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引入是高等教育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明确其实施的目的和职责,科学地选配导师,突出导师制的作用,同时不断解决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一种精英教育的有益探索,它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作为立足于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中间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如何从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出发,结合培养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显得尤为重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着重介绍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主要实施模式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意义,对教学研究型大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模式做了探讨,以期对国内同类型、同层次的院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李旭  徐婷婷  周敏 《学理论》2013,(2):318-320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亟需关注的问题。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法,调查该制度实施现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486名南京高校本科学生,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结果发现:学生对导师制的实施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学生期望能够在指导人数、指导频率等方面得到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与对导师制的了解程度、与导师交流频度、对导师的渴望程度以及对导师制效果的评价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陈范华  常智敏 《学理论》2011,(1):262-263
本科生导师制是在21世纪初为应对高校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而兴起并迅速发展的,其基本意义是想利用导师的指导与影响来引导学生成长。立足本科生导师制的历史发展及功能分析,探索本科生导师制实效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黄良仙  顾玲  安秋凤 《学理论》2011,(11):327-328
本科生导师制是完善新时期因材施教、关注人文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融教学改革和学生培养于一体的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结合作者担任本科生导师几年来的经验,指出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27)
随着教育部2005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课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国内一批985重点大学率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于2008年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6年来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总结经验和做法,分析问题和不足,明确实施必要性,探索改进本科生导师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2)
法学教育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法学教学课程体系中不断地提高法学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但是,在法学实践教学的开展中遇到很多问题,使法学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本科生导师制在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稳定的、确定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能够有效地解决法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应当将本科生导师制与法学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由指导老师主要承担被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的指导,从而有效提高实习效果,确保法学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何蓓蓓  周祥龙 《学理论》2012,(26):146-147
本科生导师制是学分制教育模式的重要补充。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考研、出国、技能培养"为核心,构建一套本科生三阶段全程导师制模式。  相似文献   

9.
毕强 《学理论》2012,(19):246-247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我国各高校都采取各种方式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而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才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根本,才能验证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理论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形式,至今仍被奉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经历了铺垫、成形、发展与挑战等阶段,对于其功能的发挥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我国的启示如下:增加大学的自主权;规范导师制教学,提高个别辅导效果;增加经费投入,给予导师应有的"回报";导师要均衡对待教学与科研,强化自身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5)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需在未建立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的高校建立高校宿舍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建立高校宿舍导师是高校立德树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诉求,剖析高校宿舍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的角色定位与职责划分,指出了宿舍导师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校宿舍导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蒋豪  尹雪鸿 《学理论》2012,(25):192-19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作出职业取向,有利于大学生突出其核心竞争力,因而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对指导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首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导师制模式,分析了导师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完善导师制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一兵  洪艳 《学理论》2010,(24):205-206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毕业设计又是检验这一任务完成效果的试金石。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活动与本科生导师制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论证了该模式在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与毕业设计水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该模式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科研综合能力的共同发展、营造一个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学习氛围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导师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得到了学校、政府(社会组织)和大学生的广泛好评。本文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方面的理论,对社会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尝试提出一种有效的、新型的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真正实现学生、学校和政府(社会组织)的合作和共赢。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8)
高校思政课"导师制"实践教学是实现德育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当前为了使高校"导师制"工作成功运行并取得较好的成效,需要相关主体做好保障工作,即要求学校(行政主体)、导师及大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具备相应的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6.
陆金梅 《学理论》2014,(2):186-187
近年来,各高校逐渐意识到应该对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生进行面试,并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由于其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存在面试的目的不够明确、面试的内容不够全面、面试的实施程序过于简化、面试的评分标准不够科学、面试的评委不够专业等问题。为保证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生源质量,最终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应有如下对策:必须明确面试的目的;丰富面试的内容;完善面试的实施程序;科学制定面试的评分标准;确定并培训面试的评委。  相似文献   

17.
吴迪 《学理论》2010,(11):48-49
随着我国高校本科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本科生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本科生党员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高校本科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与时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为时代发展赋予高校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的新任务。根据这些任务,结合本科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组织本科生党员的政治思想再教育,加大各级领导部门对本科生基层党支部的重视,优化本科生党员工作的管理模式,推动本科生党员党组织生活的有效等对策,以此凝聚本科生党员、加强本科生基层党支部建设。  相似文献   

18.
毕强 《学理论》2013,(23):353-354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国内高校纷纷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从定义分段式本科生导师制出发,重点阐述了在实施过程中本科生柔性导师与传统班主任的角色关系与差别,本科生刚性导师的角色定位及其与辅导员的关系,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育人质量做出了较有意义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公立医院开展巡察监督是医疗卫生系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当前对医院开展巡察监督还存在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工作方式较为局限、人员保障尚有欠缺、整改督办存在短板等问题,要从完善制度流程、加强培训保障和强化成果运用等方面多管齐下,推进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贺小娜 《学理论》2013,(17):355-356
导师制对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导师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和监控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课、作业、科研等多种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个性化教育,实现终生教育,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