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晓鹏: 有一道著名的、据说被称为“受用终生”的智力测试题不知你听说过没有: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很可怜:一个是医生,曾救过你的命.是你的大恩人,你做梦都想报答他;还有一个女人(或者是男人),是那种你做梦都想娶(嫁)的人,  相似文献   

2.
沈杰 《人事天地》2008,(6):22-22
在很多女性眼中,一直活跃在电视界的杨澜是知识、美丽甚至是事业的象征。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财富带来最大的好处.是让你有不做自己不喜欢事情的权利,从这一点来说财富非常值得拥有;但如果想用财富去换得人性当中的爱、尊贵,则是买不到的,那些需要你付出你的心,你的爱去获取。  相似文献   

3.
网恋解读     
网恋一般都是通过网络聊天开始的.网恋与生活中的恋爱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虚拟的,后者是现实的.在网上,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扮演你所希望的各种角色:生活中的你或许是沉默寡言,网中的你可以高谈阔论;现实的你是那样的羞涩,"爱"字难以说出口,网上的你则可以大声表白.  相似文献   

4.
陈新 《人事天地》2006,(6):31-32
你好,首先祝贺你顺利通过了笔试,欢迎参加今天的面谈。请你来,是希望通过交谈,增进对你的直接了解。我们会问你一些问题,有些和你过去的经历有关,有些要求你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我们的问题,希望你能认真和实事求是地回答,尽量反映自己的实际情况、真实想法。在后面的考核阶段,我们会核实你所谈的情况。对你所谈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为你保密。面谈的时间为30分钟左右。回答每个问题前,你可以先考虑一下,不必紧张。回答时,请注意语言要简洁明了。好,现在就让我们开始。第一个问题是: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对电脑一窍不通,既使你博士毕业,对不起,你仍然是文盲,不过是功能性文盲,你也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扫盲对象”。功能性文盲,是联合国于1965年在德黑兰的一次国际性会议上提出的,指的是那些受过一定教育,会基本读、写和算,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的人。如果有一天,你对年轻人手上的手机、PDA突然变得陌生,在银行的ATM自动取款机前无从下手,也无法从因特网上获取相应的信息,实在抱歉,你应该警惕了,因为你正在面临“功能性文盲”的威胁。(摘自教育文摘报)你是“功能性文盲”吗?  相似文献   

6.
正"明知道领导的决定是错误的,仍要你去执行,你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评估,然后选择正确的行动。笔者在国外学习期间,人力资源管理课的教授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明知道上级的决定是错误的,仍要你去执行,你该怎么办?"同学们的  相似文献   

7.
朋友,当你翻开这本刊物时,你会很快发现:刊物所议论的问题,正是你所关心的问题,所说的话也正是你想说的话。你既可能是她的忠诚读者,又可能是她的热心作者。 《中国青年论坛》与你的心是相通的。 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百业竞兴,万物争发,各种思潮云生,各种观点争鸣,形成了社会理论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中国青年论坛》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它的诞  相似文献   

8.
周曼 《人事天地》2009,(29):4-4
一、是什么阻挡了你的晋升? 1、弱者形象 你是否总是衣冠不整、头发凌乱地走进办公室?是否总是像孩子般依赖别人?当上司询问意见时,是否总是不能提供肯定的答复和独到的见解?在和同事交往时,又总是因为心软而一再在原则问题上让步。其实,这些都是典型的弱者行为。当这样的行为频繁地出现在你的职场生活中时,你的晋升机会就很渺茫了。  相似文献   

9.
寄语     
没有机会,这是失败者的推诿。许多名人的成功,他们都是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机会的。 也许有人以为机会是事业的钥匙,获得了钥匙,于是事业便得成功。但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不论做什么事,即使有了机会,还是要用你的才能去努力,要用你的精神去苦干。你的才能是潜伏在你的体内,你必须自己把它们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刘智明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在这场战“疫”中,你白衣执甲,冲在最前,从未却步。身受感染,住进ICU病房,你仍然牵挂着患者。从医30载,你永远是武汉人民的好院长。  相似文献   

11.
正"伸开手,彰正义,一切都是为了你。为了你的劳动,为了你的权益,为了离别的人早一些团聚,为了和谐的社会,从此再少一声叹息。为了你,为了你,为了你的劳动保障权益。为了神圣的尊严,为了无悔的回忆,守护劳动的人,在遮风挡雨,看我正义的力量,一定为你坚持到底……",这首劳动保障监察员自己的歌是他最喜爱的歌曲。他觉得,那是他的心理写照,也是他坚定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2.
陈光 《人事天地》2006,(2):16-18
面试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和了解求职者对这份工作的态度和能力。刁钻的面试官为了鉴别求职者的真实表现,通常会在面试中设置种种语言陷阱,以测试你的智慧,你的性格,你的应变能力,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面试题就像一张张古怪的“画皮”,迷住了你的思路,让你一头栽进去,把弱点暴露无遗。如果你知道这类问题的背景、目的和一些应答原则。你就能剥开这些面试题的“画皮”,轻松跨越面试关。  相似文献   

13.
李连杰 《人事天地》2008,(12):37-37
好像是在一次电话采访中,一个记者曾经问过我一个很好玩的问题:李连杰,你这些年都是一帆风顺,你是怎么变得这么强大的呢?  相似文献   

14.
人间有三苦。一是得不到所以痛苦;二是付出了许多代价,得到了却不过如此;三是你轻易放弃一,后来却发现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15.
赖柯 《人事天地》2009,(30):5-5
了解自己 塑造职业 “职业塑造”是“职场达人”要闯的第一关。积累工作经验若干年后,一个职场人就会逐渐步入“职业塑造”阶段:你的“职业性格特点”是什么?哪些是你的特长?哪些又是你不足的地方?回答完这些问题,你就可以进入“职业塑造”了,在塑造的过程中,要对职业方向进行合理调整和矫正——一定要在自己擅长、有兴趣、有人脉、有发展空间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如果告诉你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赌城里,有一位发牌女郎来自重庆,而她如今是北美华文作家协会拉斯维加斯分会副会长,你信吗?  相似文献   

17.
小沃森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总是毫不犹豫地提拔我不喜欢的人.那种讨人喜欢的助手,喜欢与你一道外出钓鱼的好友,则是管理中的陷阱.相反,我总是寻找精明强干、爱挑毛病、语言尖刻、几乎令人生厌的人,他们能对你推心置腹.如果你能把这些人安排在你周围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么,你能取得的成就将是无限的."这是小沃森的深切体会,道出了他用人的原则与特点.  相似文献   

18.
给鞋敬礼     
一次,冯玉祥乘车看见两名士兵在路上闲逛,马上下车走到其中一个面前,深深地行了一个鞠躬礼。士兵惊惶失措。冯说:我不是给你行礼,而是给你穿的那双缎鞋行礼,你的鞋是缎子做的,而我穿的这双鞋才是布做的!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那些最聪明的人招至自己麾下,并让他们努力工作呢?黑石集团CEO施瓦茨曼的做法值得企业家们借鉴,他说:“说服一个人加入到你的团队就像你跟一个人约会一样漫长。要说服她跟你约会,首先你要约她,然后是发挥你最大的魅力去吸引她,你要想为什么是你能约到她而不是别人,你要列出你的优点。拿黑石来说,我们对员工有很好的职业规划,我们能为员工的个人发展提供机会,我们爱惜人才,等等。告诉他们这些之后,我想你就可以放心地穿上外套约她了。这就是黑石对吸纳人才的理解。就留住人才这个问题来说,我在耶鲁大学的企业课程里学到,整个世界的职业流动性会越来越大,很多员工工作没几年就会离开。  相似文献   

20.
李阳波 《人事天地》2009,(11):31-31
在一堂讲授如何做好人生规划的专业课中,老师问学生:“假设你一个人外出旅游,来到了一个峡谷,发现几米深的地方有一个手提包,而且手提包是打开的,里面明显装着一沓沓钞票。同时,你还发现,在悬崖边有一些看起来长得不是很牢固的树根,这树根可以帮助你到达手提包的位置,拿到这笔意外的财富,当然,你更有可能因此而被摔断脖子。请问:你会选择离开还是靠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