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谢瑞琴 《法制与社会》2012,(28):252-253
毒品,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宁,毒品问题已成为困扰社会的严重问题之一.目前,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威胁.由于毒品犯罪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毒品犯罪在我国将会长期存在.本文就针对现阶段我国毒品犯罪的基本态势,证据应用的相关问题及毒品犯罪的影响作分析,并对毒品犯罪防治的具体措施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毒瘤与顽疾。毒品不仅严重损害吸食者的身体健康,还损害其家庭及其他社会关系,往往酿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此外,毒品亦是滋生暴力、违法与犯罪的主要源头,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增添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关注毒品问题,惩治毒品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全球毒品泛滥与犯罪的主要特点与趋势根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对全球毒品状况的报告,可以发现,近年世界毒品滥用与犯罪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毒品数量与滥用人口仍然呈持续上升趋势。在上世纪90年代末  相似文献   

3.
毒品犯罪作为严重刑事犯罪不仅危害公民身心健康,还易诱发其他刑事犯罪,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稳定有极大危害。黄岛区检察院对近三年黄岛区查办的毒品犯罪案件进行调研,以掌握毒品犯罪的特点、成因等,分析新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以便为采取有效对策遏制其发展和蔓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毒品犯罪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重庆作为西南重镇,长期受“金三角”地区的毒害,毒品犯罪形势严峻.本文通过搜集2003-2014年重庆市毒品犯罪的相关数据,分析了重庆市毒品犯罪的特点并从控制毒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提出了预防毒品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毒品犯罪的发展,犯罪手段不断提高,新型毒品犯罪成为毒品犯罪研究的新课题。我国对新型毒品犯罪的立法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缺陷,由于毒品犯罪的特殊性,毒品犯罪不应仅仅从刑事立法上予以规制,还需要从刑事司法、刑事理念以及社会控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国毒品犯罪死刑的概况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初期我国大规模的禁毒运动成效显著,长期是“无毒国”,无需对毒品犯罪规定死刑。改革开放后,鉴于毒品泛滥、社会危害加剧的新形势,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对毒品犯罪始规定死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并受国际社会废除死刑潮流的影响,我国对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立场演变为既保留死刑又限制其适用。从毒品犯罪市场化、准组织化的现实来看,刑罚轻重应与毒品犯罪的利益、风险相适应。还应通过医疗技术、替代药物、帮助吸毒者回归正当的社会生活、加强国际合作等举措,更好地发挥社会措施对刑罚的替代作用,尽可能切断毒品犯罪的经济根源,从而限制和减少毒品犯罪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7.
毒品犯罪作为一种全球性犯罪,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为打击毒品犯罪,我国制订了一系列方案,在毒品犯罪的各个环节布下天罗地网,以期彻底消除毒品危害.然而,在毒品犯罪侦查领域,因毒品犯罪的特殊性导致公安机关在犯罪侦查过程中步履艰难,而作为其中一项较为行之有效的诱惑侦查又饱受质疑.因此,本文将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探求完善我国诱惑侦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我国由新型毒品所引发的社会危害日趋严重,不仅诱发了大量刑事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也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新型毒品的泛滥与国家惩处此类犯罪活动所面临的司法困境密切相关。笔者以此为切入点,论述了由于立法上的不足导致对新型毒品犯罪查处和打击不力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并重点探讨了如何完善打击新型毒品犯罪相关司法解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娱乐圈毒品犯罪屡见不鲜,毒品犯罪相关问题不断出现在公众眼前。随着大量毒品流入国内,毒品数量居高不下,涉毒人数普遍增多,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不断出现,毒品犯罪率逐年增长,我国面临的毒品犯罪形势越来越严峻。分析毒品犯罪现实问题,研究毒品犯罪相关法律规定,提出毒品犯罪防治对策,有助于打击我国毒品犯罪,帮助人们远离毒品诱惑,建立安全无害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毒品在全球泛滥,危害着人类安全;吸毒耗费了巨额财富,禁毒需要大量资金,毒品影响着各国经济发展。同时,制毒、贩毒助长国际恐怖活动的蔓延,使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毒品引发了各种犯罪与社会不稳定因素。冷战后国际禁毒合作加强,但由于毒品问题的跨国性、复杂性,毒品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1.
毒品在全球泛滥,危害着人类安全;吸毒耗费了巨额财富,禁毒需要大量资金,毒品影响着各国经济发展。同时,制毒、贩毒助长国际恐怖活动的蔓延,使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毒品引发了各种犯罪与社会不稳定因素。冷战后国际禁毒合作加强,但由于毒品问题的跨国性、复杂性,毒品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2.
倪松华 《法制与社会》2012,(18):288-290
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未成年人毒品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的预防研究,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今后发展的大问题.本文试从瑞安市人民法院已审结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特征出发,简析未成年人涉毒品犯罪的成因,从而提出如何防范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犯罪学的角度,根据毒品犯罪的特征,可以将毒品犯罪区分为五种,即:作为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毒品原植物大规模种植行为;作为有组织犯罪的毒品生产、制造和销售行为;作为街头犯罪的毒品零售行为和毒品原植物零星种植行为;作为白领犯罪的洗(毒)钱行为;作为无被害人犯罪的滥用毒品行为。基于犯罪性质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限制与废除的主要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犯罪不属于刑法中的最严重罪行,不应当设置死刑规定,已为联合国人权公约明确肯定。我国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实施以来,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被空前严格限制。毒品犯罪死刑限制和废除是未来我国刑法发展的方向,但拘于严峻的毒品犯罪和滥用形势、国民对毒品及其危害的"非理性、妖魔化"的认识,以及重刑主义的传统,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毒品犯罪死刑的限制和废除之路,障碍重重。为积极推进毒品犯罪死刑的进一步限制与废除,我们有必要从观念上明确毒品犯罪不应当属于刑法中"最严重的罪行";要科学看待毒品犯罪生成机理及死刑对毒品犯罪预防的有限性;要坚持以司法改革为中心,从司法上积极推进毒品犯罪死刑的限制与废除。  相似文献   

15.
受国际毒潮的渗透和影响,我国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来势凶猛、发展迅速,社会危害日显突出新型毒品制贩犯罪活动呈现出国际化、现代化等特征。造成新型毒品日益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制造新型毒品的原材料易购、制造工艺简单、新型毒品的科技含量日益加强,而娱乐场所为新型毒品犯罪提供了理想的温床。对此,应广泛深入的发动群众,拓展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依法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加快科技强警的步伐,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毒品犯罪死刑制度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强化——受到节制"的发展历程;在毒品制度的多样性方面,也经历了"多样化——单一化——多样化"的过程;在制度的执行力方面,改革开放之前的制度执行力处于鼎盛时期,改革开放之后则有所松弛,近年来有一定的改善,但由于毒品现象的复杂化,这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毒品制度逐渐由大一统的格局走向了多样化,各地的有益探索逐渐赢得了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毒品犯罪死刑制度与国情之间的关系方面,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即毒品犯罪死刑制度与毒品犯罪的形势、国家与社会抗制毒品犯罪的能力、非刑法措施的完备性、毒品现象造成的社会危害等经验层面的因素相关;至于民众对毒品现象的态度,是经验因素在社会心理层面的反映,与经验层面的要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谢曦 《法制与社会》2013,(15):70-71
毒品犯罪是一个多发性的普通犯罪,但是目前我国立法并没有给毒品犯罪作一个明确的定义。尤其是随着新型毒品的出现,毒品犯罪也不断涌现新的特点,而且呈泛滥之势,若不加以适宜的遏制,有可能会成为新的社会动乱因子。为此,本文将对毒品犯罪的概念、目前我国毒品犯罪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遏制毒品犯罪的法律建议,以期在司法实务中对防范和打击毒品犯罪活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天然毒品还是经加工或者合成的毒品,在最终进入市场、产生实际危害社会的结果之前,大多要经过运输这一途径,因而运输毒品是毒品犯罪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故许多国家将运输毒品行为纳入到走私毒品、贩卖毒品的行为中进行打击,亦有部分国家单独规定了运输毒品罪(但具体表述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我国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大,传统的毒品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然而,新型毒品的出现,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毒品,破坏国家的稳定,并对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的危害。对此,我们应认真分析新型毒品犯罪的特点以及犯罪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国家立法和对新型毒品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20.
吸毒者是毒品犯罪中的犯罪被害人,他们因吸毒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或者损害;是毒品犯罪直接或者间接危害结果的承受者;是毒品犯罪行为所侵害的为刑法保护的法律状态的主体。他们具有被害性、互动性、可责性的特点。对毒品犯罪被害入,我们不应该将他们投入监狱,而是应该把他们视为药物滥用的病人,无论政府还是社会都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他们的权益,使之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社会同时也收到减少毒品消耗量、遏制毒品犯罪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