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4年4月至1938年6月,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一军一师进入宽甸,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和反日会、自卫队、儿童团等民众抗日组织,收编山林队等民文化合作抗日武装,设立密营、被服厂、后方医院、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领导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丹东红色之旅16项,其中有6项在宽甸:(1)1934年4月,东北抗日联军进入丹东宽北、凤北地区,以天桥沟和和尚帽子山为依托,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2)在宽甸建立了数十处石窟密营,形成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红地盘”;(3)抗联在抗日斗争中,以木棚、密营为依托,度过了一个个“火烤胸前暖,晚吹背…  相似文献   

2.
为了突破日伪军的"铁壁合围"和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领东北抗联一路军北上濛桦,辗转八百多里战略转移,冲破重重险阻,打通了与二路军、三路军的联系,形成了相对有利的战略态势。此次转移既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围剿,使抗联一路军转危为安,又与抗联二路军、三路军联合形成战斗合力,同时灵活的战术战略牵制了敌人,有利于整个东北抗战。  相似文献   

3.
1937年末至1938年6月,日伪以数千人兵力先后向松花江下游地区抗联各军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围剿。抗联各军后方基地遭到严重破坏,游击区和根据地日益缩小,部队大幅度减员。鉴于形势的急剧变化,1938年6月初,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通河县境召开了第八次常委会议。会议决定:北满抗联各军要尽快突破敌人包围,组织人民3、6、9、11各军向西北远征,到黑嫩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斗争。为贯彻会议精神,李兆麟在萝北县梧桐河畔麻花林子召开了有师团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军政干部会议。会后,各部队积极整顿,准备远征。7月末,张中孚随抗联11军领导李景荫、于天放等和3…  相似文献   

4.
1945年4月6日凌晨,在日伪三江省通河县城里响起了爱国仿香江组织劫狱,发动被“矫正”关押受尽酷刑折磨的几百名群众,进行抗日武装起义的激烈枪声.这次起义虽然最后被敌人镇压下去了,但却震担了伪满洲国日伪政权,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不甘屈服的反抗斗争精神,并将永远载入东北人民抗B斗争的光辉史册!起国早在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部队即进入丞河县境内活动,以后抗联四军、六军、八军、九军等部分队伍,也相推到过通河地区,进行抗日活动,给敌人以有力打击.中共北满省委还在通河山里召开过重要会议,抗还各那队在通河按榔沟、…  相似文献   

5.
赵懿春 《世纪桥》2003,(5):32-32
65年前,在抗日的烽火硝烟中,8位抗联女战士在主动担负着掩护大部队转移中,英勇抗击日军袭击,面对敌人合围,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屈,最后毅然背着负伤的战友,投入凶猛暴烈、冰冷刺骨的乌斯浑河,为国捐躯,在中华民族史上,立下了一座傲岸千古的巾帼丰碑。“七七事变”后,为了配合全民族抗战,东北抗日联军各部主动出击,袭扰敌人,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牵制着四五十万日本关东军精锐部队。为了巩固后方,从1937年下半年开  相似文献   

6.
2000年9月一场大雨刚过,为了探访抗联一、二军会师旧址,我们在靖宇县民政局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于家沟山下的新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在湿滑泥泞的山路上艰难行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荒凉的于家沟。  相似文献   

7.
送信 1935年春天,我担任抗联8军的地下交通员。一天,我从秘密联络点收到一封信,需马上送到20里外的另一秘密联络点。 初春的阳光洒落在平坦的黑土地上,刚刚解冻的大车道,地气蒸腾,土质松软,被车轮辗出了一道道很深的沟。  相似文献   

8.
杨靖宇所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军曾在1936年6月和11月,先后进行了具有影响的两次西征,这在抗联一军史上是一个重大事件.一、两次西征之比较第一次西征的具体目的是为了开辟新游击区和贯彻“六三指示信” 的需要.1936年5月中旬,抗联一军领导人杨靖宇在本溪县草河掌山区的汤池沟,召集师以上干部军事会议,会议决定由一师西征,以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为依托,向西发展,将抗日游击区扩展到辽宁中部以至于辽宁西部,并逐步与关内我党领导的武装力  相似文献   

9.
吕勋福 《世纪桥》2010,(14):26-30
<正>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人民抗日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在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从弱到强。其中,抗联第一军建军最早且影响最大。虽然抗联第一军指战员面对着艰难困苦的条件,但在军长杨靖宇率领下,他们转战于林海雪原,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英勇不屈,前赴后继,坚持开展游击战争长达14年之久,歼灭瓦解了大批日伪军,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创造了值得永世纪念、可歌可泣  相似文献   

10.
1 1935年秋,杨靖宇率领的抗联—军部队连续在通化、桓仁一带攻克一些敌伪据点,随后又转移到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袭击日军巡道车,吓得敌人闻风丧胆。驻辑安的日本守备队顾问小樾,为了稳定局势,亲自带兵四处寻找抗联部队,妄图在辑安一举消灭这支抗联队伍。 一天下干,杨司令带领十几个抗联战士来到了马蹄沟南山,打算夜里袭击韭菜园子(今财源村)伪警察所,此消息被汉奸密告。小樾得知后,认为时机已到,马上调动日本守备队和一些伪警察,把马蹄沟南山团团围住,要活捉杨靖  相似文献   

11.
机智脱险     
《世纪桥》2012,(4):61-64
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怎样识别敌人的欺诈而脱险,是抗联将士经常遇到的事。周保中临危不惧、机智脱险的故事,让身边的抗联战士无不称道。抗联战士陶雨峰是那次脱险的亲历者。  相似文献   

12.
伪满时,黑龙江省桦南县有个村镇叫湖南营,驻守着伪兵一个团。 1937年秋,一天夜,抗联六军一师师长马德山率一、二两团,约300多人,攻打湖南营。 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抗联战士们奋力向前,来到城墙下。但敌人疯狂射击,抗联战士未能越过城墙。大部分人马被阻在墙下开阔地的简单工事里;城上、城里不断向城外飞泄炮弹,六军进退两难,伤亡在不断增加。 师长马德山冷静地分析了形势:敌我双方兵员相差无几,但敌火力强,且凭城据守;我在明处,敌在暗处,强攻硬拚,势必招致更大伤亡。遂想起楚汉相争时张良策划“四面楚歌”的故事,即令全体指战员一边注意防护,一边齐声高唱”亲日士兵兄弟们”这支歌:  相似文献   

13.
梁宗仁 《世纪桥》2003,(1):33-33
日伪时期,小兴安岭的帽儿山是抗联六军后防基地,建有被服厂。这座被服厂虽然存在时间很短,只有一年,但是贡献却很大,六军穿戴的统一服装,都出产在这里。 此处附近的老金沟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驻地。当时的临时省委书记冯仲云就在这里领导松花江两岸的抗日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4.
1936年9月,陈翰章指挥东北抗联第二军第五师与日伪军在吉东地区作战。由四团长侯国忠率领第五师一部,与抗联第五军一部组成联合部队,在穆棱县代马沟,对日本关东军第十二师团工兵第十八联队一部乘坐的军用列车伏击,制造了"九·一二"颠覆日军列车事件。  相似文献   

15.
正九一八事变后,由部分原东北军、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76万日军,消灭敌人18万,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也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从抗联中走出的10位开国将军大部分是抗联师团级干部,还有少部分是参加抗联后不久就转入苏联学习或参加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初级干部。少将王明贵(1910-2005),吉林磐石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1,(20):62-64
战争是血腥而惨烈的,在武装到牙齿的强大敌人面前,抗联指战员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其战斗更是异常残酷。天梯血战是在敌人围追下,抗日部队利用地形地物与日伪军进行的一场血战。1938年秋,从抗联第一路军第一师师长程斌投敌后,小鬼子真是得意忘形。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2,(8):62-64
东北抗联的处境是极其险恶的,随时都可能遭到敌人“讨伐”队的突然袭击,同时汉奸特务在日寇的驱使下,也给抗联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危害,所以抗联指战员常常靠智谋和胆识去识别敌人的各种阴谋,与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金策智擒特务就是惊险的一例。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抗B怒潮风起云涌.以夏云杰为首的抗联六军以汤原为中心游击根据地,在下江一带同日寇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汤原广大人民群众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踊跃支前,参军参战,有力地支援了抗联六军的抗日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很气焰,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不顾安危进军需在艰苦的岁月里,抗联部队所用粮食、衣服等军需品大部分都是人民群众无候供给的。1934年春,夏云杰率领汤原游击队在黑金河杨木沟整训。当时部队缺粮,通知美家屯给山里游击队送粮。接到通知后,救国会派4名农民用…  相似文献   

19.
1936年2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东北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表,东北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反日游击队一律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抗联)。到1937年秋,抗联建成11个军,队伍发展到3万余人,并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进行大规模的游击战争。抗联坚持英勇的战斗,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威胁  相似文献   

20.
赵赴 《世纪桥》2004,(6):48-50
一、率队去苏联 1937年冬,赵尚志正在领导北满抗联部队进行激烈的反对日伪冬季"大讨伐"斗争。这时,原抗联第六军二师师长陈绍宾率交通队从苏联回来,传递消息说,他通过抗联第七军与苏联取得了联系。陈向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汇报道:苏联要和日军开战,苏联边防军负责人邀请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到苏联去研究配合行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