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16,(29)
正作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勾勒出一幅令人期待的"健康图景",大健康就在眼前,但健康素养水平提高的路却还有很长到2030年,中国人可以有多"健康"?今年10月份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勾勒出这样一幅令人期待的"健康图景"":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到2030年,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
采访花亚伟的时候,他正对即将提交大会的全民健康提案作第6次也是最后一次修改。今年,他准备向会议提交的提案,多半与他的专业——肿瘤防治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健康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强省富民的重要标志。实现健康长寿,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共同愿望。2016年8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10月25日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今后十四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对保障人民健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今日中国论坛》2007,(7):121-121
食物与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科学的、健康的饮食是人类预防疾病和保健的重要手段。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张黎明 《小康》2005,(8):13-13
增强全民族的健康意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这是涉及全国3.6亿家庭和13亿人口的重大民生问题和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健康素质是党的十六大上确立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全民族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全党重视、政府狠抓、全民动员、综合治理。一要在解决思想认识上下功夫,把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列入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从视健康…  相似文献   

6.
李建镇 《政策》2003,(3):46-46
要奔小康,先保健康。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村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进步。从总体上看,当前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农民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的幸福观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健康与精神生活,它既能促进个体人的精神健康,又可以对整个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时代,人类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不同.中国人的幸福观有"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即色即空"、"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等不同类型.在扬弃前人幸福观的基础上,当代中国人正在追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在和谐""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一致"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罗湖区委卫生健康工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发展共商、协同合作、互促共进三大平台;通过卫教联动、区街联动、基层联动,推进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实现健康宣传与服务全覆盖;通过资源共享、服务共享、成果共享,提升居民获得感。"健康罗湖"建设、"罗湖医改"模式的这些经验获得国家的充分肯定,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康 《广东民政》2011,(11):58-58
中国人讲究看面相,虽说从面相看出贫富、姻缘有些“不靠谱”,但脸上隐藏的健康密码我们却不可不信。“从医学的角度来讲,‘相由心生’是颇有道理的。”军事医学研究院王冬兰教授说:“按照中医传统理论,眼通肝、鼻通肺、口通脾、耳通肾、舌通心,脸部就好像一个微缩景区,可以从中看到身体各脏器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0.
王小倩  侯曼麒 《思想战线》2023,49(1):146-155
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国政府历来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本研究从人民群众对于卫生健康体系方面的诉求出发,对某城市公共服务平台2013—2019年的卫生健康类诉求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试图展现健康中国建设的成效和人民群众对健康中国的期待。结果表明,公共服务平台接收的卫生健康类诉求数量持续增加。其中,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相关诉求数量占比最高,说明人民群众对于卫生健康服务的质量追求日益增长;医疗服务价格和可及性相关诉求数量占比呈下降趋势,体现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反响热烈,体现了人们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1.
一 1988年9月,台湾“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决定将筹备全民健康保险原定三年缩短为两年,并于1989年夏天先提出初步计划。据台湾《中央日报》介绍,理想中的全民健康保险,将是“公平、有效率、社会可以接受而且负担得起的”。经建会都经处处长蔡勋雄透露,全民健康保险研究计划的。基本理念与方针”,在于以全民“自助”与“互助”精神,依国民实际负担能力,订定适当的保险费率  相似文献   

12.
党校教职工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遏制和预防这些与我们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密切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只有政府增加补贴,公立医院才能保持公益性。这一理念具有误导性。加拿大的经验启示我们,推进全民健康保险,提高医保的支付水平,让医保支付成为医疗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才是医疗事业实现公益性的可行之路。对于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所需的资本投入,政府有责任给予补贴;但公共资源毕竟有限,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促进多元化办医,也是值得追求的公共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吉政办发[2020]38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6,(29)
正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为中国人勾勒出这样一幅令人期待的"健康图景":"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到203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实现全覆盖"……《纲要》突出了大健康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健康影响因素,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提出了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方面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疫情防控救治能力是一次大考,对健康教育工作和全民健康素养也是一次考验。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暴露出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卫生应急健康素养教育不够深入,公众缺乏基本的防范意识、知识和技能,民众普遍存在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部分民众还产生了焦虑恐慌心理等问题。因此,要抓住抗击疫情过程中公众普遍关注健康信息、重视学习健康知识的契机,切实加强健康教育,广泛普及健康知识,向公众提供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全面  相似文献   

17.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全民健康促进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8,(27)
正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69年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权威数据表明,我国人均寿命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数在2017年达到了81.8亿人次。但是,当前在"病有所医"方面我们还有要啃的硬骨头,主要还是解决好当今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之后  相似文献   

19.
本刊综合 《创造》2014,(1):87-87
正谷类是中国人传统的主食,一直以来,谷类的精细和洁白程度都被当作是评价质量好坏的一个标准。但这显然是一个误区。如今,颜色洁白均一、富含油脂香味、手感松软、口感细腻的"白富美"主食受到了众多人的追捧。然而,从健康的角度分析,这种主食并不是最佳选择。首先,主食之所以发白,是由于其营养成分中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例大。但在这种情况下,主食中所含的钙、铁、锌等微最元素和B族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的量就会相对减少。因此,主食颜色越白对健康越不利。另外,颜色过白的主食还有可能是因为加了  相似文献   

20.
人民健康是国富民强的重要标志,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维护人民健康为首任,积极应对疫情,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其以"中国之治"为基础,构筑了公共安全防线;以"中国之智"为依托,汇聚了中西医力量;以"中国之志"为动力,坚定了必胜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