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增强,多学科研究也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各专家学者也开始研究起高等教育的多学科问题。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可对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内涵、必要性及所面临困境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为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改革,在学位制度、引进人才、教学模式、留学生政策上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并通过实施海外项目、远程教育等方式实现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我国应借鉴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制度措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本文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基本环节,作为提高教育质量,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进入以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为重点的发展阶段。本文以马丁?屈罗教授"地位的分析"一文为切入点,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地位分层的形成因素及其在高等教育扩张、稳定、紧缩等不同状态下如何变化。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探讨了马丁?屈罗高等教育地位分层观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现状的基础上,预测未来1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及其变化,即研究生教育、普通本专科教育和成人本专科教育在高等教育总规模中的构成和变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从当前到2015年及到2020年,研究生的年均增长率在3.3%左右,普通本专科生的年均增长率不到2%,而成人本专科生则呈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6.
基于1977-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录取人数、人均GDP等数据,根据经济增长与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录取人数)的相关关系,运用曲线估计的方法对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规模进行预测。根据2005年至2011年的高校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应届高中毕业生人数等数据,运用Mingat Alain和Jeepeng Tan提出的ED(高等教育潜在规模公式)分析当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潜在规模,发现普通高等教育实际规模尚未达到潜在规模。同时,基于明瑟收益率的视角,分析在普通高等教育尚未达到潜在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成人高等教育所特有的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决定了其具有普通高等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并在我国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新的世纪,随着社会的变革,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成人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密切相关的。国际上依据高等教育适龄青年入学率将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精英教育阶段——入学率在15%以下。大众教育阶段——入学率在15%-50%之间,普及教育阶段——入学率在50%以上。这一划分通常被作为国际通行指数,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00年,“积极稳定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1%左右,到2010年,“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这一目标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已接近或正在迈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从目前的状况看,我国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必须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坚持创新。创新是发展的生命线 ,是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必须从实际出发 ,面向未来 ,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政府公共财力不足引发了对民办高等教育的需求,制度变革为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公办民办高校共同发展.塑造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体系,要淡化公办与民办高等教育之间的界限,加强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资源共享,提供适当财政资助,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公平引导公办民办高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提升高校软实力 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高等教育在基本实现大众化之后,需要实施发展模式的转换,由以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向以内涵式发展为主,从关注硬指标的显性增长转向致力于软实力的内在提升。提升高校软实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弘扬大学精神,繁荣校园文化;明确办学定位,完善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大众化背景下地方高校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众化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内部,存在着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种不同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徘徊于两种教育体系之间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必须十分鲜明地确立大众化的发展路径和价值原则,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以实用性与应用性知识教育为主、以市场导向为主的发展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校领导干部的素质与高校的发展紧密相关。一批优秀的高素质的高校领导干部必然会带出一批优秀的高水平的高等学校。反之 ,亦然。所以 ,当务之急是要努力提高高校领导干部素质使我国的高等学校尽快地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4.
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潮流,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从多维视角探寻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之道,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的现状 ,借鉴兄弟院校改革探索的新经验 ,2 0 0 4年 6月 4日至 6月 1 2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 2 4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和第 2 1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对浙江省、山东省、辽宁省和湖北省内的近 4 0所高等院校进行了为期 9天的学习考察活动。学员们通过考察学习 ,耳闻目睹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辉煌成绩 ,了解了兄弟院校在学校发展、制度创新、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拓展了思路。  一、各地政府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 ,努力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辽宁、浙江、…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创新的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都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提供了很多新的机遇。这些机遇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带来新的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末,世界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现象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0世纪末,已经形成了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的金融全球化,由世界贸易组织推动的自由贸易全球化,跨国公司推动的投资全球化和通过互联网推动的信息全球化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8.
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体现不同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美国的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两者都为实现美国高质量的教育目标贡献了力量.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和谐共存的高等教育体系确保了美国教育的世界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9.
深入了解西部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4日-11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2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广西考察团对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调研活动。围绕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人事制度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学生管理创新与思想道德教育以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等方面内容,先后考察了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广西中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七所不同类型的高校,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近几年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圆满完成了…  相似文献   

20.
现代高等教育有三项主要功能,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人们对高等教育这三项功能的认识、确立,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社会里,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人才,其主要途径就是教学。当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社会对高等学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包括:要求高等学校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要求高等教育能够直接地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等等。高等学校为了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