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稍微留心一下,“有的”这个词,在有些领导的讲话中用的频率相当高。本来是明摆着的问题,却说成是“有的”问题;本来是张三的问题,却说成是“有的”人的问题;本来是A单位的问题,却偏要说成是“有的”单位的问题。究竟是哪个问题?哪个人?哪个单位?就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2.
知不足常乐     
“知足常乐”这个词儿,如今被许多人挂在了嘴边上,甚至当成座右铭,弄个条幅堂而皇之地张贴在客厅显眼处。其实,对“知足常乐”的内涵,不同人有不同的解法,且“运用之妙,存乎‘异’心”。淡泊名利的人,用它来化解名缰利索的纠缠,展现了一种安贫乐道、泰然自若的胸襟;不思进取的人,则把它当成偷懒耍滑、安于现状的挡箭牌;更有一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用它来作阿Q式的自我解嘲,自我安慰。若干年前,我到过一个被冠以“国家级”称谓的贫困县,接连转了好几个乡,所到之处,连青壮年劳力也没有几个在地里干活的,大都悠闲自得地“靠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句俗语,叫“三分知识,七分人情”,即一个人的成功,三分靠知识,七分靠这个人的处世能力。由此可见处世能力,对一个人走向成功是何等重要。 那么怎样处世才好,是“方”还是“圆”?有的人说是“方”—— 方正不阿、坚持原則,有的人说是“圆”——圆滑乖巧、八面玲珑。其实,偏重“方”和偏重“圆”都是不恰当的,“方”和“圆”乃是与人相交的不可或缺、不可偏废的两大策略。 先说说“方”。 历史上,忠心耿耿的屈原、刚直无私的包拯、清正廉洁的海瑞、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4.
微也足戒     
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崇阳县令发现一库吏从银库中走出来,头巾里藏有一文钱,便要打库吏。库吏不服气,高喊道:“一钱何足道!你能打我,还能杀我吗?”县令挥笔写就“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木锯断,水滴石穿”。遂斩了库吏。“一钱斩吏”的典故,在今天对人们仍有警示作用。然而,时下有些党员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极为放纵,认为“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能奈我何?诸如:有的人打麻将搞赌博,认为是“赌小钱,没关系”;有的人请客送礼,认为是“小意思,构不成行贿”;有的人收受礼品,认为是“小打小闹,微不足道”;有的人收受小额贿赂,认为是“小腐败,不…  相似文献   

5.
现在有一种论调,说是“大道理”不灵了,要解决思想问题必须靠讲“小道理”;有的人一听“大道理”就腻烦,认为“假”;有的不愿讲“大道理”,讲起来也底气不足,或者讲着讲着又穿插上了“小道理”。何谓“大道理”?应该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辟论述,就是为中心和大局服务、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追  相似文献   

6.
到邓小平故居来的人,都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有的是来感受伟人的“灵气”,有的是来探寻中国改革开放的“根”,还有的是来采撷小平同志少年时代的天才火花。每个前来参观的人,都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小平同志的怀念。很多人用写诗,作画、题词、谈话,带纪念品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  相似文献   

7.
推销的秘诀     
纵观国内外众多企业家的发迹史,营销者的经营方式和推销艺术,不能不说是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从“呼拉圈热”谈起几十年前曾在欧美风靡一时而又早被淘汰的“呼拉圈”,前年下半年在我国大中城市一度形成热潮,可是半年不到,很快由热变冷。在某县城,甚至销售“热”尚未形成就冷了下来,前后总共不到一个月时间。在这短短的“呼拉圈热”中,有的经营单位盈利数以万计,赚了一笔钱;有的单位盈利无几,勉强维持门面;有的单位则亏损积压,不得不降价出售。这是为什么?这关键就是“信息差”和“时机差”的问题。在当前风云多变的商品市场竞争中,信息就是财富,时间就是金钱。呼拉圈由热变冷的过程告诉我们:推销一个新产品,要抓“早”抓“快”。谁抓住了信息,赢得了时  相似文献   

8.
一段时期来,干部中出现的“作秀”风使干部的形象受到损害。对于干部到底是“作秀”还是“做事”,人们往往也一时难以区分。所以,即使是真做事的干部,人们也会怀疑其动机。甚至许多干部只要做事,就有人说是“作秀”。有的干部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则被认为他是想往上爬,是“作秀”;有的干部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则被认为是“标新立异”,是“作秀”;  相似文献   

9.
达川地区某预备役师党委“一班人”,严格用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心寄情于工作,献身于事业,是一个能凝聚人心、军心的好班子。 干事业——夙夜在公 师党委“一班人”有一半成员是单身一人在达川,远离家人;有的年过半百,在师职岗位已干了10余个年头;有的是从条件优越的都市调来达川这个边远山区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党建》1994,(9)
还是要靠用坚定的信念团结人民──刘冰与本刊记者一席谈苏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利益观念”日益增强。但共产党人的信念却从某些同志的头脑中悄然退去,’甚至有的人把坚持“信念教育”视为“左”。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该用什么来...  相似文献   

11.
群众公认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党政领导干部的考察、考核、选拔、任用、调整、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群众公认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更不能作为唯一条件。有些基层单位把群众公认原则作简单化的理解和处理,在考察、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干部时,回避矛盾,唯票是瞻,以票取人,导致了干部使用上的一些偏差。在这种导向下,有的干部不敢得罪人,不敢开拓局面,不敢主持公道,以赢得“群众公认”的好结果;有的违反政治原则,拿原则做交易,用透消息、说软话、搞许诺,来获取“群众公认”的票数;有的不把精力用在工作上,而是热衷于牺牲集体利益,用小恩小惠去“关心体贴群众”;有的慷国家之慨,乱发奖金、补贴、福利,甚至私分公款,以取得“群众公认”的好感;更有甚者,拉山头,搞宗派,拉帮结派,以猎取“群众公认”的多数。这些人就像李瑞环同志讲的  相似文献   

12.
我家原住在邵武市水北乡二都大山村。说是“村”,其实只住着一家人——我父母亲和7个女儿。后来,姐姐陆续嫁人,有的从小就送人了,母亲也死了,就住着我和父亲。山上没有莲花,父亲年轻时听人家讲故事,说莲花最纯洁,出于污泥而不染,父亲就把7个女儿都取名“莲”,从一莲叫到七莲。大山村是名不虚传的大山,抬头见山,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相貌和表情来了解人,是“识人”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如把它绝对化,把“识人”变成“相面”,那就大错特错了。晋代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说:看一个人的外表是无法识察其本质的,凭一个人的相貌是不可衡量其能力的。有的人其貌不扬,甚至丑陋,却是千古奇才;有的人虽堂堂仪表,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倘以貌取人,就会造成取者非才或才者非取的后果。三国时,东吴孙权称得上是个善识人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是当前一大热门话题。许多新闻界人士联系自身的实践,总结经验,写成文章,或阐明意义,或详说见解,或谈论体会。文章洋洋洒洒,很像那么回事。然而,真能准确洞察其中“奥妙”,实施舆论监督而获得上佳效果者,却不多,或者很少。有的人“夜过坟场吹口哨”,给自己壮壮胆而已;有的人打肿脸装胖子,自我安慰而已。舆论监督是党中央的号召,是老百姓的渴求,是社会流传的呼声。扶持正气,抑恶扬善,为民说话,替党除弊,舆论监督的作用不可为不大。然而,新闻记者中有多少人视之为畏途,多少人避之唯恐不及,可见舆论监督之难。说舆论监督难,是新闻记者的切身体会。也有初出茅庐而不懂世事深浅者,出于义愤见到一点不平事就想曝光,结果碰了大钉子。且举一例以说明:2000年12月15日《中国青年报》登载一名实习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5.
《求实》1992,(1)
理论班吴昊来稿说,有人把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归纳为“自强不息”,有的归纳为爱国主义,有的归纳为人文主义。这些内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可以说是标榜显赫。然而,这些内容对于其他民族来说何尝不是追求的理想。以上的归纳不具有特性。“精神”一词,指的是一种肯定的价值和内容。当然只有人,才赋予它丰富的内涵。我们常说,“人总应该有点精神”,强调人应该有一点积极上进的精神。总之,精神讲的是“立人”的问题。中华民族精神讲的是富有民族特色的“立人”问题。儒道旨义的重德精神、务实精神、自强精  相似文献   

16.
第一阶段:建党前后,资本主义是罪恶。用社会主义来发展实业。第二阶段:从1922年7月党的二大到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为了适应国共合作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又对中国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对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是有利的。第三阶段:从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党内“左”倾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讲,管理是一门科学;从实践上讲,管理是一门艺术。理论若不能指导实践,那就是夸夸其谈;若不能和实践相结合,则是纸上谈兵。在同等条件下,有的学校蒸蒸日上,有的学校江河日下;同样是校长,有的能让薄弱学校变成强校,有的则使强校变成薄弱学校。究其原因,是领导能力的问题。我们常常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个管理者的成功:领导有方;也常常用四个字来总结一个管理者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少人又说:“成功是成功之母。”两种说法都颇有道理。从失败中,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从而获得成功。恩格斯说:“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失败最有助于学习,从而最有助于成功。可见,“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成功中,同样可以学到如何成功的可贵经验,还能从成功中获得自信,受到激励,多方面地有助于成功。所以马尔兹说:“成功孕育着成功。”可见,“成功是成功之母”。但是,在现实中可以发现:并不是任何时候失败都是成功之母,也不是所有时候成功都是成功之母。只有那些从  相似文献   

19.
艾迪 《党课》2007,(1):104-105
成功是一种奇迹,殊不知,失败往往也预示着一种奇迹。当失败降临到我们头上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的反应常常会是郁闷与映丧,甚至会感到万念俱灰、一蹶不振。可有的人却刚好相反,他们从失败中奋起,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虽不断经历失败,却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屡败屡战,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从失败里创造出了奇迹。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一词,原本是指舞台上的布景或摄影棚里衬托主要事物的景物。如今,这“背景”一词已经演变成了社会上特别是官场上的专用词,指“后台”。这个“后台”又决非等闲之辈。于是,“看背景”就成了官场上某些人的一种“准则”。由此我联想到,近年来不少腐败现象的出现都与重“背景”、看“背景”有关。有的人之所以“官运亨通”,除了其他因素外,不能不说是某些领导看“背景”用人的结果。正是看到了“背景”这种神奇的功效,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才千方百计地打出“我是某某领导的干儿子”、“我和某领导很熟”、“我是×××的儿媳妇”之类的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