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为对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对于构成民族重要因素之一的文化,从来就是非常重视研究的。传统民族学对于“文化”的研究更为重视。在欧美一些国家还把民族学称之为文化人类学。在国际上民族学研究中有许多和文化有关的术语,如“文化区”、“文化层”、“文化圈”、“文化中心”、“文化边缘”、“文  相似文献   

2.
排瑶命名制度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学研究中,对于不同文化中个体的命名问题一向就很重视。因为对个体的命名,不同民族往往自成体系,或简或繁,多少都会显示出这一民族文化所着重的价值体系,及其所蕴藏的意义。例如我国《礼记·檀弓》云:“幼名,冠字。”疏:“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即是我国古代为个体命名的一套法则。又如早期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当他在南非布全纳(Bechunaland)旅行时,发现土人称其友人莫法特先生(Mr.Moffat)为“拉·玛丽”(Ra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学”之所以在90年代以来备受民族学界、文化学界关注 ,其缘由一是民族学过去较为欠缺文化研究 ,①而文化学若脱离具体实证对象易流于空泛 ;二是“民族文化学”是一门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边缘性交叉学科 ,它在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文化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中嫁接、孕育而脱胎 ,它尊奉文化人类学为背景学科、母体学科 ,吸收百年来人类学理论精华 ,从中寻找理论解释 ,建构适用于特定对象的研究模式、原则及方法。这一尝试 ,体现了该学科建设参与者在人类学本土化实践中的努力。《民族文化学》 (张文勋、施惟达…  相似文献   

4.
1997年1月18日,云南大学邀请在昆参加“国家教委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第二期)”的部分中青年学者,就云南大学发展人类学民族学,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加强人类学民族学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西南和西部民族学研究等问题进行座谈。来自全国各地的15位学者在座谈会上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云南具有发展人类学民族学的资源和条件,云南大学计划建设民族学重点学科以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服务是有远见的举措,开展区域性学术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有效方法,云南大学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与会者的发言,综合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个人命名制、民族性与多元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命名制是一种文化现象,各民族文化现象无不具有相对性,个人命名制当然不能例外.从任何一个民族的现有命名制度出发去对异民族的命名制度简单比附,以定其优劣,都是错误的做法.每一个民族的命名制都是为适应本民族的社会需要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社会需要不同,其命名制理当互有差别.保持各民族命名制的差异,一方面可以使命名制所反映的社会公认血缘关系与人类的实际生理血缘关系更为接近,因为不管哪个时代人类的婚姻,在本民族内发生的机率总是大于异民族间通婚的机率,保持各民族命名制中的差异,与这种实际的婚姻是吻合的,它可使我们从命名的客观实际上就可以判断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公认血缘关系上的远近,使人类更利于规避近亲通婚.另一方面.多种命名制度的并存有利于避免产生同名现象的困扰.在任何一种语言中,要用有限的音节符号区别出众多的个人,都得接受数学规律的制约.多民族命名法的并存就可以使姓名的结构多样化,命名构成要素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种族、民族、族群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已日益成为当代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任何一个种族、民族或族群都不可能孤立  相似文献   

7.
云南大学的民族学研究早在30年代就开始了。30年代初老一辈的民族学家杨成志、吴文藻等在云南大学从事民族学的教学与研究。1937年,方国瑜教授在云南大学创办“西南文化研究室”,编辑《西南边疆》杂志,出版西南文化研究丛书,虽然在民族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仅只是少数学者的“个人”事业,是一个“冷门专业”。1950年以后,云南大学文科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民族识别与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等工作,他们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党和政府制订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在云南大学的领导与教师中,民族学的地位,如何开展民族学教学与研…  相似文献   

8.
文化人类学与社会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 文化人类学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称“社会人类学”或“民族学”,它研究的文化包括远古的文化及现代的文化,也包括“原始人”的文化与“文明人”的文化,自己的文化及他人的文化。它探索人类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变迁等各种问题,如文化是怎样进化的?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史前文化是怎样的?文化发展、变迁的形式有几种,其规律有哪些?文化何故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文化模式是如何形成的?文化的各种要素,如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信仰文化、艺术文化、礼俗文化、语言文字的起源与演进如何?文化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人类的社会和行为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人类如何适应各自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和人格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文化采借有几种形式?文化变革的模式有几种,如何进行文化变革?文化整合和融合的作用与意义是什么?如何以新文化代替旧文化?……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学研究的课题。人类学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以便更有效地控制、变革社会,使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使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和美满。  相似文献   

9.
黄泽 《思想战线》2000,26(1):51-52
"民族文化学"之所以在90年代以来备受民族学界、文化学界关注,其缘由一是民族学过去较为欠缺文化研究,①而文化学若脱离具体实证对象易流于空泛;二是"民族文化学"是一门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它在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文化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中嫁接、孕育而脱胎,它尊奉文化人类学为背景学科、母体学科,吸收百年来人类学理论精华,从中寻找理论解释,建构适用于特定对象的研究模式、原则及方法.这一尝试,体现了该学科建设参与者在人类学本土化实践中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西南民族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南民族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创时期、民族社会历史语言大调查时期、承上启下的过渡性时期。今后 ,我们必须加大对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 )、民族史、民族语言、民族问题、民族生态学、民族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民族史是研究各个民族的族属渊源、民族形成、文化、各民族间的关系及一切制度的发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而“人类学”(Anthropology)这个字的原意,是“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类本身的来历、演变、发展。这和民族史研究的对象是很近似的。在十九世纪人类学开始成为一门现代科学时,只限于研究“人及人种的学问”,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德国人类学家把它认为是“博物学的一个分科”。在这时,人类学似乎与民族史关系不大。后来,人类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了,除了研究人类种属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2.
美国“民族史学”的发生发展,受到国家行为介入的深刻影响,从一个侧面体现了20世纪美国民族学人类学与历史学之间的“分合“关系,而文化和“他”成为不断发展演变的美国“民族史学”始终关注的主题。进入新世纪以来,前景光明、期待新的发展的美国“民族史学”表现出“多样化与集中化并存”的发展态势。对美国“民族史学”的发展演变进行总体回顾、反思和展望,对于推进美国“民族史学”的认知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民族史学、历史人类学等相关学科建设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今年借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的东风,我国出版、发表了一批有关女性民族学的著作,打破了女性民族学研究领域长期沉寂的局面。然而,领导的重视、学者的投入、群众的积极参与,能否持久、深入?会不会一阵风过后又烟消云散?笔者认为有必要发出呼吁;希望学界同仁重视女性民族学的研究,以促进21世纪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女性民族学,顾名思义,自然是以各民族女性为研究对象和研究本体的科学,既是民族学、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其纵向指从古至今的中外各民族女性,其横向涉及各民族各个时期的女性在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14.
李绍明 《思想战线》2002,28(4):57-58
人类学引进中国已近百年 ,尤其是近 2 0年在我国有了很大发展。传统的人类学包含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和语言学。近来又有了应用人类学。根据我国实际 ,人类学应包含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人类学是一门独立学科 ,目前在我国将其置于社会学之下并不合理 ,应予提升。在明确人类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同时 ,应处理好它与作为一级学科民族学的关系 ,即明确其所含的文化人类学即民族学中的狭义民族学。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Anthropology)与民族学(Ethnology)是比较年轻的学科,大约在19世纪40年代,人类学与民族学才成为独立的学科。在人类学与民族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传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词汇和对“人类学”、“民族学”的界定也不完全一致。以英国、美  相似文献   

16.
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民族或一定地域内的各个人们共同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特点和精神风貌,包括该民族的社会历史、生产活动、生活方式、社交礼仪、宗教信仰以及民族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内容。也即是说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不断发展的轨迹。因此,节日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化娱乐活动,而且“是一种综合文化”,它具有民俗学、民族学、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组建于1934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的国际学术团体,是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界最具影响的世界性组织,汇集了社会、文化、考古、语言和生物人类学家以及致力于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的机构,联合会包括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8.
《思想战线》2011,(2):149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人类学教研室为研究院内设机构。2009年,学校领导决定恢复民族学本科专业招生,民族研究院成为承担主要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的工作部门。为更好地建设、发展民族学专业教学、科研工作,以原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教师队伍为基  相似文献   

19.
任何民族调查研究都是立足于具体民族的社会事实来开展的学术活动。调查者的视角定位不同 ,往往会得到不同的调查研究结论。为此 ,本文从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 )的角度对近年来调查研究中有关不同生境中的民族、当今社会中不同区域内的弱势群体、社会性别与发展以及调查角色的主位与客位等诸多问题在如何选定视角进行定位上进行了探讨 ,同时文中还通过一些调查实例对这一研究方法的实践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近一个世纪以来可谓历经磨难,“生于动荡,立于国难,少壮挫折,中年复兴”是其发展历程的形象概括。尽管如此,中国大陆与海外民族学与人类学学者关于云南的研究亦可算得上是硕果累累,为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留下了十分丰富与宝贵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