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如果党校不姓党,党校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党校姓党天经地义,这是党校与生俱来的基因和永远的标识,也是党校办学经验的最高概括。只有姓党,党校才能更好地完成党赋予的使命。《当代贵州》约我写一篇关于党校的文章,这让我想起了微信圈一个朋友不久前的提问:"习总书记为何特别关注党校?"事实正如这位朋友所见,习近平在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兼中央党校校长期间以及在十八大后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以来,一直都对党校给予特别关注,并针对党校发表了许  相似文献   

2.
崔耀南同志原是中共吉林省委党校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当时校长是王恩茂同志),离休后任省顾委委员,前不久因病去世,享年84岁。噩耗传来,党校广大教职员工,无不为之震动和悲伤。我与崔老接触不多,但耳闻目睹他生前的几件小事,令我难以忘怀。 我是1980年秋调来党校的,那时党校没有固定的校舍,暂在铁北一处破旧的  相似文献   

3.
李桂英 《求贤》2009,(8):8-8
说起来.我也接近共和国的同龄人。在我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帮助我解难、教育我奋进的老领导、老同事。其中最难忘的是三十余年前任一机局党校校长的张焕莲同志。当时,我在某军工企业担任分管政工的副书记,经常被派到党校学习。因为我毕业于天津师院中文系.党校老师经常交给我一些拟简报稿、写黑板报的任务.渐渐地党校领导熟悉了我.并对我产生了良好的印象。1977年,是这位老校长把我从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推荐到局机关.从事党的组织工作。老人家从市委老干部局顾问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每次见到她.总是给我讲革命故事.进行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4.
1984年我正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任理论教育处处长。当年4月9日上午12时,时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的王恩茂同志,要其秘书通知我去他办公室。我到了王书记办公室后,王书记对我说,自治区党委决定,调你去自治区党校任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之后,我在自治区党校工作了5年,对自治区党校有着深厚的感情。自治区党校不仅是培养新疆各民族干部的摇篮,而且是新疆社会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把自治区党校建设成为新疆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不仅是不断提高党校教育水平的重要保证,而且是参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研究,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不断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我自1975年来党校工作,至今已有24年了。这24年是我人生中精力充沛、富有激情的一段时光。因此可以说,我是把一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党校。今天在党校建校扣周年之际,我就自己亲历的党校24年的发展变化谈谈心里话,借此表达自己对党校的美好祝愿。初来党校工作时,校领导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要珍惜在党校工作这个机会,慢慢你会体会到,在党校工作是一种光荣。”这句话我至今都记得,并在24年的工作中,也确实领悟到了这种光荣感。我所领悟到的光荣感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在党校重建的最困难时期,我和大家一起发扬艰…  相似文献   

6.
老悟 《当代工人》2011,(21):5-5
可能,他是来上访讨说法的人中,最难沟通的一位。我跟他的“对话”,是在纸上进行的:他说,我写;他用放大镜看过后再说,我再写。最后,写了满满三页纸。  相似文献   

7.
岁月如流水,弹指一挥间,习仲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然而他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人格风范永铭心田。习仲勋同志生于1913年,为了纪念他的百岁诞辰,现将我所亲历的几件往事写成文,寄哀思,慰英魂。初识习老1975年5月,齐心同志陪同刚刚解除监护的习仲勋同志由北京来到洛阳。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便去看望他们。齐心是习仲勋同志的夫人,是我在中共中央党校(当时称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的同事,我们曾一同被下放到河南省西华县中央党校"五七"干校监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9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逝世20周年纪念日,为了表达对他老人家的无限怀念之情,我收集整理了这组故事。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的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永远是我党全体同志学习的光辉典范。这组故事只是取其沧海一粟而已。有错必纠在我党历史上,毛泽东有很多有错必纠的感人故事。1943年4月,中央党校在整风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一次全面的审干运动。负责这项工作的康生夸大了事实,大搞“逼、供、信”,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毛泽东发现这个问题后,亲自到党校进行了自我批评。他说:我是党校校长,党校…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次,彭真同志对我说:"我爱读诗,但不写诗。诗为心声,是感情的宣泄;诗又是艺术,要写好,没有功底不行。不能说我没有心声、没有感情,只是没有下过功夫,写不好。"他说这话,是中肯的。我曾目睹他读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时的专注与兴奋。他还与我共赏过瞿秋白的诗,并对我逐首讲解诗中的含意和秋白当时的心情,颇有独到见解,使我受益匪浅。至于他说不写诗词,并不确切。至少我见过两首:一首是词,写于1975年5月24日,是在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委党校的领导同志组织专门班子写出了《党校教育学概论》一书,这是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我是很赞赏的。至于要我为这本书写篇序言,本不敢应命,但由于我们是同行,盛情难却,只好答应了。我没有来得及细读全部书稿,但我是这么想的:党校教育作为一个教育领域,专门进行研究,很有必要。特别是根据党的十二大精神,党中央提出党校教育正规化并付诸  相似文献   

11.
指导员     
老指导员姓谢,叫谢瑞安,湖北十堰人,瘦高瘦高的个子,“老三届”毕业生,除了写得一手清秀的好字外,还写得一手上好的文章,由于他会写,所以他当过团政治处的组织干事,并经常有文章见诸报端。我和他的相知相识,是我从新兵连结束之后开始的。确切的说,是一封检讨使他发现了我这个“  相似文献   

12.
程强 《兵团党校学报》2013,(4):66-67,73
听到兵团党校要进行30年校庆的消息,我不禁浑身一热,高兴和激动的心情难以表述。作为兵团党校建校后即秋季招生的首期理论班学员,在两年学满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同熟悉党校或是在党校学习过的同志、朋友一起谈到党校,我就会感到亲切、表现激动。正如党校前任常务副校长蔡志远所言:你有一种深厚的党校情结。这话讲得中肯、生动,也毫不过份。自党校毕业,除留在兵团党校工作两年之外,我基本都是在兵团机关的几个部门工作,这中间也不乏重回党校的机会,有的是团师级干部的定期培训,有的是学习党的代表大会(从十四大到十七大)精神的专题  相似文献   

13.
刚刚庆祝过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又迎来了太原市委党校建校五十周年。双喜临门,心潮澎湃。我1950年参加工作,1952年入党,在岗43年。三进中央党校,三进省委党校,四进市委党校,而且从1985年起又调入太原市委党校工作8年,直至退休。对党校,特别是太原市委党校,更多一份亲情。我深深地感到,党校是我前进路上的加油站,每受一次党校教育,都像一次充电,全身心都充满活力。我还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太原市委党校从创建发展,恢复到正规化教育以至现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能经风雨的特别能战斗的党员干部队伍,他们在太原市的改革开放和各…  相似文献   

14.
石训 《学习论坛》2002,(10):78-79
一、党校历史上教学方针的三次变化我是 195 4年来党校学习的 ,后来到党校工作 ,过去有些事印象很深 ,现在写下来留给后人研究历史作参考也许有益。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组织进城 ,随着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各级党校也纷纷建立和发展起来。河南省委党校就是随着大别山区、豫皖苏区、睢杞太区、冀鲁豫区、太行区、太岳区、桐柏区、豫西区等党组织的变化而于 194 9年 7月 1日在开封成立。后随着平原省的撤销迁至新乡。那时期的教学方针是写在墙上的十六个大字 :“学习理论 ,提高认识 ,联系实际 ,改造思想。”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全校工作人员和学员把…  相似文献   

15.
党校,是青年人成长的摇篮,党校,是青年干部充电的加油站,党校,是党员干部终身修炼的驿站。党校给我们理想、信念,给我们智慧、力量,给我们插上飞向蓝天的翅膀。让我们找准了人生奋斗的坐标,使我们在旅途中有了闪光、有了收获、实现了人生价值。回首往事,有了一份回报了党校及老师培养的自豪感,一种感恩之心,永驻在心间。我是1985年参加成人高考,考取了兵团党校,同年9月我踏进了党校深造的大门,两年的脱产培  相似文献   

16.
王怀远同志是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兼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校长。他对党校工作非常重视。这里发表的是他在全省党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相似文献   

17.
正陈艺兄的又一本书画集将要与大家见面了,他要我写一二百字的观感,我既愧拙腕无能,又禁不住慨然而喜,觉得应为老朋友击节称快而写上一二。令我慨然的是:他能在冗务缠身的情况下,孜孜矻矻,未尝稍懈艺事,人之所以能以翰墨行名于当时者,没有不成于勤艰,所谓得之于勤,而发之于精,才会成果迭见。令我称喜的是,他不仅写  相似文献   

18.
写春联     
<正>又到过春节了,又有很多人找到我,让我帮着写春联,我很乐意地书写着一幅幅。每当帮助别人写春联的时候,我便会想起了父亲母亲,我把帮助别人写春联,当作对父亲母亲的一种怀念,也是对那些过春节记忆的一种怀旧。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写得一手好字。因此,每逢过年,谁家孩子结婚,都会请他写对联。父亲也是乐此不疲,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我有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希望能参加学校的学生业余党校的学习,更多地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早日加入党组织。可是,我看到一些同学参加了业余党校的学习,但加入党组织的并不多。那么,参加业余党校的学习还有什么必要呢?怎样才能尽早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希望您能给我谈谈。  相似文献   

20.
走近许振超     
我认识许振超有一年多了,也写了一批关于他的报道,但我感觉真正走近他,却是在今年2月。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我来到许振超家里。他的妻子许金文大姐从书橱中间一个带着锁的小抽屉里面,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巴掌大的小红本对我说,你只要看看它,写振超就能有感觉了。 那是一个很旧的笔记本。扉页的正中问用大红戳印着:市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