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让滨水地区景观成为滁州市的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水地区是城市中重要的开放空间,由于其所处的特殊位置,往往具有城市的门户和窗口作用,如果设计和建设管理得好,将会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滁州市拥有丰富的滨水区,早在宋代就存在的护城河、内城河构成了老城独具特色的“日字形水系,申字形格局”,清流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将城市分隔成东西两部分,河岸线长达10多公里,但是城市滨水地区的景观却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善老城区的环境,提升滨水地区的旅游功能,营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景观,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综合治理滨水地区…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人类有逐水而居的传统,因此,城市滨水区一般也是城市的发源地,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内涵、市民精神、社会审美与意识形态等等。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城市扩张与城市更新进入高潮,各大城市均掀起了滨水区开发与重建的热潮,1998年城市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后,滨水空间更加成为政府经营城市的宝贵资源,然而,人们过度致力于城市物质环境的建设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自然环境的保护、用地功能的协调、公共设施的完善等受到了忽视,如何平衡公共与私人利益是滨水空间开发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3.
《今日上海》2008,(7):8-8
上海外滩滨水区是上海市最具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区域,同时也是城市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但外滩大部分滨水空间被城市快速机动交通所占用,存在公共活动空间局促、舒适性较差、外滩历史建筑未得到充分展示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程丽颖 《前沿》2012,(12):171-172
四川省德阳市地处成—德—绵经济发展带,是川西平原上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德阳城市滨水景观文化元素构成的研究,重点从德阳旌湖两岸滨水景观建设和文化元素构成这个角度来分析利弊,并为提升德阳城市形象和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南淝河全长42.1公里,贯穿合肥市区,是合肥市的母亲河。目前,南淝河水质污染,导致滨水区域形成了恶劣的人居环境。控制和治理污染,改善河道两岸的滨水环境,已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相继开展了河道改造和治理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滨水空间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主义城市问题突显的现实背景以及城市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双重理论背景下,大卫·哈维试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入空间分析,形成了空间视域的资本批判理论。尽管哈维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空间维度这一说法颇有欠缺,但他从资本积累的维度阐述了城市物质景观变迁和阶级关系再生产的新特征。哈维将资本批判引入空间理论的成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并为城市空间理论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中国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武汉市两个城中村的人类学调查,展示了农村移民街头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街道的空间结构到陌生人的交往方式、再到当地人对街头的开水房和公用电话的使用,分析了城中村街头生活中公私杂糅的空间使用特点,并指出它是农村移民争取城市权利的一种日常生活空间抗争实践。它作为一种"庶民对抗性公共",有助于丰富我们对于街道在现代城市公共生活中的地位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群众》2006,(12)
镇江,因长江而兴起,是一个典型的滨江城市,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十一五”期间镇江全面启动了“南山北水”城市发展战略。北水,即北部滨水区建设以“水”为核心,围绕“水”的主体展开,充分构筑水文章,形成以“三山一水”为主体的风景游览区扛造独具魅力、最具活力、城区与自然生态复合型的城市滨水区。北部滨水区建设对提升镇江城市品位、改善镇江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创造良好的居住和投资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镇江·北部滨水区——建设独具魅力和最具活力的城市滨水区  相似文献   

9.
牌匾标识是影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缺少管理牌瘟标识的办法。城市可视性公共区域分为平面(街道)和立面(外立面)两个维度。当前,经过整治,平面和立面景观效果发生了变化。在立面景现化过程中,通过粉刷楼体、更换护栏、规范空调,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 塑造现代城市街道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凤元利  刘仁义 《当代建设》2003,(6):19-19,35
街道作为城市肌体的脉络,早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舞台,其发展演化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形态和规模以及人类生活方式与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对街道的物质形态和空间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重塑现代城市的街道空间,已成为城市设计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街市是两宋时期出现的一种居民居住区与商业铺面混杂在一起的城市空间形态。从空间上进行解读,街市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具备了商业市场、休闲娱乐以及建筑景观的三重功能,形成了开放性、公众性和艺术性的合理特征。传统街市文化所具备的现代特性对我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起到了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街道,是城市至关重要的意象,是认知城市的基本通道。作为台北乃至台湾百年空间形象的缩影,中山北路的空间形象史及其象征精神具有典型意义。论文从散文文本出发,以中山北路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作为殖民空间、威权空间、情色空间和现代化空间的诸种形象特点及其精神意涵,从中发掘诸种空间背后所形塑的世代居民的感觉结构,进而分析作为象征空间的中山北路所表征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雷公山地区的苗族村镇景观空间的地理信息数据分析,从宏观上对雷公山地区景观空间进行区域尺度的研究,并结合实地调查结果从微观上描述苗族村镇聚落在村镇尺度上独有的空间组织的形式,进一步提取典型苗族村镇景观空间的形态特点,最后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探讨了苗族村镇景观空间的文化成因。从而得出雷公山苗族景观村镇景观空间的模式,探讨了这种可持续模式的生态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肖志钢 《当代广西》2012,(22):42-43
邕江是南宁市的母亲河,邕江穿城而过,城市依江而兴。以邕江为主的防洪、生态、景观、旅游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滨水区域,将是南宁"中国水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2年起,南宁市委、市政府决定用3年时间,在68公里长的邕江及两岸共1672公顷用地范围内,开展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规划目标明确2009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五个重庆"、建设宜居工程,万州区按照重庆市委总体部署,编制了《万州区宜居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及15个专项规划,出台了《关于建设宜居工程的决定》,明确宜居工程建设"111123"工作思路。即一大宗旨:城市建设上档次,人民群众得实惠;一个提前:提前一年完成宜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到2011年,成为全市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到2016年,成为西部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一大特色目标:打造长江沿线一流滨水宜居城市;一条建设主线:以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为主线;两大重点:以滨水区和江南新区建设为重点;三大统筹:旧城与新区统筹,城市与乡村统筹,建设与管理统筹。  相似文献   

16.
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为典型代表的城市暗角,既是城市物理空间的不协调构成,也是社会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本文基于空间生产的理论,通过对Y市W城乡结合部地沟油生产的空间———社会现象分析,探讨了城市暗角形成中的制度结构和社会行动等宏观要素,并展示了一个由进城农民所发起的"弱"空间生产过程。这一空间生产通过农民的适应性选择和日常生活实践得以延续,既反映了弱势农民对空间的争夺,也反映了城镇化时期社会管理制度的缺失。空间生产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非正规、不合法的城市空间景观———"灰色集群"。在当前的社会管理中,要通过合理的空间秩序的构建对此类空间生产进行有效的规避与防治。  相似文献   

17.
马亮  林坚 《人民论坛》2021,(8):54-57
未来城市发展面临诸多健康风险与挑战。城市的高密度集聚特征虽然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但也为传染性疾病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催化剂。通过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和优化资源分配,国土空间规划在应对和解决城市未来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挑战上拥有巨大潜力。在物质空间安排方面,城市规划可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绿地及开敞空间系统、慢行交通优先的完整街道系统以及完整社区这四个维度更好地提升公共健康;在城市管理方面,城市政府应重视气候变化、科技进步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健康的潜在威胁,以及城市弱势人群的健康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12(2):67-67
近年来,在城市化浪潮中,无论是从交通、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还是到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如何既能为居民提供宜居的整体环境,同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变成了每一个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都要认真面对的问题.2010年2月3日,在上海的时尚地标外滩3号,来自中国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和照明设计的专家就城市的发展与灯光的关系展开了"跨界""创意风暴",并当场挥毫将未来的城市照明构想诉诸笔下.  相似文献   

19.
旅游古镇是桂北地区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传统商业街道空间是旅游古镇的核心旅游吸引物。研究选取桂北地区代表性旅游古镇兴坪镇为案例点,从空间使用者角度构建了传统商业街道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研究发现其质量主要受文化因子、功能因子、流通性因子、活动性因子和环境支持因子影响,文化因子在决定旅游古镇传统商业街道空间质量中占据首位重要度,现代商业功能是空间质量的关键要素。研究有助于考察桂北古镇传统商业街道空间在旅游环境中的适应性,提高传统商业街道空间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龚强  ;蒋涤非 《求索》2014,(5):178-182
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期,新城市空间开发建设始终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价值体系,诸多城市问题对营造良好的新城市空间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现代新城市空间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推动其发展演进过程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以城市设计思考的角度,分析讨论了营造良好城市形态的设计策略,旨在通过这些设计策略在新城市空间中形成富有活力且具有优质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