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法治与德治并重,二者不可偏废;法治与德治互补,相得益彰。实施“依法治国”,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实施“以德治国”,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法治与德治共同形成完整统一的治国方略。任何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需要有法律规范提供制度保证,有道德规范提供精神保证。把握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关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回顾历史,中国古代社会是德治社会,儒家传统提倡的“德”,代表了一种成熟完备的道德话语和秩序体系,凝聚古代社会体系的核心价值,支撑中华文明数千年的赓续绵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治国方略,应当充分发挥儒家“德”的价值功能,对之加以辩证扬弃,择善用之,以夯实现代中国法治建设基础。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来看,儒家“德”的价值功用有三个方面,包括提升国家法治的正当性,夯实基层治理的德治基石,塑造个体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治国方略。自从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方略以来,反响强烈,理论界尤其是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界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主要对“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以德治国”能否作为治国基本方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德治与人治及传统德治的关系、如何开发利用传统“德治”思想资源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的主体、如何…  相似文献   

5.
关于法律和道德在治国中的地位和关系 ,我国自古就有争论。古代法儒两家的“法治”与“德治”之争 ,并未能辩证地解决这一问题。当前 ,我们必须将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协调发展 ,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但是在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上,尤其在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的结合上,实践中我们仍然存在着偏颇,认识上也还存在着模糊。因此,明确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就不仅仅是具有一定理论意义,而且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干部政德建设思想,大体上是沿着“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以德治党——以德治干部——干部政德建设”的逻辑规程展开的。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概念,随后作为对依法治国的重要补充,又提出了德治和以德治国的概念。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推进依法治国、以德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党、以德治党。又鉴于党的领导和执政实际上是由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代表党行使领导职能、担负执政职责,所以,以德治党首要和关键的是要以德治干部。以德治干部,就客观上推动形成了江泽民干部政德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8.
“德治”和“法治”是我国传统的治国方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统一治国方略的提出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基本方略的日趋成熟和完善。本文论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统一性 ,论证“法治”和“德治”的统一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客观实际和根本要求的反映 ,并提出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德治思想源远流长,其中注重道德教化观点,以民为本思想,德主刑辅、德刑并用方法,为官立身惟正等传统对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深刻;总结历史上德治传统经验,我们今天坚持以德治国必须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加强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提高党政干部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1.
关于“道德”与“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古今中外,一直争论不休。仅强调“道德”或只注重“法律”的作用都是片面。道德与法律是相互区别的,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道德与法律又是紧密联系的,它们共同作用于国家的治理,不可偏废。在国家治理中,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且法治也是德治的保障;德治和法治又相互作用,德治是法治的思想前提,法治是德治的理性升华。我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在治国中的作用,今年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将“以德治国”明确地提了出来,指出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党的又一项英明决策,是对邓小平理论关于治国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继在党的十五大中提出“依法治国”的治国理论之后,又在2001年1月10日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同时又指出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治国方略的提出其实质:就是把”以德治国”提升到了与“依法治国”同等重要的治国战略地位。这也是“德治、法治并重兼施”在治国历程中意义和作用的一种显现。因此,“德治、法治并重兼施”必将对我们党的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乃至新世纪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从思想建设的范畴来看,“以德治国”在我党治国实践中具有许多重大意义 首先,“以德治国”的提出,可以归结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国家政治经验的总结。翻开我们数千年的治国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规律——中国历代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的政治地位,都十分重视思想道德的教育,甚至看成是治国的根本。在《尚书》里我们可知,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公”就曾有“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的德治论断。从《尚书》中也可知晓,尧、舜、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强调“法治”的同时,要辅之以“德治”。“以德治国”的关键要树“官德”;“以德治国”的基础要对广大公民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以德治国”必须加强公民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德治国"思想是治国方略的创新和完善,德法并举方可长治久安;"以德治国"与现代法治相结合,有着与传统德治根本区别的科学内涵;实施"以德治国"方略,要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立健全社会运行机制;以德治校要求教师以德修己,以德育人.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治国理念以等级制度为基础 ,德治的实质是“辅之于法的人治”。虽然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 ,儒家青睐德治 ,法家崇尚法治 ,但在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政治实践中 ,往往是“阳儒阴法” ,儒法互补的。法治经过现代转换 ,与民主政治相伴而生。社会主义的“德治”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民主关系为基础 ,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全新含义。要从根本上杜绝“人治” ,就必须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康健 《理论前沿》2001,(24):14-16
文章论述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认为道德对法律具有奠基和补充作用 ,法律离不开对道德的原初依赖。从人治到法治的发展体现着历史进步的必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必须否定人治 ,必须实行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 ,切实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明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内涵 ,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补充和加强。要一手抓法治 ,一手抓德治 ,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这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方略的完善和发展。“法”与“德”在国家治理上具有双重作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方面。教育工作者应深刻领会,认真执行,在学校管理中真正做到“以德育人”。  相似文献   

19.
论以德治警     
认真实践“以德治国”重要思想 ,积极实施“以德治警”方略 ,是公安机关贯彻“以德治国”思想之必然 ,是一项事关公安队伍建设全局的战略性工作。实施“以德治警” ,重点要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以德治吏 ;以德育警 ;以德修身 ;以德养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之后,江泽民总书记今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要紧密结合,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标志着新时期我们党的治国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