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根据符号学理论,证据作为一个符号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生产机制而非证据事实本身。符号学证据理论认为,人类文化记忆和证实的最基本方式包括"听"(口述证据)、"看"(图像证据和实物证据)以及介于这二者之间的第三状态"写"。符号学更关注不同的证据符号间的关联方式的研究,可称为证据间性研究,即一种证据符号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它与待证事实之间的真实关联性.而且取决于它与其他证据符号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的最基本类型就是言、文、象综合运用,我们称之为三重证据法。本文利用符号学三重证据法探讨了一些证据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符号学的三重证据法及其在证据法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华 《证据科学》2008,16(1):16-26
根据符号学理论,证据作为一个符号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意义生产机制而非证据事实本身。符号学证据理论认为,人类文化记忆和证实的最基本方式包括“听”(口述证据)、“看”(图像证据和实物证据)以及介于这二者之间的第三状态“写”。符号学更关注不同的证据符号间的关联方式的研究,可称为证据间性研究.即一种证据符号的性质不仅取决于它与待证事实之间的真实关联性,而且取决于它与其他证据符号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的最基本类型就是言、文、象综合运用,我们称之为三重证据法。本文利用符号学三重证据法探讨了一些证据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孟华 《证据科学》2011,19(1):92-99
真实关联度指符号反映内容的真确性程度;证据间性指不同证据符号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补足的关系;意指定律指符号的意指关系决定了结构关系.这三个术语旨在说明证据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原则:证据处在一个符号关系场内,由意指关系(真实关联度)和结构关系(证据间性)构成,意指定律就是支配该符号关系场的基本规则.这个证据符号关系场与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4.
真实关联度指符号反映内容的真确性程度;证据间性指不同证据符号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补足的关系;意指定律指符号的意指关系决定了结构关系。这三个术语旨在说明证据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原则:证据处在一个符号关系场内,由意指关系(真实关联度)和结构关系(证据间性)构成,意指定律就是支配该符号关系场的基本规则。这个证据符号关系场与事实真相交织而构成了一个神秘的意义世界,科学研究的全部任务在于承认并接受这种神秘性的同时,力图澄清它。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所获证据可否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取得证据资格,是我国当前相关立法的空白之处.判断这一问题,无论是以"证据三性"理论为标准,还是以证据能力为标准,皆存在一定缺陷.以刑事证据概念为标准衡量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所获证据,可以发现赋予此类证据以刑事证据资格具有一定的正当基础,但两种证据之间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冲突.但...  相似文献   

6.
吴敏敏 《法制与社会》2012,(26):268-269
刑事司法机关如何准确提取行政执法案件的证据,并加强对行政执法中非法证据的排除,实现行政执法证据与刑事司法证据对接.  相似文献   

7.
一、构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 (一)刑事非法证据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1、刑事非法证据的界定。关于刑事非法证据的含义,主要有三大学说:广义说认为,所谓刑事非法证据(为简便起见,以下所述非法证据皆为刑事非法证据)是指证据材料的主体、来源、形式、取得的程序和手段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要求的证据。狭义说认为,所谓非法证据是指以违反法律规定的手段和方式取得的证据,即广义说中的手段不合法的证据。中义说介于广义说和狭义说之间,该说认为,非法证据是指侦查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或方法而获得的证据。包括广义说中的程序不合法和手段不合法两种证据。  相似文献   

8.
冯俊伟 《中国法学》2023,(1):263-282
如何理解刑事证据是刑事证据法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研究认为刑事证据法主要作用于审判阶段的定罪问题,对刑事证据的理解也更多从结果角度、静态角度进行,忽视了对证据生成、收集、保存、提出等过程的整体关注。刑事证据的“生命流程”从整体刑事诉讼程序出发,关注证据生成、收集、保存、提出、运用等整个过程,展现证据流转的动态变化,强调证据的可追溯性。从过程视角审视刑事证据,强化了审前证据与审判证据的连接,将证据法置于一个更宽阔的发展平台,有助于促进我国证据法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变革。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2012年)在第52条第2款规定了行政证据和刑事证据衔接适用规范.该规范与以往的证据转化规则不同,是赋予行政证据以刑事证据能力的规范.对于“等证据材料”的理解,应当进行严格解释,将勘验、检查笔录以及部分现场笔录涵盖进来,而现行司法解释及有关规定将其范围扩大到鉴定意见、检验报告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在具体的适用过程中,审判机关是实质意义上的衔接适用主体,行政证据无需转化就可以直接适用,对行政证据自身合法性的审查应当依据行政法律、法规进行,而刑事证据规则也有其适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一分为三理论分析与探讨刑事证据理论问题.具体指出现行证据学教科书中采用不当二分法的实例,在刑事证据分类问题中,指出在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之间存在着大量不确定性结论等中介性证据;在刑事证据种类问题中,指出在物证与人证之间存在着大量虚拟证据;在刑事证明问题中,指出刑事证明不仅是认识活动与司法实践活动,还应当是一项权力制约活动.本文具体分析了现行证据理论采用不当二分法的原因,除了一分为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已成固定模式外,在互相对立的关系中滥用排中律是主要原因.本文还运用一分为三理论为中国刑事证据立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