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法治社会构建的思想前提——法治意识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朝着文明方向发展的主流趋势.当前我国公民法治意识存在培养机制不完善、受众群体分布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从国家主导型下的模式和社会自发型学习的模式这两个方面进行培养.通过各种途径让公民自觉学习法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识,最终形成高层次的公民意识倒逼法治中国建设的局面,从而不断提升整个社会的和谐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国家层面推进法治建设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要真正建立起法治社会,公民的参与对社会法律信仰的建立和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来保障公民参与的机会和权利,但由于受现有制度设计、政治文化务件、公民主体意识等因素的制约,使公民参与法治建设缺少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我们在制度建设、人文环境优化以及公民主体意识的提升方面做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一、新时期赋予普法新的含义
  从普及法律常识到开展法制宣传,从法制宣传到法治宣传教育,从全民普法到社会普法,普法已经走过30年历程。新时期赋予普法新的历史含义,并开始走向了社会机制和法治文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闫友森 《中国司法》2014,(12):31-33
正法治宣传教育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近30年的普法历程,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了从普及法律常识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巨大历史性跨越,对普法工作的要求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的新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法治意识生成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卫 《河北法学》2007,25(8):47-50
西方的法治意识是基于西方的文化传统所内生的一种社会思想意识,是西方社会经济、文化自然演进的结果.而中国的法治意识是在对西方法治的传入与"移植"过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考察西方法治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法治是西方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理性选择,是融合了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的产物.与法治相适应的法治意识的培育,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基础.在培育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西方法治意识的生成因素做深入的分析和法理思考,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刘世云 《法制与社会》2010,(29):248-248
公民意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培养现代法治要求的合格公民。通过法律基础课的学习,非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法律常识、培养法律思维、树立公民意识。高等教育中的法律基础课教学应该担负起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责任。但是,当前法律基础课得不到足够重视,在教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多不足,公民意识没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王恺 《中国司法》2012,(6):40-44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过五个五年规划的推进,其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上海市黄浦区法宣办在“六五”普法开局之际,开展了“以法制宣传为先导推进公民意识教育”的课题调研工作,基于对过去几年开展法治文化建设与公民意识教育的经验梳理以及对现阶段区域内市民法律素质的调查数据分析,提出未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从普及法律常识转向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没有公民意识的主体自觉和思想观念,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法治国家理论。公民意识在法治国家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法治的思想基础和人文基础。公民意识是现代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是社会成员对自己基本社会身份的自觉认同。在我国全面推进法治国家进程中,只有大力培育全体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法治的构建才有坚实的思想认同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09,(9):53-53
蒋传光在《求是学刊》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法治社会的建立,离不开公民社会的培育、公民文化的弘扬和公民意识的塑造。而在此过程中,塑造与法治社会相匹配的公民意识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是从法律制度规范走向现实法治秩序的重要桥梁。在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优良的公民意识能充分有效地使法治理念、法律制度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人们的生活信念和准则,从而建立起普遍有效的法治秩序。而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先天不足,这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是十分不利的,为此,我们必须从全方位探讨建立孕育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从而实现人的社会化、个性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公民意识作为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内在精神动力,鉴于公民意识的欠缺阻碍着中国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进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现代公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概念,法律意识属于公民意识的维度之一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导向.通过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研究发现,我国公民较改革开放初期已有较大的提高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分析影响公民法律意识的因素及对策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生活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意识,具体包括:公民的人格意识、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公民的纳税意识、公民的自由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自由、民主、平等思想,没有公民意识的基因,要培养民众的公民意识,必须客观公正的审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借助于西方传统文化,才能塑造出建立法治中国所必需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3.
论公民、公民意识与法治国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公民是法治国家的构成基本单位,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的心理基础和社会人文背景,二者都是西方政治思想家普遍关注的现象.法治国家意味着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对法治文化的尊重.法治国家不仅要以法律为基础,更要以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和公民意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普法中的公民意识培养——“秋菊的困惑”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卫 《政法学刊》2007,24(4):111-114
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进入"普法型法治"时期。我国普法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公民意识。要培养公民意识,普法教育就必须反对法治的精英主义,将普法从文字层面提升到权利意识层面。在普法的过程中,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不可被忽视。  相似文献   

15.
法治公民的培育是法治建设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二十多年的民主法制建设,我国已经逐步从传统人治国家转向现代法治国家,这一现代化的过程必然离不开法治政府的建构,法治社会的形成和法治公民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胡祥甫 《中国律师》2008,(11):29-31
法治建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正确地执行法律;包括各级国家机关自觉地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包括全体公民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精神、守法意识。律师作为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威 《法制与社会》2012,(28):194-195
目前我国社会改革已经进入深化阶段,社会形势更加纷繁复杂,尤其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民族问题错综复杂现有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难以应对.因此,加快对西部地区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构建法治公民的社会已经成为必然的现实问题.而在依法治国战略的带领下,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所以目前社会矛盾依然尖锐,少数群体事件层出不穷,是因为与现有法治现实体系相配套的法治文化体系依然没有建立,客观存在的制度无法得到主观意识的支持.只有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借用文化的渗透力、指导力,才能带动西部地区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刘同君 《河北法学》2007,25(2):65-69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法治社会为基础,如果不建设法治社会,就不可能形成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内涵的净化与提升,是法治社会高度发展与完善的一种成熟状态.公民的守法行为是实现法律秩序的基本要求,而守法主体精神的塑造则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的基本路径.公民守法的主体意识、理性意识及其对法律的信仰意识是守法主体精神的生成性要素;公民意识的培养、道德精神的塑造、法治理念的确立是守法主体精神的构建性环节.  相似文献   

19.
公民现代法律意识不仅是现代市民社会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条件.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我国虽已如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整体法治建设与公民法律意识培养是不同步的,培养和提升我国公民现代法律意识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理论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构建我国公民意识生成机制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昀  王素平 《河北法学》2003,21(3):125-129
建设法治社会必须培育健全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生成是一个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运行机 制中,在法治目标指引下,在法治建设实践中官员和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应全方 位构建公民意识的生成机制。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 政治,承认并培育市民社会,公正立法与执法,开展公民教育,发展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