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分子所追寻的"民主"观有明显的变化,"民主"的内涵由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观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这种转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西方文明的怀疑与反思;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的批判。这个转变说明社会主义民主观不是西方民主的机械转述,亦不是西方民主思想的简单再现,而是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厘清这个转变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观提供了历史逻辑和历史支撑。  相似文献   

2.
发生在80年前的五四运动,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历史意义,就是举起了民主的旗帜。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高高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带领人民群众为争取人民民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一、中国共产党对五四民主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提出的民主,锋芒所向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推翻清朝…  相似文献   

3.
舒芜的这本文章精选集 ,是他 50余年来关于文化、思想与哲学等方面思索的成果。这些成果的产生过程 ,从一个典型侧面反映了 50余年来中国思想战线、文艺战线的曲折历程 ,尤其是映照了在“左”倾政策之下 ,文艺运动非理性之面相。因此 ,可将此书当作研究当代思想运动史、文艺运动史的有价值的辅助材料。建国前与建国后的文章 ,在本书中大约各占一半。建国前选入的重要文章有《论主观》。这篇曾被称之为“属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文艺思想”的长篇论文 ,其中心论点是提倡“发扬主观”。这是用哲学语言 ,在表达五四以来所倡导的个…  相似文献   

4.
史学著作有散论式的类型,如孟森的《心史丛刊》对事案人物,能举引详确,究实释疑,向为研究者所重。此处不想比附,然陈漱渝的这部《五四文坛鳞爪》,却是可读的。是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题为“五四风云话前驱”,主要介绍几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者的功业。另有一篇关于在台湾的“五四”人物评论“五四”的史料文章,是可资参考的。第二部分题为“是非恩怨重评说”,从中倒可看出现代文坛上  相似文献   

5.
前奏 1953年12月27日晚.一列专列载着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悄然驶出北京站,向南疾驰而去。专列的目的地是杭州.他到杭州是进行一项重要的工作——主持起草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相似文献   

6.
对五四民主启蒙运动的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华文 《理论学刊》2001,1(1):83-86
五四民主启蒙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以空前的规模、浩大的声势倡导和宣传了民主观念和思想 ,使整个中国的意识形态一度浸透了民主的色彩 ;它又突破和超越了清末以来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 ,着力凸现了“个性解放”和“民权政治”的民主内涵。同时 ,由于受制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民主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认识水平 ,五四民主启蒙运动又明显地存在着民主理论建构不足的缺憾  相似文献   

7.
赵毅 《红岩春秋》2014,(8):72-74
正抗战胜利后,在全国颇有影响的进步刊物《民主》周刊是一本政治性很强的刊物,主要报道当时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此外还有一周时事述评、一周大事记、随笔、各地通讯等内容。《民主》周刊从1945年10月13日创刊至1946年10月30日被迫停刊,共出版了54期,尽管只有1年多时间,但她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年来有志之士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过程,对于揭露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政治阴谋、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起到了积极作用。承续《生活》周刊揭穿蒋内战阴谋关于《民主》周刊,不得不  相似文献   

8.
从思潮的兴起到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存在经历了选择、争论、探索等一系列艰难的过程。倘若要追溯这一过程的真正源头的话,就不能不探究五四时期社会主义在中国兴起的社会条件、选择过程和科学认识等内在历史因素。杨慧清这本学术著作,较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在五四时期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过程。全书分为上中下3篇,各篇另分若干章节。上篇“社会主义选择”,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思潮是如何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大致内容、有关社会主义的几次争论、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进步知识分子民主观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进步知识分子民主观新探朱志敏五四时期进步知识分子的民主观念及其演变,是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第一批共产主义者形成之历史的重要因素,因此是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已出现一些新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同时五四运动又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隆重纪念五四运动抓周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中华英才半月刊社组织摄制了10集大型系列专题片《青春中国》。该片以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和重要史实,反映五四精神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为更好地阐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民主与科学内涵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的先驱者们,高张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前所未有的战斗姿态及重大建树,形成了至今仍为人们乐道的五四精神和五四传统。它不仅直接影响尔后的青年运动,而且也昭示了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新导向,意义是十分深远的。众所周知,五四时期既包括1919年发生的反帝爱...  相似文献   

12.
对民主观念的理解我们要走出以下五大误区民主不是“为民求主”、“为民作主”,而是人民作主;民主不是多数压制少数,而是多数尊重和保护少数;民主不是否定个人,而是弘扬个人;民主不是只讲权利,而是也讲义务;民主不是追求最优的求全机制,而是保证满意的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7,(3)
从历史上看,关于"人民的统治"这一民主的基本含义,人们并没有多少分歧,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却对于"人民"的含义以及人民如何当家作主有着很不相同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基础,同时吸收借鉴了中外民主思想的有益成分。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内涵,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李永清 《发展论坛》2002,(10):80-80
从一定角度看,民主包含实体民主和程序民主两个方面。实体民主侧重于民主的价值判断,程序民主侧重于民主的运行步骤,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体民主规定着民主发展的方向,而程序民主则对实体民主的实现起着保障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对实体民主颇为重视,对程序民主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这一点在我国民主政治理论研究中尤为明显。实际上相对我国目前的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而言,程序民主更应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课题。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是高度民主,其基本内容之一就是民主法制化它不仅包…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学派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广泛传播,伴随着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和各种方案的实施,全部改造或根本改造中国社会也成为民主革命派人士的共识。加之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革命派人士对马克思阶级观点进行了解读,以探寻中国社会改造的途径——阶级斗争,并在与质疑者的论辩中,阐释了中国进行阶级斗争的必要性及阶级斗争的实践形式。但囿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他们着重从"单纯经济的理论"上解读马克思阶级观点,忽略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中所包含的"政治的理论"的逻辑即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11,(2):48-48
《尚书》最早称为《书》。“书”本是竹简的泛称,商周时期,人们在竹简上写字记事,一根竹简上只能写一行字,字数多了,就分为几个竹简写,然后用丝带或者熟牛皮绳编连起来,这就是古代的“书”。  相似文献   

17.
民主法治观念是公民对民主法治的正确理解,司法公正是法的公平与正义的一般概念在司法活动中的体现.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实现司法公正的社会文化基础.全社会民主法治观念的增强,必将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 ,从一定角度看 ,民主包含实体民主和程序民主两个方面。实体民主侧重于民主的价值判断 ,程序民主侧重于民主的运行步骤 ,两者相辅相承 ,缺一不可 ,实体民主规定着民主发展的方向 ,而程序民主则对实体民主的实现起着保障作用。长期以来 ,人们对实体民主颇为重视 ,对程序民主的研究却相对薄弱 ,这一点在我国民主政治理论研究中尤为明显。实际上 ,相对我国目前的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而言 ,程序民主更应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课题。之所以这么说 ,是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是高度民主 ,其基本内容之一就是民主法…  相似文献   

19.
五四民主精神对中国文化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改造国民主奴根性,塑造中国文化转型的主体:批判封建专制文化,明确中国文化转型的民主化方向;引入优秀的国外文化,提供中国文化转型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党建文汇》2010,(4):4-4
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时刻——3月14日,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按下表决器,亿万人民关注的《选举法(修正案)》获得通过。这一刻,成为我国选兴趣制度向前迈进、不断完善的见证,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