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与张学良在1936年四五月间进行的两次肤施会谈,基本上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东北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关系。张学良关于肤施会谈的回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肤施会谈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但还有待挖掘新的史料与深入探讨。张学良给红军的"赠款"最终由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核销",这是张学良所始料未及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1977年,陈立夫在台湾《传记文学》杂志中,公开发表了周恩来的“九月来信”,并注明是民国二十四年九月收到,立即引起质疑,焦点是认为年份有误。经过三年多的争论,赞成陈的观点在台岛占据了上风。我们结合民国史与中共党史的研究成果,用考订的方法甄别,可以确认周恩来的“九月来信”,其实写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9月,台岛舆论维护陈立夫的说法,本质上是为维护国民党当局对西安事变与对张学良所谓“通共”罪的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于周恩来思想研究的状况,对“周恩来精神”、周恩来与中国革命、周恩来与社会建设道路的探索、周恩来的党建和科教思想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4.
张丽荣 《工会论坛》2010,16(4):170-171
张学良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并力促其和平解决,成为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张学良将军自始至终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他既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首倡者,也是独立决策者;亲送蒋介石回南京,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最终画上圆满句号。张学良将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做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相似文献   

5.
专程赴台湾采访和收集张学良史料。自然期望能接触到张学良的亲人。然而,现今在台湾尚健在的张学良的亲人惟有五妹张怀敏了。张怀敏是张作霖六夫人马岳清所生。在台湾的数十年间,张怀敏一直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周恩来在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形成过程中的贡献。1927年底至1928年初,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周恩来,非常注意总结秋收起义和各地武装起义中保存与发展革命力量的经验,以及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较早地提出了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1928年初,周恩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中国的情况与俄国不同,不能在城乡同时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必须有周围武装割据力量的汇合的思想。在1929年的“九月来信”中,他提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的重要论断。这是周恩来总结了中国革命一年多来的实践经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思想的升华。1930年9月,周恩来进一步提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应成为全党中心工作的中心。周恩来这些思想理论观点及其所起的指导作用,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卓越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7.
东北易帜是张学良主政东北后所采取的第一个重大政治决策,是张学良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百般阻挠、维护国家统一的一次壮举.张学良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值得称赞。同时,东北易帜的实现,中国复归统一,也使日本帝国主义自东方会议以来所推行的将东北从中国分离出去的政策受到重挫.  相似文献   

8.
2002年4月,辽宁电视台赴台湾拍摄记录片《张学良》,我作为特邀撰稿人随行。台湾新竹的井上温泉,是我们采访的首选地。  相似文献   

9.
喜闻《周恩来外交学》出版卫岩裴默农新著《周恩来外交学》已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这是当前周恩来研究中特定课题一部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著作,它将有助于推动周恩来研究的继续深化。1949年11月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抗日战争以来十多年,我们积...  相似文献   

10.
论周恩来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同存异思想集中体现着周恩来的外交风格,贯穿于周恩来外交实践的始终。周恩来在其外交生涯中首创求同存异方针,并在新中国外交实践中多次强调和模范践行,创造了多种不同的形式,解决回答了一些重要的原则问题。求同存异思想体现了高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周恩来精神的集中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两国往来之中,领略中国领导人的外交风采 周恩来这个名字.当代法国人并不陌生。1998年,在这位伟人百年诞辰前夕,近百位中法各界人士云集巴黎塞纳河畔的十三区区政府大厅,参加“周恩来与中法关系”研讨会,一道缅怀他的崇高品格和他对中法友好关系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5):F0002-F0002
杨龙,男,1952年生,天津人,法学博士。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治学会理事。曾任南开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观点述要●柳建辉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1998年2月17日至22日,由中宣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国家教委、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主办的“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出席开幕...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家规     
妻子不能到政府任职 邓颖超既是周恩来相濡以沫的伴侣,又是共同奋斗的战友。她从青年时代就投入到革命活动之中,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完全可以胜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但周恩来曾说过:“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职。”1974年筹组四届人大领导班子时,毛泽东曾批准提名邓颖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被周恩来压下来。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与新中国外交队伍的形成骆亦粟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也是新中国外交队伍的创建人。回顾他建立和培养外事队伍的历程,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他作为伟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对新中国外交的巨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即着手培养和储备外事人才1937年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出生的年代,国家正处于危难时期: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军阀处于混战状态,人民苦不堪言。作为奉系军阀的将领,张学良参加了各个军阀之间的各种战争。同时,在与外国列强的接触中,张学良也深深地认识到导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最主要原因是国家的分裂,他的国家统一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张学良的国家统一思想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内涵。其中,"息内争,御外侮"是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内争"是引起"外侮"的主要原因,只有平息"内争",才能抵御"外侮",只有国家统一、人民团结合作,才能形成抵御外敌的统一战线。[1]。他的一生以追求国家统一为目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文化统战思想包涵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彰显着理性价值和工具价值的完美统一。对于周恩来文化统战思想的价值分析,不仅有助于周恩来文化统战思想内涵和作用的全面把握,而且对周恩来文化统战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数字扫描     
由于膀胱癌的折磨,从1974年6月1日起.周恩来不得不告别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的西花厅,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住院治疗.从而开始了伟人生命的最后阶段。周恩来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民生问题在周恩来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周恩来民生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方面。全面阐释和领会周恩来民生思想,对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41年春,周恩来在重庆的一次露天演说中,提到“母亲冷落的坟地还在日占区,自己多么希望能回家乡去清扫坟上的落叶啊”!抗战胜利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从重庆迁到南京的梅园新村。在重庆的送别会上,他对记者说:“36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