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影响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因素很多 ,主要包括社会因素、人的因素和自身因素等等。深入而系统地研究这些因素 ,对政府更好地引导伊斯兰教与中国相适应 ,对伊斯兰教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社会而发展 ,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和国家一贯倡导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但学术界对具体每种宗教应如何适应社会主义探讨很少."伊儒相通"在历史上对伊斯兰教适应中国社会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面向21世纪、继续阐扬"伊儒相通",是伊斯兰教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与两个文明建设相协调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3.
回族在历史发展中逐渐通用汉语。回族穆斯林借用了一些佛教术语,通过改造、引申等形式,来表达伊斯兰教方面的事物与思想。回族对佛教词汇的借用,是在不违背伊斯兰教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适应,这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科学论断。我国伊斯兰教适应新时代要求,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大势所趋。本文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发展轨迹入手,分析其与中国社会尤其是与中华文化的协调、融合,针对当前应关注的三大突出问题、把握的四个关键环节,提出新时代我国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应遵循的六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纵观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的清真寺基本上是中式建筑风格的清真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宗教界和信教群众对外交往、文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出外留学、工作、朝觐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穆斯林受到阿拉伯伊斯兰教国家的某些礼仪、礼俗的影响,在国内某些地方个别修建了一些阿拉伯样式的清真寺,而且,讲究豪华、超大,脱离实际,铺张浪费,尤其是在新建、改建的清真寺内外,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这些做法不仅脱离了中国社会实际,也有违伊斯兰教的教义,偏离了伊斯兰教崇尚"勤俭"的优良传统和中国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要求。为此,建设中国清真寺不能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符号,注重节俭、实用、量体裁衣,谨防"泛沙化"、"泛阿化"的倾向。同时,还应高度重视清真寺的功能,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始终不移地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  相似文献   

6.
略论伊斯兰教的社会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在中国和世界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社会适应性。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要求出发,分析、认识和把握伊斯兰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于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代时期,留居中国的伊斯兰教徒人数快速增多,唐朝政府对这些留居的伊斯兰教徒采取了相应的民族政策,这对往后的伊斯兰教的发展以及中国的民族政策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宜久 《外交评论》2000,(Z1):53-55
中国和埃及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继7世纪40年代伊斯兰教传入埃及后,约于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传入中国。10世纪70年代,开罗的爱资哈尔清真寺建成,它日益显现出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13世纪中叶,阿拉伯的阿巴斯哈里发王朝(750—1258年)崩溃,埃及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文化、宗教中心。与埃及不同,伊斯兰教在中国流传的最初几个世纪的影响,仍极其有限,明末清初以后,随着穆斯林人口的不断增加,伊斯兰教在中国获得发展的同时,中国的伊斯兰学术文化也相应地有了发展。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埃及对中国伊斯兰学术文化的影响,主要是近代以来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伊斯兰教在上海地区发展的历史回顾,以其中几个清真寺为调查点考察当前上海地区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与宗教活动情况,尤其以伊斯兰教传统节日开斋节作为调查切入点,研究上海地区穆斯林人口的基本构成、生活情况以及宗教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称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儒"成为有着独特品格的群体的代名词,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明末清初形成的"回儒"是回族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伊斯兰教教义的阐释者、弘扬者.他们受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教双重传统熏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的载体和代言人,他们的精神和品格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宗教信仰精神的结合.研究他们的思想和品格的形成有助于我们深入的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的融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自产生以来走过乏数世纪荣辱兴衰的漫漫历程,就其传播的广泛性和对世界的影响性而言,远远超过了其他宗教。如今伊斯兰教已经成为震撼世界的宗教,一种具有独特精神活力的文明。在未来世界发展中,它仍然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和因素。所以,我们有必要认识和了解伊斯兰教完备的信仰体系,以及以宗教意识形态为核心和导向的形神兼具的宗教文化传统。如果把伊斯兰教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什么是支撑这座大厦的梁柱呢?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回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分布,且围清真寺而居。清真寺是我国回族等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也是伊斯兰教在我国传播与分布的象征,同时还承载着伊斯兰文化传承与文物保护的主要功能。随着历代统治者对伊斯兰教内部组织制度的干预和引导,云南省清真寺的管理制度在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自2000年后,云南省各地清真寺新一轮改扩建开始,其管理的世俗化更为凸显,管事民主选举也被提到新的高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伊斯兰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在新疆的产生、发展、演变,是内外多种因素、多重作用的结果,既有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发展变化带来的宗教因素以及新疆社会基础的内部因素影响,也有"双泛""东突""中亚宗教极端主义"等外在因素的作用。充分认识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的渗透问题要把握其历史发展脉络,洞察国际时局发展态势,在定位清楚的基础上,认清地缘政治环境的重要性,警惕大民族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宁夏伊斯兰教基层宗教职业人员的调查发现,宁夏伊斯兰教宗教职业人员队伍的突出问题是:群体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有待提高;内部竞争激烈,队伍不稳定;思想构成复杂,思想认识差异性大;管理不规范,世俗社会的不正当手段侵入这支队伍中。为此,必须强化对其教育培训工作:要清醒地认识伊斯兰教宗教职业人员全员教育培训的紧迫性;要规范教育培训阵地,统一培训教材;要调整相关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坚持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各宗教在中国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伊斯兰教也不例外。实践表明,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承发展的历史,就是在中国化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的历史。中国穆斯林先辈在中国化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遗产和历史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穆斯林要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实践,加强经学思想建设,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致力于我国伊斯兰教在中国化道路上健康传承,行稳致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对回族商业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是重视商业的宗教 ,认为经商是受真主喜爱的职业。伊斯兰教鼓励以经商谋取财富 ,但同时主张服从善行要求和道德规范 ,买卖公平。伊斯兰教对回族群众不仅是宗教信仰体系 ,而且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念 ,对回族经济起着重大影响作用。伊斯兰教对回族商业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伊斯兰教鼓励经商、伊斯兰教重视商业道德及伊斯兰教对利息的态度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王国燕 《工会论坛》2005,11(4):108-109
对伊斯兰教义的曲解和伊斯兰教的极端行为是恐怖主义的宗教根源,全球化对伊斯兰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强烈冲击是恐怖主义的社会根源,西方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伊斯兰恐怖活动的国际根源,巴以冲突是伊斯兰恐怖主义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甘肃省为例,考察了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职业和学业发展状况,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宗教职业教育特点,调查了教职人员的社会控制功能和社会分层与流动情况,评估了宗教职业者在社会治理方面对信教群众的影响。最后,从民族地区社会转型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伊斯兰教职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上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宗教组织是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组织,以伊斯兰教清真寺为例,在宗教组织与历史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其实践逻辑可以归纳为内生价值逻辑即信仰的逻辑、慈善福利的逻辑;外生规范逻辑即参与式发展的逻辑、制度维系和变革的逻辑、利益的逻辑。研究宗教组织的实践逻辑,有助于发挥宗教的积极功能,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新的视角或价值参照。  相似文献   

20.
当今伊斯兰教中道、宽容的宗教形象由于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被曲解,一些对伊斯兰教不正确的言论屡见不鲜,甚至认为伊斯兰教是狭隘的、有强烈排他性质的宗教。基于《古兰经》,对伊斯兰教经典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伊斯兰教的多元包容思想和教义内涵,消除误解,识认伊斯兰教宽容、平和的宗教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