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荐此书源于当下一部中国版的电视连续剧《深夜食堂》.然而,我未曾看过这部连续剧.4年前,我曾看过日本漫画家安倍夜郎的原著《深夜食堂》.平心而论,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于是,在《法律与生活》邀约书评后,我想到了这套书.之后,我又用了三个晚上重读,越发觉得这部书对当下都市人不仅是暖心开胃的美食故事,而且更像是心灵的抚触.  相似文献   

2.
《乡土中国》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中国》中的乡土社会事实上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剧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中。面对现代化进程,乡土社会该如何应对?费孝通批判了以晏阳初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他们以现代化理论为基础,以西方为标准,看中国农村处处不对劲。正因为如此,"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重大问题就显得特别有意义。费孝通从中国的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乡土中国》是一部中国社会学本土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3.
俞飞 《政府法制》2013,(24):36-37
世界最权威的侦探小说奖埃德加·爱伦·坡奖不久前公布了2013年年度的获奖名单.其中,最佳犯罪实录奖被一部以中国为背景的小说《午夜北平:一桩谋杀案笼罩下的旧中国》获得.此书在2012年由英国老牌出版社企鹅集团甫一推出,即获得如潮好评.不久前,望重士林的汉学家史景迁,在《纽约书评》上发表长篇书评,激赏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4.
读罢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我更加识清了传统社会的面貌,反观我们所处的所谓现代社会,也随之有了我的一些思考。本文认为,在一定意义上,受以"厌讼"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诉讼观念的,总体上具有现代特征的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受到阻却;法律制度的变革与诉讼观念的转变不具有同时性,传统诉讼观念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因此,转变传统诉讼观念对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美舒 《法制与社会》2010,(17):180-181
"乡土中国"是中国法律人立法与司法离不开的现实背景,本文从《乡土中国》的文本出发,结合实地调研结果,发现其中"变"与"不变",从而对中国"乡土社会"进行一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本描述律师与法官之间司法腐败的小说,风行于中国司法界.赞之者认为此书"真实、形象",骂之者认为此书"诲淫、诲盗、极端无耻". 而笔者认为,书中不少情节是有原型的.甚至有一位法官原型,在小说出版两个月后就被双规.  相似文献   

7.
读《中国犯罪学论纲》李晓明同志撰著的《中国犯罪学论纲》,已由中国审计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学术著作,此书的理论体系颇具新颖性,许多观点更具独创性,不愧是我国犯罪学研究的一部有价值的著作。笔者认为,此书有下述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理...  相似文献   

8.
5月22日,中纪委官网头条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引起各方关注和社会热议.2000多年来,“以孝为忠”“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将家庭伦理扩充为修齐治平,是为中国优秀传统和社会共识,今日应得到继承和发扬. 中国文化经典《周易》云:“正家而天下定矣.”即指优良的家风能够转化为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技艺.因为,政治生活不是冷漠的统治,而是维护人伦、美化人心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1999年底,我通过公开选拔到龙山县监察局任副局长,后来又兼任县纪委宣教室主任,从此与《中国监察》结下深厚感情。每期《中国监察》来了,我首先要认真阅读《本刊特稿》的文章,重要的文章还要摘录,读后写学习心得,到目前为止,我已写了5大本约6万字的学习笔记。我很喜欢《标兵风范》、《警钟长鸣》、《工作之窗》等栏目,这些栏目的文章我是每篇必读的。总之,我认为《中国监察》办得很好,质量高、有特色,是我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值《中国监察》15周岁之际,我祝愿她越办越好,并提几点建议供编辑们参考。1.开辟《乡镇传真》栏目,刊登…  相似文献   

10.
鲁楠 《法律与生活》2011,(13):51-51
各位朋友,看到这篇文字,你一定会很好奇。我所展示给你们的,是一个留学海外的中国人在出国之前对自己的“预言”,这一预言多少包含了一点儿反思的成分。一年之后,返身回顾,这种预言多少算是“自我实现”了,让我不免产生今日之我落入昨日之我的圈套之感。虽然昨日之我的一些论断,今日之我仍然不同意,但毕竟它代表了一种心态、一种情绪,它深深地藏在每一个海外游子的心中。因此,我愿意将这分享给你们。  相似文献   

11.
《政府法制》2013,(26):10-10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用“差序格局”这一术语来概括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结构和伦理关系。他说:“在差序格局中,礼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记得梁启超先生在一个世纪前曾饱含深情地在他的《少年中国说》中指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哲人的话语跨越时空,至今仍激荡在我的耳边,“宪政中国”在用法上就是对“少年中国”的一种借鉴。组织“宪政中国”丛书,是我长期以来的一个想法,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这样一种感觉,在“…  相似文献   

13.
郭卫军 《研究生法学》2008,23(5):137-142
美国当代学者、政治家昂格尔的著作《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一书,以法律为切人点对现代社会的特质及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剖析。在书中,他毫不隐晦地直陈现有的社会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现代社会,传统的社会理论范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基于此,他试图重新建构起具有解释力的现实的社会理论,他的敏锐的问题意识,对我们重新梳理法律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反思现代性问题并反观到我们自身的“中国问题”均极具启发意义,可以说,这也恰是我做昂格尔此书的读书札记的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问: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第3页所载,约翰•奥斯丁死于1859年,而其主要著作之一《法理学讲义》却出版于1863年,对吗?答:是这样的.因为此书乃奥氏遗作.但该书共有几个版本,各于何年问世尚有待进一步核实.  相似文献   

15.
黄溪鸿 《检察风云》2008,(20):71-71
我是从一大堆花花绿绿的财经类畅销书中找到这本由张维迎主编的《中国改革30年》的。买此书,说实话我很犹豫,原因简单:不够从容的封皮设计,相当不冷静的价格(定价45元),外加一条巨官僚的书腰。但我充分理解,在这个平庸的年代,书腰上的那些学者还是可以让人肃然起敬的。  相似文献   

16.
罗娟丽 《法制与社会》2012,(36):179-181,183
人权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棘手,也是最敏感的问题.美国媒体对中国人权问题报道的倾向性及其对美国民众认知、政府立场的影响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论文对2012年1-6月发表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今日美国》上有关中国人权问题报道的文章进行统计研究,通过具体数据进行分析,认为虽然美国媒体形式上独立于政府,并以自由、公正和客观,但事实上,媒体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报道在内容选择、消息来源和态度倾向上具有明显的偏好,而且这些倾向会给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15年4月,我刊收到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高级中学80岁退休高级教师冯朝均的读者来信,他想感谢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的法官. 2013年,冯朝均在参与《中华名言词典》校对时意外发现,2005年5月,某出版社出版的选集盗用了由他所著的《人生格言经典》一书中的部分内容,此书于2004年10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再论新刑法的局限与缺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拙文《刑法典应力求垂范久远———论修订后的《刑法》的局限与缺陷》在《法学》1997年10月号发表以后,幸读者垂注,来信提出了许多批评或补充意见,非常感谢。有的读者希望我就文中某些问题进一步加以讨论,有的读者甚至直接提出一些问题希望我再加说明。《法学》的编者们也慨允我就前文言而未尽之部分再为一文。感于读者及编者们的厚爱,我不揣冒昧,再发以下议论。一、关于立法指导思想制定刑法典,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而言,是历朝历代最庄严的大事之一,被视为“肇定国基、开创太平”之伟业。铸刑书于国鼎,竭力追求制定一部百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同盟会制订的《革命方略》,对其领导的革命宗旨作了系统阐述,对夺取政权后的各项政策也作了粗略规定。《革命方略》首列《军政府宣言》,用以披露“今日革命之经纶暨将来治国之大本”。《宣言》明确宣称:国民革命的目的是“涤二百六十年之膻腥,复四千年之祖国,谋四万万人之福祉”。《宣言》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了  相似文献   

20.
论传统法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家》编辑部以"认真对待传统法"作为"视点"栏目进行讨论,我想是有其深远的用意的.对传统法,尤其是对在近代化过程中曾被"中断"过的中国传统法持有怎样的观点,"认真"都是其研究深人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