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业委会作为业主自治的重要实践形式,其强烈的维权导向容易造成商品房小区的自治困境。维权业委会通过精英主导的寡头化运作实现了对全体业主的精英替代,实质上确立了少数精英业主在小区的主导性地位,本质上是以抽象维权诉诸个体私利,结果造成业委会角色失衡及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对立。业委会作为业主授权形成的自组织,其功能面向不只是维权,而是将业主组织起来参与小区日常治理。维权和治理共同构成业主自治的完整内涵,这就要求业委会从功能定位和组织建设两个层面融入社区整体性治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启沟通对话机制,形成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实现小区善治。  相似文献   

2.
政权建设是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宽广的概念。从现有研究成果看,许多学者普遍关注制度的建构、权力的行使、新组织和新权威的树立、经济社会的干预和思想文化的整合等内容。从历史学角度看,要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首先要分析中共是如何在农村进行政权建构的,包含政权建设的政策、方针,以及政权建构的方式、途径;其次要考察政权建设对农村社会造成的深刻影响,即中共经由特定的政权建设道路,形成了何种社会结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又是通过何种动员和控制机制得到切实维持的①。从1949年到1957年,中共最为艰巨和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乡村社会的动员和改造。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即为《婚姻法》,其意义在于将婚姻制度作为打破传统的缺口,实现重塑群众思想和整合社会的目的。通过对个案县贯彻婚姻法运动过程的系统考察,详细了解党和国家如何利用妇联等组织进行宣传和动员。妇联以党组织为核心有组织有计划的围绕婚姻法动员和发动群众,重塑农民的意识形态,使婚姻法逐步通达乡村社会,重构农村的婚姻家庭、社会结构和网络与关系,将缺乏政治意识的妇女整合到国家体系,建构起她们的国家观念和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4.
陈比 《湘潮》2013,(8):70-71
资源动员理论认为资源总量的大小及其整合程度是社会运动成败的关键,动员通过促进资源的获取及整合导致社会运动的产生。本文从社会认同、互动讨论和信息扩散的角度分析虚拟社群组织集群行为的资源动员机制。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运动形式,网络动员的效力与虚拟社群集群行为所需的人力、环境、信息资源的总量,以及这些资源得以整合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动员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动员是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基础性工作,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手段实施社会动员是开展社会动员的新视角和新方法。宣传鼓动机制、教育引导机制、典型示范机制、沟通交流机制和骨干影响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动员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完善这些机制是切实发挥突发事件应对中思想政治教育动员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就业结构多元化和住宅私有化的发展,基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而产生的社区业主组织应运而生。通过社区业主自治的实践,唤起了业主的民主意识,代表了社区的共同利益,城市社区业主自治将成为宪政民主的“摇篮和训练场”。这是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步提高的必然结果,此举必将有力地推动政治民主和法治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7.
《探索》2017,(1)
西方国家在处理和控制日常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实践中产生了众多的理论流派,在帮助政府处理和控制群体性事件方面发挥了重大的理论支撑作用。文章重点评析了国外解释群体性事件的价值累加理论、社会挫折理论、资源动员理论、政治过程理论、社会建构理论、从众理论等六种理论,并简要分析了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非公企业党建从无到有、由点到面、由弱到强,成效十分显著。但是这种旨在以党组织体制内的机制和资源来引导、规范和吸纳非公有制企业,把其纳入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中来的做法,尽管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也面临着内源动力与有效性不足、领导成本偏高、组织空转和被边缘化的诸多问题。现实情况表明,从组织党建到政策服务,以政策优势采取或扶持或抑制的策略,是从单纯的组织建构到党建与资源动员并重的动态转型,能够有效地发挥对非公企业的政治引领作用,收到积极的社会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7,(5)
社会组织党建是党社互动的重要形式。已有的社会组织党建研究普遍以政党为中心,而党社互动的另一面——社会组织在党建中的能动性却被忽视了。结合资源依赖和嵌入理论,选取三个社会组织党建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社会组织能动视角下党社互动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党拥有的资源对于部分社会组织具有重要性、互补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吸引其积极参与党建的直接动因;社会组织在认知、业务和人员方面的政治嵌入对社会组织成功获取和转化党的资源具有明显的影响关系;社会组织党建提升了社会组织在内部管理、战略制定、资源动员和政策倡导等方面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动员理论入手对网络动员及网络动员策略进行了概念界定,分析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存在的问题与局限,进而提出一种新的分析理论视角——网络动员策略理论。从政府、高校、学生三个层面出发,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动员模式进行了深刻分析,总结现行网络动员策略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虞崇胜  陈文新 《探索》2006,(2):57-61
政治资源的配置关系到政治体系的运行效率和兴衰成败,政治资源的配置格局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政治形态,是影响政治稳定和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资源配置的计划(主要是通过权力机制)和市场两种机制外,法律机制和组织机制也是现代社会政治资源的重要机制,判断政治资源的优劣应分别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2.
孟燕方雷 《探索》2022,(6):85-97
组织动员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组织的基本功能与重要优势。以党的基层组织为中轴,组织基层社会并动员社会主体参与治理是党领导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内蕴动员型治理逻辑,其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动员功能,引领重塑基于信任的社区治理关系结构;嵌合市场组织与社会组织,整合治理资源以降低治理成本;发挥党员示范带头效应,带动社区治理主体协同参与。因此,要实现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需通过枢纽链接、组织嵌合与行为垂范等机制提升动员型治理效能,即建设枢纽型党组织,通过机构合作以实现治理过程的系统化运作、资源交换以降低治理成本、空间优化以提高治理效率,引领构建社区治理整合体系;深化党的组织嵌合,通过完善党的组织架构以组织带动社区居民、拓展党的组织覆盖面以整合社区治理组织化资源、建设政治引领工程以推进合作治理,塑造社区治理网络格局;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统筹加强社区党员与在职党员双重示范引领效应,激活社区治理主体参与动能,进而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稳固现代化国家治理根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社会迅速变迁,各类社会矛盾和集体抗争不断发生。西方学者利用其理论资源,对中国的集体抗争做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以抗争运动理论为指导,西方学者就中国集体抗争形成的动力机制、政治机遇和动员策略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并分析了集体抗争对政治发展的影响。随着西方研究与本土研究的融合,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3,(12)
思想政治教育利益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畴内,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理论和实践考察和探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学科层面看,思想政治教育利益论的提出和研究,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内容,奠定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二者之关系问题的学科论域和理论取向。提出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利益论,是从唯物主义立场解答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理论自觉,这一研究路径和研究视角,对研究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深化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住宅小区业主自治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市住宅小区业主自治在实践中显现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的不确定、业主民主参与意识差、经费保障的障碍以及对业主委员会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等等,是导致业主自治纠纷的主要原因,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业主自治和谐发展的改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稳定一直是政治学长久以来致力研究的问题。抗争政治理论是社会问题的主要研究框架,它由集体行动、社会运动和革命共同构成。在抗争政治理论的形成过程之中,一共经历了三个研究视角。分别是心理学研究视角、资源动员研究视角和相关性视角,三个视角相互弥补。抗争政治的研究对于我国的群众运动有极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张茂元 《新视野》2018,(5):123-128
社会学理论中的结构论和结构化论在社会结构界定、行动与结构的关系等方面都呈现对立态势;但它们都在"技术—社会"关系研究中有着深远影响,甚至导致了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的分野。从"技术—社会"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来看,结构化论愈发占据主导地位,为"技术—社会"互构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框架和概念基础,显著加强了后者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不过,过于简化的"行动—结构"二分法,也弱化了其现实解释力。因此,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行动—结构""技术—社会"的关系链条和作用机制,就显得越发重要。而从近期的研究进展来看,以技术红利分配为媒介和主线来充实、发展、完善"技术—社会"关系研究,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我国社会组织演进中的量变拐点,揭示了政治因素一直影响其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政治因素的影响力呈下降趋势。由于政治因素长期较为严厉的规约作用,至现阶段,尽管我国社会组织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整体上,其发展水平并不高,主要表现在人均拥有量比较少、区域服务领域分布不够合理、综合实力比较低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政府须改革体制机制,降低社会组织登记注册门槛,从政策和资源层面加大扶持中西部社会组织发展的力度,并稳妥地引导倡导类、维权类社会组织有序发展;而社会组织自身也须努力健全组织构成要件,力争获得合法身份,积极招揽人才,尽力汲取资源,大力加强组织之间的合作。如此,社会组织的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关系网络在社会运动的动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关系导向”的社会,各种类型的关系网络在当代中国集体维权行动的动员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利用发生在Z省的一个环境维权案例,借助于西方社会运动研究中的关系网络动员的概念,分析了横向关系网络、纵向关系网络和地方性市场网络在当代中国农村集体维权事件中的功能。本文发现,横向关系网络有助于人员动员和维持集体行动约束;纵向关系网络有助于资源动员,但同时又会对集体行动策略的选择产生约束;而地方性市场网络则为集体行动的扩散提供了支持结构。当然,关系网络必须与特定的集体利益相结合,才能保证集体行动不会在目标实现之前就分崩离析。  相似文献   

20.
孙培军 《探索》2011,(1):144-149
当前中国社会抗争治理是作为过程和结构的双重治理,这体现为在社会抗争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过程中,社会抗争治理形成为何治理、何以治理、以何治理和治理如何的治理结构。这是基于作为底层社会利益博弈的社会抗争的结构、正面和负面功能、生发原因和动力机制而形成的治理理念、治理主体和治理内容,通过建构以制度化治理为理念,以政党领导、国家主导和社会协同的治理主体格局、以价值、组织和制度资源为治理内容的治理机制,实现社会抗争治理的抗争有序化和抗争有益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