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国际经济软法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法”是当前客观存在的国际法律现象。什么是“软法”?法国的马南概括地说,“英、美法学家所说的软法”,就是指“那些倾向于形成但尚未形成规则的未确定的规则和原则”,亦即“敦促性或纲领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当前,有一种观点颇为流行,即对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对于政府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据此,许多人极端地认为只要是法律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行政机关皆不可为,否则就侵犯了公民、法人、组织的权益或者增加了他们的义务,即触犯了“软禁区”。这种定势思维极大地束缚了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应予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软法现象日益受到法学界的关注.“不是应该将软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成为学术界争议的焦点.根据传统的国家法概念,软法因为不具有国家强制力而被排斥在法学研究领域之外.但是,全球化、民主化和信息化的社会发展态势却预示着“法治国”理念下软法对于建设民主法治,促进公域之治由国家管理模式向公共治理模式转型的重要性.于是,“我国的学术界应该如何对待软法”逐渐成为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法?法的基础是什么?在法学发展史上,哲学家们和法学家们对于这些问题的争论,从国家和法律成熟之日起即已开始,延续至几千年,但大体上都徘徊于“法的实然”与“法的应然”之间,在法的二律背反中寻求法的真谛。在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人们对于自然法的意义及其与成文法(人定法)的关系存在着  相似文献   

5.
张晔 《科技与法律》2007,(2):I0010-I0012
问:什么是“网站搜索引擎排名”、“搜索排名”与“搜索结果操纵”的关系是什么? 答:当前,通过网络查找需要的资料,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通的行为。通过“搜索引擎”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所需,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网络生活方式”,对于一个“网民”来说,没有“搜索引擎”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6.
志灵在《中国青年报》撰文认为。官员固然应比普通人显得“更有道德”,但“更有道德”应体现在什么方面,却值得推敲。对于握有公权力的官员来说。其道德感体现在“公德”和“私德”两方面,两者兼顾当然很好,但很多情况下不一定能兼顾,因为“私德”靠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社会舆论来调整,  相似文献   

7.
公域之治中的软法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信息化、民主化与法治化的发展,公共治理的兴起,公域之治中的软法规则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软法是指遵循共同的法律价值,制定或认可主体多元化且不依赖国家强制力实施,但具有一定事实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软法对现实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当下还存在大量的非理性的软法现象,对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构成很大的威胁。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为目标,“认真对待软法”,不断完善软法。为此,当前首先是要转变法律观念,把软法纳入法学的研究视野。软法必须受制于宪政精神与法治原则,实现软法生成与实施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软法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相似文献   

8.
法治漫谈     
“法治”(Ruleof Law)是什么?古今中外,概莫一是。中文“法治”一词最早见于先秦诸子文献。《管子·明法》中有:“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商君书·任法》中有:“任法而治国”。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过“儒”“法”两家关于“人治”与“法治”之外辩。梁启超在1922年出版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分别用“人治主义”和“法治主义”来概括儒、法两家的主张。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利益冲突法”,散见于各部门法中,也散见于部门规章制度里。并未自成一体。重庆法院推出配偶为律师的法院干部“刚性”单方退出机制,又称“物理隔离法”,就是在一些单位无现成上位法律可资适用的背景下,“自觉”规范、借用已有的党纪国法,所形成的防止利益冲突的“回避制度”。由于缺乏系统的利益;中突法呵护,重庆法院之制度创新。究竟会在什么层面上取得多大效果,依然是个问题。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利益冲突法才会实现其立法目的呢?我们不妨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对于人大代表的视察,笔者的观点是:在依法搞好代表“明察”的基础上。多些有实效的“暗访”更好!其理由是:对于“明察”。代表法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二条已经规定得较为明确了,因而其应该是代表视察的主要形式。然而,由于代表“暗访”更能收到实效。因而其应是代表在“明察”基础上的较好补充。为何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11.
“对群众的事能拖就拖、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忙完接待忙考察,忙完计划忙总结,就是没空忙民生忙发展”……面对干部“庸、懒、散、软、拖”的弊病,怎么管、怎么治是个“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栋 《公民与法治》2014,(24):30-31
10元钱能干点什么?对于台州的杨力(化名)来说,10元钱不仅可以让他通过椒江二桥,也可以让他登上报纸出出“风头”。  相似文献   

13.
政法憩园     
《法制与社会》2011,(5):61-61
区别在此 老师:“谁能回答一下,法和律有什么区别?” 女生:“假如我找个律师做男朋友,我妈一定会很高兴的;但假如我找个法师做男朋友,我妈一定会整死我的!”  相似文献   

14.
“务实进取,催人奋进”、“思路清晰,操作性强”、“注重民生,顺应民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亮点颇多,什么是最让代表们欣喜的?对于省人大代表、庐江县科技局副局长郭厚英而言,那莫过于报告中把自主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据新闻媒体报道,位于都阳湖边的江西省湖口县于去年12月开工兴建一条1220米长的防洪大堤。结果,洪水还未到时,“该堤在280米长度范围里全面滑塌,堤面陷落5至6米.堤体向湖中滑移约50米。”为修堤捐过钱的当地老百姓说.这修的是什么鬼堤,是比“豆腐渣”还软的“豆腐脑”工程!  相似文献   

16.
闫兆平 《政府法制》2009,(16):61-62
在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党委号召全体职工紧密联系汾西的实际,开展“热爱汾西、建设家园”的学习讨论活动,讨论的内容是“我最关注什么、我最需要什么、我能为汾西做什么”。这项活动不仅党员干部要积极参加,而且要推广到每一位职工。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两三年,软法主题开始成为我国法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软法研究的兴起,主要是法学界为了回应正在崛起的公共治理对软硬并重的混合法模式的迫切需要。如何探讨建构一套顺应现代法治发展趋势、切合中国实际、有助于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一元多样混合法模式”,是当代法学必须直面的一个重大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当今理论界的软法探讨需要认真进行整理和反省。细加分析,软法所设定的诸多立论依据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而卢曼的社会学理论在此讨论中的引用多属一种“误用”,对其进行全面和准确的理解恰好会对软法的概念起到一种否定性的作用。因此,对这一问题以及与之相关问题的研究应当多结合法律、政治等诸系统的特性进行科学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谦逊乃谦虚而恭谨也。具有谦逊的美德,对于成功的人士至关重要,律师更是如此。孔子云:“刚、木、毅、讷近仁也”,坚定谓之“刚”,质朴谓之“木”,果断谓之“毅”,而“讷”则讷讷寡言,不张扬,为人谦逊。那么,什么叫真正的谦逊,谦逊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谦逊?就这些问题谈一下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1月27日召开的北京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传出消息,该市正在制定的《就业促进条例》将改变名称,“促进”的字眼将消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社德印表示,“促进法一般来说就是‘软法’,有点像倡议书的感觉,因为‘促进’之类的表述总不如‘规定’来得实在、具体。所以今后本市将杜绝诸如促进法这样的软法出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