的分化在当代似乎再无复合的可能,也许两者在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只有在未来的历史才能明了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央为制衡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违规操作,先后设立了若干地区性环保督察中心和国家土地督察派出机构,这些机构只听命于中央,对地方政府实行严厉的督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央为制衡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违规操作,先后设立了若干地区性环保督察中心和国家土地督察派出机构,这些机构只听命于中央,对地方政府实行严厉的督察。这与此前在全  相似文献   

10.
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健康发展既需要强大的国家,也需要成熟的公民社会,需要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形成既合作又制衡的平衡关系.国家要有意识地推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引导公民社会参与政治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公民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要主动寻求与国家的合作,同时发挥对国家的参与和制衡功能.如此,民主政治发展就成为国家与社会各方之间相互协商、相互妥协的一个渐进而又持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业安在与记者交谈时指出,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利益集团,如果权利是对等的,利益集团可以相互制衡,有利于社会公共,  相似文献   

12.
刘歌 《党建文汇》2009,(5):15-15
“三权分立”的英语写法是“checks and balances”。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其目的在于避免独裁者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苏洁宁 《理论导报》2005,(11):33-34
中央与地方存在着法律权力方面的冲突,而法律权力主要体现为立法权,这种冲突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包括法律的地域性差异、缺乏完善的行政组织法规和双方间的利益冲突.因此,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需要有良好的组织结构和平衡的利益关系,引入分权制衡原则,这样才可能达到两者之间在制度和结构上的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崛起改变着亚太地区的力量格局,在此背景下美国提出重返亚洲战略,进一步巩固其传统安全体系,同时借力印度实现亚洲地区的力量制衡.美印在亚洲秩序的变动中找到了利益的结合点.印度面对中国崛起,加大外交中的对华因素,与美日等国相互打牌和借重;但是印度不会单纯迎合美国制衡中国的需求,而会权衡其利弊得失,在对外关系中抓住有利时机,最大限度地谋取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5.
探究执政党建设与主流媒体互动发展关系,是执政党顺应时代发展新变化,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必将推动传媒政治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设,开拓政党、政治研究的新领域,为政治学、党建和新闻传播等学科研究增添新的研究方向和概括空间。主流媒体与执政党建设的互动关系是相互依托,相互制衡,彼此合作。在涉及国家利益问题上相互协调,且这种关系在社会选择和利益分割、共享的变量中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16.
1.要对行政权力实行分解和制衡。防止权力的滥用,实现权力的正常运用,关键是对权力分解,使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无论是党和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都要改变权力过分集中在“一人”身上的状况,分工授其权,重要事项民主决策,彼此相互监督。如在干部人事工作中要实行提名、考察与任命分离,以防止少数人说了算。权力的分解和制衡是监督权力运用的基本法则,适应于执掌某种权力的单位和部门。 2.要实行权力运用的程序化。程序即是规则,是必须的逻辑过程。权力的运用由各个环节组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从这一点理解…  相似文献   

17.
冯钺 《红旗文稿》2014,(8):14-17
为什么竞争性选举、相互制衡的政治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基本运行有序,而照搬到许多发展中国家后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有时反而还会增添新的矛盾、带来相当多的阻碍和破坏性影响?本文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社会条件并由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如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和作用,成为当前农村基层依法治理创新的关键所在。成都市村民议事会还社会管理权给农民,广元利州区的勤廉监督委员会对村务公开进行全程监督,从而实现村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衡。农民不仅有财产权,而且有社会管理权。这些权利结合在一起,使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有别于过去的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戴思厚 《发展论坛》2003,(12):23-24
近年来,虽然我们党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但仍有像河北程维高等一些大的腐败案件的发生。深究其中的原因,我们就不难发现,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还存在着某些缺陷,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我们对权力的科学分解还远远没有到位;“一把手”的权力还缺乏制衡机制,或者现有的制衡机制在“一把手”面前显得刚性和硬度不够;一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在一些地方大打折扣,在实际操作中流于形式。因此,进一步加大对权力的监控力度,才是有效地防止权力腐败的重要途径。一、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与制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20.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建立健全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党委会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党内选举、向党外机关组织推荐干部制度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党内监督、相互制衡制度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