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审美需要与科学创造赵伯飞吴建新夏永林赵树凯对美的热爱、需要与追求,是科学创造的情感动力。长期以来,科学创造与审美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曾是美学界、理论界争论与研究的课题,但从审美需要与科学创造的关系中,说明二者的统一,却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一从...  相似文献   

2.
崔昕昕 《学理论》2023,(4):37-41
萨特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其存在主义美学思想建立在他的哲学思想基础之上。萨特从存在、想象和自由入手研究美学诸问题。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美,美只存在于想象的世界中。因此,离开人的存在,美也就随之消失。在萨特看来,想象将对象设定为虚无的能力,使其成为美存在的基础。人通过想象,创造出完满的美的世界。想象是连接自由和审美的桥梁,美以自由为基础,审美活动是对人的自由的肯定。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是一种介入式美学,其思想不单是一种理论,更旨在为人生提供一种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从审美需要看商品美的主体性构建特征赵伯飞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主要指对艺术(狭义的艺术-艺术美)、自然(自然美)、社会事物(社会美)以及劳动产品(商品美)等的审美关系.在这一切审美活动中,人对商品的审美活动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商品美,不但几乎所有社会成...  相似文献   

4.
论商品美创造的实质内容与规范赵伯飞以往的美学理论,对商品美创造的研究,一般不够重视。一些主张商品美是客观的人认为,既然商品美是客观的,那就如同客观规律一样,是根本不可能创造的,一些认为商品美是主观的人则从“美在心而不在物”的立论出发,认为商品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5.
审美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方式,它将真善美和谐统一、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集体与个体统筹兼顾,并与其在心理结构、目标任务、具体内容和教育形式等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审美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实施,就是依据美学原理和美的法则,通过目标美、内涵美、形式美、主体美、环境美和评价美,使整个培育过程成为一种审美活动,从而提高培育实效。  相似文献   

6.
浅析黑格尔的美的本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的本质以及美的创造的探讨,是黑格尔美学中重要而合理的美学思考。黑格尔认为美是客观理念的结晶,从而批判了美的主观论;黑格尔提出了美的本质在于自由的思想,强调了人与现实审美关系中主体的能动作用;黑格尔提出美是主客体的统一,是历史的产物,并把美和美的创造的本质归结为人的实践和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本文通过对以上观点的分析,指出了黑格尔美学的科学价值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广会 《理论导刊》2003,1(8):48-49
科学美客观地存在于人类创造性的科学发明和发现之中。科学美与工艺美、技术美等范畴虽然具有同样的审美意义,但它是人类的探索、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或形式。所以,科学理论除了具有正确描述自然界客观属性和运动规律的真的本质之外,还遵守一些美学的共同原则。本文拟对科学理论的美学原则作以初步的探讨。第一,和谐性。和谐首先在于科学理论体系内部的自洽性,即内在结构的和谐性。就内在结构方面说,和谐性本质上是逻辑的正确性和结构的严密性。这个原理同建筑美学的原理是一致的。门捷列夫在谈到科学方法的时候十分强调“科学…  相似文献   

8.
李新市 《党政论坛》2011,(21):53-55
一、通过美育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马克思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劳动创造了美,美以真和善为前提。美育以人类世代积累的审美经验向对象进行教育,其目的是使人们对美好事物已经产生的初步的、低级的知觉、  相似文献   

9.
行政实践中的美与审美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学术界目前对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而要正确地认识行政实践中的美与审美活动,就必须从学科的角度对行政美学进行整体的思考和审视.本文通过对构建行政美学学科体系诸要素的研究,包括行政美学的概念及学科地位、行政美学研究的内容、行政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行政美学研究的原则、方法及意义等的研究,为行政美学学科体系建设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青年的审美心理与其他心理因素一样,处于一种动态发展状。而且其动态发展并不总是按常态进行,很多时候会出现一种偏移的审美观念,这种偏移的观念参与到审美活动中去,就有可能出现审美错位——把一些并不美的事物当作美的东西,而把一些美的东西作为不美的东西予以排斥。 青年在审美中的错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下面一些方面。 一、感觉流 几年前,在青年中流行着一首歌——《跟着感觉走》,他们唱道:“跟着感觉走,紧拉住  相似文献   

11.
浅析商品审美和艺术审美的区别和联系博巍一、美的创造和美的综合商品美和艺术美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两朵姊妹花,并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化和发展,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竞相开放,这是因为,自觉地追求美,通过“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不断地在物质和精神产品中实现...  相似文献   

12.
审美心理结构的要素整合及其特征刘晓英,王岸英人类的心理活动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它们分别适应于认知、实践和审美等活动。审美心理结构就是主体适应于审美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结构形式。审美心理结构直接参与审美过程,并在美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探讨审美心...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6)
科学美学观具有不同形态,即反映论科学美学观、成果论科学美学观、创造论科学美学观、交融论科学美学观、发展论科学美学观,这些科学美学观从不同侧面透视出科学美概念的存在价值,探讨这些科学美学观对于进一步发展科学美学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做人做事要“提倡真、善、美,反对假、恶、丑”。领导干部要使日常工作富于创造性,必须善于把握“真、善、美”。“真”就是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在规律中创造升华;“善”就是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念,在理念指导下工作和服务;“美”就是指领导干部能使群众、下属愉悦和舒畅,在和谐中干事。再深入地说,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八心”。  相似文献   

15.
美学标准是考察科学真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自然科学史上一些跨时代的伟大发现与邓小平理论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邓小平理论具有逻辑简洁美、结构和谐美、内容统一美和体系完整美等科学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一、通过美育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马克思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劳动创造了美,美以真和善为前提。美育以人类世代积累的审美经验向对象进行教育,其目的是使人们对美好事物已经产生的初步的、低级的知觉、感觉发展为艺术的、审美的形象思维,进而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美感的愉悦激发人们创造美的激情,进而逐步优化育人环境,这  相似文献   

17.
徐宁 《学理论》2009,(15):59-60
蒋孔阳认为实践对于人类审美意识的形成与美感的诞生,以及美的规律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劳动创造了艺术,文学艺术首先是实践,艺术形象的诞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作家在实践中融入了个人的思想认识的产物,根源于实践但也超越于实践,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集中性。人类不断地通过实践创造着美的世界,美的历史,美学也向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发展,人类通过艺术实践的发展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双河探石     
能发现美的不一定能创造美。但必有所发现的人才可能有所创造。当然,他对美的发现也是以他过去发现美以至创造美的经验为前提的。 小说《石头记》直接反映了社会的丑和美,但这小说的命名也是对石头之美有所发现引起的。五月下旬游安徽宣州,主要是为了到阳乡双河村探访景文石。我对它的美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带来中国对美政策的战略性转变,目的在于通过改善中美关系,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本文阐述了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对美关系的新驱动器;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进程、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阐明了中国政府封美政策的原则立场;指出了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杨虎 《各界》2008,17(4)
审美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并且随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才从内容和形式上,由低级向高级逐步的发展起来,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为的美,主观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遵循美的规律,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进行集中概括,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表现出来,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已不是原始自然形态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而是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融化进了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情感等因素.并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本文试图通过不同的角度和途径来说明艺术的审美性特征,揭示艺术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