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光中的《乡愁》已经成为千古名句,酒不能解愁,但也是一种情感寄托方式,日月潭高粱酒的文化是我的一种心情,就如《乡愁》,被酒浇得酣畅淋漓。这是日月潭高粱酒董事林光汉的心情写照。他说,自己在大陆经营台湾日月潭高粱酒颇有感慨,似乎不是在卖酒,而是体会两岸文化,感受两岸情深。  相似文献   

2.
余光中 走好     
正《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个代表两岸"文化共同体"的符号诗在这头诗人在那头台湾的乡愁大陆的痛一首《乡愁》让无数读者认识了余光中。2017年2月14日,享誉两岸的台湾"乡愁诗人"余光中在台湾高雄医院病逝,享年89岁。  相似文献   

3.
金酒 《两岸关系》2012,(6):55-56
为爱金门酒,来寻宝月泉 金门高粱酒是指台湾金门酒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高粱酒,在台湾白酒市场占有率高达80%,依纯粮食固态发酵酿制所特有的自然之味,以其香、醇、甘、洌,得到两岸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年销售额及产量屡创新高。  相似文献   

4.
记得我曾经读过台湾诗人余光中爷爷的一首小诗《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在余爷爷的笔下,乡愁变成了一枚小小的邮票,变成了思念的鸿雁、怀乡的信使。一枚小小的邮票,那多齿的方舟上,不仅抒写着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诗情,也满载着大陆少年的思念啊!   爸爸的邮册里,曾珍藏着一套《台湾风光》的特种邮票,那晶莹剔透、积雪不化的玉山,那湖光山色、四季不同的日月潭,那举世闻名的天祥大瀑布,…  相似文献   

5.
<正>谈起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在台湾,阿里山茶农、日月潭卖茶叶蛋的阿婆和夜市商家一定会侃侃而谈;在大陆,吃着台湾烤肠、喝着珍珠奶茶、畅饮金门高粱酒的人们也会直接有感。两岸经济互补互利,大力促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是祖国大陆的一贯主张,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也是两岸关系前行的必然要求。1987年11月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了融合发展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6.
在白先勇的《台北人》与《纽约客》中普遍存在的乡愁,实际上包括小乡愁、大乡愁与文化乡愁三种类型。这三类乡愁在境界上是有层次之别的,即小乡愁大抵指向“家”,大乡愁多半指向“国”,而文化乡愁更加侧重涵盖广远的“文化传统”,三者之间不仅在景、物、情上存在着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概括这一逐步递进的序列,而且在境界上也存在着由微观到宏观、由具象到抽象这一逐步上升的层级,从而使他的小说创作意蕴丰富、色彩斑斓。  相似文献   

7.
赵畅 《今日浙江》2011,(2):59-59
《现代汉语词典》上说:"乡愁"指"深切思念家乡有忧伤的心情。"乡愁,其实是一种别样情绪,它酿造一些甜蜜和苦涩,却总能带给我们精神上的醉意。于是,油然想及,春节不就是一道浓浓的乡愁吗?它是时间让我们伸向故乡的一双蕴含巨大力量的温暖手掌,  相似文献   

8.
去年以来,在两岸文坛,有两首诗常常被人提及,并经常被放在一起鉴赏比较,这就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和祖国大陆著名铜雕艺术家朱炳仁的《云彩》。余光中先生作为当代诗坛泰斗,闻名遐迩,《乡愁》更是声名远播、童叟皆知。而朱炳仁先生主攻铜雕,在诗坛算是新秀,  相似文献   

9.
<正>我始终相信,当热泪与心声交织一起的时候,我们才体味到他们身上那份难以释怀的乡愁。《现代汉语词典》上说:"乡愁"指"深切思念家乡有忧伤的心情。"乡愁,其实是一种别样情绪,它酿造一些甜蜜和苦  相似文献   

10.
<正>“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这首诗里深深地吐慕着拳拳的游子之心,引起两岸同胞强烈共鸣。乡愁里,蕴含着台湾同胞对亲人同胞的思念、对回归故土的渴望、对两岸统一的期盼。也正是这股乡愁的力量,召唤着一批又一批台湾青年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积极投身到大陆相关省区、特别是福建省热火朝天的乡建乡创事业中;他们是乡村建筑设计师、乡村营造师、村庄规划师、文创设计师、生态“新农人”……他们正努力以自己的兴趣发挥热情和专业与专长,  相似文献   

11.
台湾,曾是课本上的一片绿叶,摇曳在余光中的《乡愁》里,那么的柔弱和遥不可及;台湾,曾是海峡中的一只香蕉,散发着邓丽君的《甜蜜蜜》,那么的香醇和亲切熟悉;为加强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两岸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合作,3月19日,芷江民族艺术团一行16人应台湾大甲镇澜宫董事长颜清标的邀请,赴台参加大甲妈祖观光文化节活动。  相似文献   

12.
2008年6月13日,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为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开启了新的一页。从此,一批批祖国大陆居民踏上了向往已久的梦中宝岛——台湾,观阿里山,游日月潭,逛夜市,品美食。  相似文献   

13.
洪鸿 《台声》2011,(12):16-23
如果说当年余光中这首《乡愁》诗,道尽了当年海峡两岸这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了两岸同胞团圆的心中苦闷,那么今天,在这湾“浅浅的海峡”上空,已然架设了一座“宽宽的、畅顺的大桥”。桥的全称为:“亲情乡情两岸情之桥”;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衷,由保利南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作《乡愁》以音乐作品形式展现在首都保利剧院的舞台上。通过戴玉强、汤灿等代表中国当代声乐水准的艺术家演绎,将《乡愁》一诗中思乡与呼唤祖闰和平统一那种最难表达的浓情,用最高水准的声乐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吴师 《两岸关系》2012,(3):52-54
2月18日至25日,由湖南省台办、常德市政府主办,常德市台办、湖南文理学院、共青团常德市委联合承办的第11届湖湘文化之旅“青春两岸行·桃花源牵手日月潭”活动在台湾举行,来自湖南文理学院的53名大学生及工作人员和岛内台胞,共计7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是继去年8月在常德市举办的“青春两岸行·牵手桃花源”活动的延续和深化,也是“湖湘文化之旅”品牌交流活动开展11年来的首次赴台回访交流。  相似文献   

16.
<正>曾几何时,浅浅的台湾海峡是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浅浅的海峡尽管咫尺之隔,却让人望而却步,如天堑般难以逾越。迈过海峡,踏上回家的路,走了整整38年,或者更长。浅浅的海峡,承载着台湾游子的万般无奈和浓浓的乡愁。正如著名诗人余光中《乡愁》中深切地呼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  相似文献   

17.
廖辉军 《台声》2022,(21):102-103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是脍炙人口的诗作《乡愁》中的一个小段落,由台湾知名学者余光中先生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表面看似简洁明了,实则蕴含深刻,当我读懂时已至中年,诗中就是通过一枚邮票,道出了两岸一家亲的无限乡愁。从少年时代起,我便辗转各地谋生,那时给家里写信是唯一能与母亲联系的方式。每每寄信贴上邮票的时候,我总不由得想起余光中先生这首《乡愁》来,那是对诗作最肤浅的理解。后来,得知母亲那边有个亲人远在台湾,那贴着各种图案邮票的平信,总能辗转千万邮路,  相似文献   

18.
今年的中秋佳节,名为《千里共婵娟——中秋夜·两岸情》电视文艺晚会,于9月16日晚通过卫星同时与两岸观众见面。 这是海峡两岸媒体首次合作,通过卫星双向传送在两岸同时推出的电视晚会。这台中秋晚会由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和台湾电视公司、台湾中国时报社共同举办,分别以上海的外滩、豫园及台北的两厅院广场、日月潭为演出舞台。一个半小时的晚会,计划在  相似文献   

19.
沐泽 《台声》2008,(6):62-69
朦胧,是一种极具思想性的意境。指象征,暗示,幽深的理念,是一种印象,一种潜意识的表达。日月潭的朦胧,也是一种印象,一种幽深。日月潭位于南投县,整个岛内唯一与海洋隔绝的县只有南投县,日月潭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台湾的“心脏”,这个“心脏”聚集了台湾的精华,而精华之中的精华便是由玉山和阿里山涧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的日月潭。昔日的水沙连,因潭景薄雾如纱,水波涟漪而得名。今日的日月潭,充满人文气息又如同诗画般的美丽更让人沉迷其中。  相似文献   

20.
最早读余光中,是他那首著名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面对着一湾浅浅的蓝,却“无处话凄凉”。这是怎样的一种痛啊。余光中,1928年9月9日出生在江苏南京。父亲是福建永春县人,母亲为江苏武进县人氏。少年时期,余光中随着母亲生活在江苏。从小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以及江南水上的润泽,使得余光中的记忆永远留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