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总量由增转减是中国百年未有之人口大变局,人口负增长将深刻改变中国新发展格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国情。作为21世纪世界性现象的人口负增长,在中国语境下呈现“进入早、发展快、程度深、回弹慢”等明显特点,将引发人口经济社会重大风险的加速积聚与释放,国家决策窗口期随之高度压缩。人口负增长的中国式应对,既蕴含视角转换,以化解“马尔萨斯制约”探索内在建构型人口负增长的多重影响效应,发展世界人口负增长的中国话语体系;也强调前瞻思路,包括数量上预警累积程度、结构上判断综合效应、宏观上把握机遇挑战、微观上细化生命历程、时间上测算发展阶段、空间上分解回旋余地等;还秉持积极理念,构筑战略定位、制度安排、核心任务、行动策略和创新治理的整体框架,为世界应对人口负增长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青少年犯罪及其治理对策周振想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二亿人口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1995年抽样调查,中国25岁以下的人口约有563,000,000人,占全国人口的47%;其中14岁至25岁的人口约240,000,000人,占全国人口...  相似文献   

3.
人口发展功能区理论是根据中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状况,结合中国地区间不同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情况和发展潜力,提出将中国分为人口限制区、人口疏散(收缩)区、人口稳定区、人口集聚区,因地制宜开展人口工作,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发展理论。人口发展功能区理论的提出和实施必将为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挑战,同时为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完善和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工作依据。汶川地震灾区的人口重建工作可以作为人口发展功能区理论在实践中的试点和检验,也为中国人口生育政策今后的走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口负增长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需重点考察人口负增长时代的突出特点及其战略应对问题。研究显示,人口负增长时代我国人口总量减少逐步加速、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老化、婚姻家庭特征更加多元、人口地区聚集和收缩并存、人口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素质水平持续提升。为有效应对人口负增长的影响,需要加快推进人口发展理念转变、加快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负增长时代的人口监测预警体系、多措并举促进人口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人口一直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新时代,推进十四亿多人口规模的现代化不仅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发展格局。如今,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转型与变革中,人口结构呈现新形势、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迁移流动加速等特征凸显。因此,需要立足国情,利用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比较优势,逐步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个农业和人口大国,全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特别是大城市,其中大部人长期与子女处于分离状态,由此便产生了“留守子女”问题,由于他们不能得到很好的关爱,他们的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以及思想素质普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加强对“留守子女”教育的关注,将有利于中国农村人口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思想放谈     
要使进城农民工真正成为城镇居民,绝不是改变一下户籍那么简单。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完成人口的城镇化。要合理引导人口流向,既要采取措施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所在地逐步安家落户。又要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口减少是人口外流和生育率下降双重作用的结果,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对农村生育形势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使用2000、2010、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对比分析农村人口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演变的研究结果发现,农村生育率始终高于全国,但农村生育模式在21世纪发生了急剧变化,农村年轻女性的多孩生育比例提高,农村生育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人口负增长时代需要更加保障乡村女性的生育及其他各项权益,通过分类实施的方式保障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农村家庭完成生育意愿,实现人口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毛泽东人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又是邓小平人口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本文将对毛泽东人口思想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作些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人口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对西方学者人口思想的批判借鉴,而且是结合中国人口问题的实际与时代要求,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创造性发展。这一发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的突破。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应节制人口生育“节制生育”最早是由马尔萨斯等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所提出的思想主张。马克思后来认为,马尔萨斯等人提出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只是主张让穷人节制生育的思想,其本质和目的都是反动的,因而对它进行过批判。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思想理论界和舆论宣传上,人们根据马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