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及其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卫平 《湖湘论坛》2010,23(4):109-113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既有不同的指向,又紧密地相关联。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新时期党内民主认识不断提升,树立党内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先锋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党贯彻始终的使命,人民民主不等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部,但发展人民民主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位一体",规定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内在的作用机理。党内民主在影响人民民主发展中显示带动作用,人民民主在促进党内民主发展中显示压力作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由社会民主转向党内民主,是近些年来我国基层民主发展实践的显著态势。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民主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涌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样式。这些基层党组织的实践表明,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和社会基层民主的根本保证;尊重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根本动力;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互动统一,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根本要求。加强党的领导,扩大与规范党务公开,改革与创新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改善与强化党内民主监督等,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以党内民主推动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可以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得到巩固与扩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党内民主的发展来说,发掘和培育民主动力与推进制度化建设同样重要。本文在分析党内民主发展宏观路径体系的基础上,概括了党内民主发展动力的基本含义,提出了"党内民主发展动力系统"的概念。同时,根据来源的不同,把党内民主发展动力系统分为三个构成部分,即党内民主发展的原生性动力、党内民主发展的压力性动力和党内民主发展的主体性动力,并详细论述了这三个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内容、及其对党内民主发展所具有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萌芽、形成、曲折发展以及恢复与创新四个时期。本文在阐明党内民主内涵基础上,进一步对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四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实质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所决定的,是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 政治制度。发展党内民主具有重大意义,必须把握党内民主自身发展规律,找准途径,突破重点,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形式发展党内民 主。  相似文献   

7.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在发展党内民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党内基层民主就是由基层党员在一律平等的原则下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组织内一切重大事务.它涵盖了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民主程序建设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党内基层民主的现状与人们期望的理想状态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应结合基层实际.从提高基层党员的主体地位意识和权利意识.加强和完善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民主程序建设等方面来发展党内基层民主.  相似文献   

8.
李娟  高兰 《桂海论丛》2008,24(3):36-38
党内民主意识指全体党员对于党内民主的主观反映,是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基础。党内民主制度权威的确立、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制度功能的落实都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党内民主意识的支撑。深刻认识党内民主的价值对于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高度重视和发展党内民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依据时代特征和党所面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任务创新党内民主理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党内民主思想,为我们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作出了各自的独创性贡献。回顾与梳理我们党成立以来对党内民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对于进一步推进新时期的党内民主建设,实现党内民主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推进党务公开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党务公开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内在要求,只有推进党务公开,才能进一步扩大党内知情权、深化党内参与权、拓宽党内选择权、加强党内监督权。而党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党内民主的发展。进一步做好党务公开,推进党内民主需要处理好党务公开的速度和效果、党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党务公开与党内民主建设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蓉 《传承》2010,(36):94-95
制度建设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意识是落实党内民主发展举措和实现党内民主制度化的内在动力,它们是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宗旨,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要求,以及党内民主所具有的能够积极推进人民民主的条件和优势,都充分说明了"以党内民主示范带动人民民主"是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12.
马兆亭 《桂海论丛》2009,25(2):53-56
基层乡镇党委"公推直选"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的最新实践成果之一.以基层乡镇党委"公推直选"的典型案例为样本,考察党内基层民主创新发展的生成机制,可以发现,当前在基层党内民主创新中,存在中央与地方、基层的互动、互惠的动力机制;中央和地方、基层的这种互动关系又是在党内现有组织体制内运行的.进而通过这种体制建立起了党内基层民主创新中的控制与传导机制,指导相关党内基层民主创新实践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民主是反腐的重要手段和治本之策;党内民主在中国特色反腐败中具有天然优势和综合效果,是中国特色反腐败的基础。要立足于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重点推进党内选举、党务公开、党内权力制约、党内监督,加快推进党内民主发展进程,以党内民主发展推动反腐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发挥党内民主对遏制腐败的应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选择。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在于:党内民主先于人民民主而建立、党内民主较之于人民民主具有更高的发展程度、依法治国首先应依法治党等。执掌和运作国家政权机关的党的领导干部,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运行的交汇点。构建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是:尝试推行党代表竞选人大代表,坚定地推行地方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主任,建立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15.
当前,从党内民主建设的实际出发.努力创造党内民主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就必须不断深化、创新对党内民主问题的学理研究与实践探索。研究和探索这一问题的重点是。着力从整体上、宏观上切实把握关系党内民主发展全局的七大新范畴体系:即党内纵向民主与横向民主、党内权利民主与权力民主、党内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党内实体民主与程序民主、党内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与党的民主。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化语境,与我国传统政治中的"协商"思想不同。在我国政党建设进程中,协商民主已然是我国党内民主进一步发展的"新推手"。在政治逻辑上,这种协商式党内民主融党内民主与协商民主为一体,具有多元性、公开性、公共性、包容性和参与性等特质,是我国党内民主建设系统性工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要造就党内民主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就要关注党内民主发展的共生性取向,要着重研究并推动党内纵向民主与横向民主的共生,党内权利民主与权力民主的共生,党内上层民主、中层民主与基层民主的共生,党内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共生,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的共生,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共生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进程可归结为三大阶段;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不同,党内民主建设的阶段特点亦不同。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其主题在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目标在于增强党的活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关键在于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现实着力点在于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与党内纪律建设相辅相成,与人民民主具有互动性,与党的建设整体推进相适应,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新时期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党内民主的本质、党的代表大会的标志意义、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基层民主的至关重要性等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
党内民主与党内和谐两者在内涵上具有共同点,在理论上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党内和谐是党内民主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党内民主又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必要途径。要达到实现党内和谐的目标,必须在党内民主建设的具体路径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罗大蒙  周建军 《传承》2010,(6):32-33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通过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路径之一,但党内民主建设本身并不能构成中国实现人民民主的机制,只是为人民民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保证。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带动和促进作用,需要发展党的民主,建立起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之间的衔接机制。只有党内民主与党的民主协同并进,才能更好地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从而在我国建立起完善的、成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